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较大的新冠肺炎危重患者服用洛匹那韦和利托那韦可能增加心动过缓的风险》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网络监测与评估
  • 编译者: yanyf@mail.las.ac.cn
  • 发布时间:2020-07-13
  • 根据今天发表在美国心脏协会期刊《循环:心律失常和电生理学》上的一项新研究,接受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洛匹那韦和利托那韦联合治疗的COVID-19老年危重患者出现心动过缓、心率减慢的频率更高。

    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洛匹那韦(lopinavir, LPV)和利托那韦(ritonavir, RTV)的联合疗法以前曾用于治疗SARS-Cov-1和MERS-Cov患者以及HIV-1患者。在HIV-1患者中,也有心动过缓的风险。

    在这项小型的、初步的、前瞻性的研究中,研究人员记录了使用这种药物联合治疗的重症COVID-19患者心动过缓的风险。心动过缓是指心率低于每分钟60次且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如果心率缓慢导致流向身体的血液减少,那么心动过缓会引起问题。这会导致心力衰竭、昏厥、胸痛和低血压。在一些人,心动过缓不会引起任何症状。

    该研究包括41名住进法国亚眠大学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的COVID-19患者,他们接受200 mg LPV和50 mg RTV治疗,每天两次,持续10天。所有患者均接受连续心电图监测。

    接受LPV/RTV治疗的患者中:

    22%的患者心动过缓超过24小时;

    治疗开始后至少48小时出现心动过缓,表明药物可能已引起心动过缓;

    在接受治疗72小时后,测量利托那韦浓度(RTV血浆浓度)的血液测试显示,心动过缓患者的RTV浓度较高;

    在LPV/RTV治疗开始后3天,RTV血药浓度、LPV血药浓度与平均心率无相关性;

    有心动过缓的患者平均年龄大于没有心动过缓的患者(年龄分别为62-80岁和54-68岁);而且,

    停止LPV/RTV或减少剂量后,心动过缓消失。

    研究人员指出,“[LPV和RTV]具有复杂的药代动力学特征[身体如何处理药物]……心动过缓可能是严重心脏病或神经损伤的迹象,因为它与淋巴细胞减少(白细胞低于正常数量)有关,淋巴细胞减少似乎反映了COVID-19感染的严重程度。重症监护人员应该意识到这种潜在的副作用,以便密切监测LPV/RTV血浆水平,特别是在老年患者中。”

相关报告
  •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合并肿瘤患者中的药物相互作用监护》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0-03-08
    • 3月2日,《中华内科杂志》以优先发表方式在线出版了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等的综述文章《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合并肿瘤患者中的药物相互作用监护》,系统总结了抗肿瘤药物及常用辅助药物和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的相互作用及处理建议。 该文指出,洛匹那韦/利托那韦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第五版)》推荐用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是多种细胞色素P450(CYP450)酶的抑制剂,又是多种CYP450酶底物,此外还是P糖蛋白的抑制剂、葡萄糖醛酸转移酶诱导剂。药品说明书仅列举了少数抗肿瘤药物与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的相互作用,提供参考信息严重不足。肿瘤患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风险为普通患者的4.3倍(1.3%比0.3%),发生重症的风险为非肿瘤患者的4.9倍(38.9%比7.9%)。肿瘤患者用药复杂,很多药物可能与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存在相互作用。本文结合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和抗肿瘤药物药代动力学特点,总结了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和肿瘤患者相关用药间的相互作用,以为临床用药监护提供参考。 文章指出,洛匹那韦/利托那韦与大多数肿瘤靶向治疗药物、部分化疗药物、部分单克隆抗体、部分内分泌治疗药物和辅助治疗药物均存在药物相互作用,与少数抗肿瘤药物合用甚至可导致严重不良反应或致死性危险,因此,肿瘤患者应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应进行密切的药物相互作用监护,以提高患者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和阿比多尔用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有效性研究》

    • 来源专题:新药创制
    • 编译者:杜慧
    • 发布时间:2020-03-01
    •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暂无特效药,多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根据既往治疗SARS和MERS的经验和相关临床及基础研究推测,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可能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具有一定的疗效。而阿比多尔作为专门预防和治疗流感的药物,体外实验证实对SARS有效,在部分地区也被推荐应用。因此,及时评价上述两个药物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治疗效果具有重大意义。 研究人员对2020年1月20日至2月6日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治的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34例患者均接受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治疗以及对症支持治疗,其中52例患者口服抗病毒药物洛匹那韦利托那韦,34例患者口服抗病毒药物阿比多尔,48例患者不服用任何抗病毒药物。比较3组患者治疗中位时间为7 d时的治疗效果,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或卡方检验。 研究结果表示,134例患者中,男69例(51.5%),女65例,年龄为35~62岁,平均年龄为48岁。阿比多尔组和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的中位时间均为6 d,对照组为4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7,P=0.31)。3组患者呼吸道标本病毒核酸转阴中位时间均为治疗后7 d,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组病毒核酸转阴率为71.8%(28/39),阿比多尔组为82.6%(19/23),对照组为77.1%(27/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6, P=0.79)。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组22例(42.3%)、阿比多尔组12例(35.3%)和对照组25例(52.1%)患者治疗后第7天影像学仍为进展表现(χ2=2.38, P=0.30)。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组9例(17.3%)、阿比多尔组3例(8.8%)、对照组4例(8.3%)患者出现不良反应,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3, P=0.33)。 该研究未发现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和阿比多尔具有改善症状、或缩短呼吸道标本病毒核酸转阴时间的作用,因此上述两个药物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治疗效果仍有待进一步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