《宁德时代量产全球首款587Ah储能电芯,定义下一代“最优解”》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6-12
  • 6月10日,全球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在“真实的能量”技术日活动上宣布,正式量产交付下一代大容量储能专用电芯587Ah,这是行业首款实现大规模量产的500Ah+级别储能电芯,标志着储能产业正式迈入587新时代。宁德时代市场体系联席总裁、零碳能源事业部总经理郑叶来在发布会上表示:“在储能这个注重全生命周期收益的产业中,比较的基准应该是技术、质量、服务等能够为业主带来真正收益的‘价值’。”

    01 大容量储能的“黄金平衡点”

    历时三年研发测试,宁德时代587Ah电芯的问世回应了行业对大容量储能技术路径的争议。作为储能行业首款量产交付的587Ah电晶,该产品突破了“电芯越大越好”的简单思维,在多重复杂因素间找到了技术平衡。

    研发团队在法律规范、整站匹配、系统集成与电化学等多维度间进行精密计算,最终确定587Ah为当前技术条件下的“黄金平衡点”。这一容量设计既满足高效集成需求,又严格遵循45吨危险品运输限重,杜绝了因超容导致的超重违规及运输安全隐患。

    在储能系统的核心指标上——安全可靠性、能量密度、寿命衰减、系统效率——该电芯均实现全面提升,使“度电成本”进一步优化。相比上一代产品,全生命周期投资回报率提升了5%,显著缩短了投资回报周期。

    02 三维突破的真性能

    在性能参数上,587Ah电芯展现了三重突破。

    通过对磷酸铁锂材料体系的革命性升级,电芯能量密度达434Wh/L,较上一代提升10%,系统能量密度提升25%。充放电循环中的能量效率(RTE)初始值达到96.5%,并实现全生命周期内RTE的缓衰减。

    宁德时代首创的自修复阴离子电解液技术及其开发的多功能基团复配缓衰减成膜剂,赋予电芯真实可信的25年超长寿命。

    针对锂电池自放电的传统挑战,创新材料与结构设计使电芯本体自放电引起的故障率相比叠片电池低一个数量级,为电站长期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03 安全性能颠覆认知

    面对行业对大容量电芯的安全质疑,宁德时代构建了三维防御体系。

    通过安全电解液、不扩散阳极、耐热隔离膜的协同作用,587Ah电芯在过充、热失控、针刺等极端条件下实现不起火、不爆炸。测试数据显示,该电芯热稳定性提升20%,热失控产热降低10%,彻底消除安全疑虑。

    电芯已通过GB/T 36276和GB 44240国家强制安全标准测试,用真实数据证明:大容量电芯同样可以达到极高安全等级。这为宁德时代全球部署的超256GWh、逾1000个储能项目保持的**零事故纪录**增添了新保障。

    04 制造革命与集成创新

    据了解,587Ah电芯在宁德时代山东济宁基地实现量产,该基地作为 “灯塔+零碳工厂” ,代表了全球锂电制造的最高水平。目前全球锂电行业仅有的两座灯塔工厂均来自宁德时代。

    依托智能化产线,587Ah电芯实现单体缺陷率达到PPB级(十亿分之一),安全把控等级达7.5西格玛,生产节拍提升50%,碳排放减少57%。

    在系统集成层面,基于主流20尺箱体和1500V PCS电压及功率段,宁德时代通过精密计算简化结构,零部件总数从3万个减至1.8万个,降幅高达40%。与天恒储能系统的组合可实现系统收益提升至少5%,全生命周期能量吞吐量提升48%。

    05 储能价值的重新定义

    郑叶来在发布会上直指行业痛点:“行业迅猛发展背后,存在参数通胀现象——前期投运的储能项目宣称循环寿命一万次、一万五千次,但实际运行仅3到5年,年循环次数大部分不到设计值的一半。”

    对此,宁德时代提出以 “真性能·真安全·真可靠”定义储能真实价值。

    587Ah电芯的研发理念聚焦于客户全生命周期收益,通过真实可信的技术参数和长达25年的使用寿命,确保客户投资价值清晰可见、真实可期。这一产品战略延续了宁德时代通过280Ah、314Ah等产品迭代储能行业主流标准的成功路径。

    06 全球储能格局的重塑

    作为连续四年储能电芯全球出货量第一的企业,宁德时代此次量产587Ah电芯,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全球储能市场的领导地位。

    这款电芯的量产交付不仅是一个产品的上市,更标志着储能行业进入以 “真实价值” 为核心的新发展阶段。在政策和市场双重驱动的能源转型背景下,储能产业正从单纯追求规模扩张转向注重全生命周期质量与效益的新赛道。

    随着587Ah电芯在全球储能项目的规模化应用,可再生能源存储经济性将获得实质提升,为全球碳中和目标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中国电池巨头的创新步伐从未停止。从280Ah、314Ah到如今的587Ah,宁德时代不断突破储能专用电芯的极限。

    零事故的全球运行纪录与灯塔工厂的智能制造能力,为587Ah电芯提供了坚实的质量背书。而**5%的投资回报率提升**,则让清洁能源储存在经济账上更具说服力。

    随着587Ah电芯的量产交付,全球储能产业正式进入以真实价值定义产品的新时代。能源转型的未来图景,正在中国企业的手中加速绘就。

  • 原文来源:https://www.nengyuanjie.net/article/115023.html
相关报告
  • 《宁德时代 (CATL)推出587Ah电池储能系统》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4-21
    • 全球领先的电池制造商中国宁德时代 (CATL) 正式展示了其新型 587 Ah 高容量电池单元,该单元将集成到其下一代TENER储能系统中。这种新型电池单元的能量密度高达 430 Wh/L,据制造商称,与传统小型电池单元相比,它具有更优异的安全性能,同时保持了超高的能效。 虽然令人印象深刻,但这种能量密度和电池容量并非闻所未闻。中国制造商一直在积极竞相开发高容量电池储能单元,寻找300+Ah后时代的下一个最佳突破点。 例如,国轩高科最近推出了其新型7兆瓦时、20英尺集装箱、公用事业规模的电池储能系统。这款新产品基于587安时电池单元,能量密度超过430瓦时/升。单个电池单元的容量为1.87千瓦时。据国轩高科称,它的循环寿命超过12000次,预期日历寿命超过25年。 与此同时,Hithium 表示,多家电池储能系统集成商已开始将其 587 Ah 电池纳入其平台。这家中国电池储能专家认为,这项新规范有望成为磷酸铁锂 (LFP) 系统的行业基准。 CATL基于超高容量电池的下一代公用事业级产品将成为 其2024年首次发布的TENER系列 产品的一部分。其旗舰系统在一个20英尺等效集装箱中的容量为6.25兆瓦。当时,CATL将TENER描述为全球首个可量产的储能系统,其在使用的前五年内实现零衰减。 宁德时代表示,其下一代产品将采用仿生SEI膜技术,降低活性锂损失,使整个电池在其生命周期内的总容量提升48%,进一步提升储能系统的经济效益。宁德时代预计,该产品将推动内部收益率(IRR)提升2%至3%。
  • 《适合下一代蜂窝网络的优化芯片解决方案》

    • 来源专题:智能制造
    • 编译者:icad
    • 发布时间:2023-04-26
    • 随着 5G 时代的到来,网络正朝着开放化的方向发展演化。移动网络运营商(MNO)和通信服务提供商(CSP)正在寻求能减少成本和加快部署的解决方案,以满足未来几年苛刻的网络覆盖和容量目标。这使得蜂窝设备供应商在提供4G、5G、双模、宏基站以及室内外小基站等设备时在成本和性能的平衡上面临巨大挑战。因此,设备供应商转向 芯片 厂商,寻求具有实现灵活度、低成本、低功耗,并可以支持例如开放式接入网络(RAN)和行业标准接口的芯片解决方案。   5G RAN和分布式网络   在过去的3-4年里,开放式无线接入网络因能为 蜂窝网络 供应链提供多样化的解决方案,允许新厂商与日趋集中的现有头部厂家展开竞争,从而成为行业组织和政府部门广泛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运营商的成本压力、对网络安全的需求以及对设备供应商多元化的期望促使设备商去寻求既能满足严格要求又能获得最佳实践的方案。   除了3GPP定义的核心网络和RAN设备之间的接口,以及小基站论坛(Small Cell Forum,SCF)定义的MAC和PHY之间的FAPI接口外,O-RAN联盟等运营商领导的组织也一直在为分布式网络的开放式前传接口标准进行开发和集成工作。这种RAN的拆分架构包括中央单元(CU)、分布式单元(DU)和无线单元(RU),使得来自多个供应商的RAN设备能够互联互通,通过引入行业竞争来降低成本。这种架构还提供了额外的网络扩展能力以满足运营商提高容量和覆盖范围的需求。   分布式网络(Disaggregated networks)是在LTE(4G)时代提出的一个概念,它使用云化的RAN来作为网络的一种拆分方式,并且现在变得逐渐盛行起来,其中一些RAN处理可以卸载到现成的商用(Commercial off-the-shelf,COTS)服务器或基于X86处理器的服务器上,然后通过标准化接口连接到低成本的无线单元。在超低成本的无线单元和基带单元(BBU)之间会使用CPRI接口;但是CPRI接口存在较多私有内容,需要对这部分进行标准化以实现设备供应商的多样化。   采用前传或回传基础设施架构的另一个因素是,在这种架构下企业专网发展和全新的部署网络都可受益于核心网络、基带和无线设备之间的光纤投资。这样可以在DU和RU之间实现高传输带宽和低延迟的前传连接,允许在DU中进行更多的RAN处理,并使RU变得更简单。对于前传基础设施是“非理想”的铜缆情况,较好的部署方式是使用完全集成的RAN,或是赋予无线单元更多的处理能力的拆分形式为split 2或split 6的架构。   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与RAN架构和规范一起发挥作用的还有各种部署用例,包括:   ·提供广域网络覆盖的大型室外基站:往往采用具有多达64根天线的大规模多路输入多路输出(mMIMO)模式,以提供高能效的定向波束。   ·低频段的室外微蜂窝基站:提供最高可达4T4R或8T8R的覆盖能力,并对能效有较高要求的解决方案。   ·室内企业级应用的无线单元:发射功率会因为需要以太网供电(PoE),以及安装在墙壁或天花板使用时仅能用散热器来散热而受到严格限制。   ·中立网络服务提供商的无线单元:采用多载波解决方案,带宽需要比100MHz FR1宽2-3倍。   ·服务于多样化频谱的解决方案:由于全球5G NR的频谱多样性比LTE更显著,因此对信道频段、带宽和载波聚合有非常多的挑战,这导致众多客户特制的射频前端设计和灵活的基带解决方案,并且客户寻求芯片厂商提供支持这类解决方案的芯片设计。   ·低时迟应用:诸如视频点播等需要边缘服务器来实现最高的性能和效率。   ·双模5G/LTE无线单元、非独立接入(Non-Standalone Access,NSA)和支持频谱重耕的应用:要求在同一个无线单元内同时支持5G和LTE,或能通过软件升级进行灵活切换,以最大限度降低运营商的物料清单(BOM)成本。   5G带来挑战,开放性的RAN提供解决方案   全新的5G网络给设备商带来了无数挑战:一,由于环境保护政策的限制和用电成本的经济性考虑,运营商必须确保所部署的5G基础设施是低功耗的、能满足可持续性目标的解决方案,这对5G的实施和成功部署至关重要。此外,无线单元需要在没有主动散热的情况下运行,并且在许多情况下需要在PoE供电功率限制范围内运行。二,由3GPP、O-RAN联盟和SCF定义的下一代开放接口,例如O-RAN联盟的开放前传,正在进一步优化和发展标准过程中。现有成熟且经过优化的系统级芯片(SoC)即使包括了eCPRI等接口,也需要具备扩展性支持实现进一步演进的标准。三,运营商、私有网络服务商和中立第三方网络提供商等不同类型客户的需求,需要灵活的RAN来满足多样化的频谱要求和载波带宽,但现有的第一代解决方案不太理想,根源在于此类方案通常基于昂贵且耗电的服务器、加速卡和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实现。   虽然Open RAN等5G标准不是万能的解决方案,但它们可以(也确实)解决了其中一些挑战,并为5G设备商和运营商提供了一条更快、更具成本效益的设备/服务的上市路径。运营商正在以更低的物料(BOM)成本为目标,希望通过优化的芯片解决方案来实现批量部署。在Open RAN等生态系统中,设备商的多元化将促进竞争,从而降低成本。诸如比科奇等芯片供应商已经形成了高性能基带SoC产品和以降低系统功耗的产品路线图。硬化的基带/RFIC中的数字预失真(Digital Pre-Distortion,DPD)算法有助于提高射频功率效率。设备商、运营商以及诸如O-RAN联盟和电信基础设施项目(TIP)等组织都设立了开放性RAN实验室,正在不断测试开放性RAN接口的互操作性。   结论   未来的网络必须以开放、灵活、优化和可互操作的芯片为基础,并由业内一流设备商来组成的多样化生态系统。为了竞争,作为挑战者的开放性RAN设备商需要获得支持Open RAN等5G标准的芯片,并且他们可以在公开市场上购买到这些芯片,以便与传统供应商竞争。PC802是业界首款专为5G NR/LTE小基站的分布式和一体化RAN架构而设计的PHY SoC;凭借PC802 SoC,比科奇通过赋能设备制造商中的新加入者和挑战者企业,使其能够在开放性RAN设备市场上竞争,也为Open RAN等新的5G标准的发展做出贡献。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点击==>> 电子技术应用-AE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