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型冠状病毒病住院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相关因素分析》

  • 来源专题:新发突发疾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编译者: 蒋君
  • 发布时间:2020-03-13
  • 背景:自2019年12月上旬以来,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病(COVID-19)在中国湖北省武汉市引起了肺炎流行。本研究旨在调查影响COVID-19患者肺炎进展的因素。相关结果将用于评估预后并找到COVID-19肺炎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本研究包括基于核酸检测而被测试为COVID-19阳性的患者。患者于2019年12月30日至2020年1月15日期间进入武汉3所三级医院。收集个人数据,实验室指标,影像学特征和临床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根据临床分型结果,将患者分为进展组或改善/稳定组。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连续变量。分类变量使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进行分析。进行逻辑回归分析以探索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结果:78例COVID-19诱发的肺炎患者符合纳入标准,被纳入本研究。住院2周后的疗效评估表明,有11例患者(14.1%)恶化,而67例患者(85.9%)已有改善/稳定。进展组的患者年龄明显大于疾病改善/稳定组的患者(66 [51,70] vs. 37 [32,41]岁,U = 4.932,P = 0.001)。进步组有吸烟史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改善/稳定组(27.3%vs. 3.0%,χ= 9.291,P = 0.018)。在所有78例患者中,发烧是最常见的初始症状,进展组的入院时最高体温明显高于改善/稳定组(38.2 [37.8,38.6] vs. 37.5 [37.0,38.4]) °C,U = 2.057,P = 0.027)。此外,呼吸衰竭患者的比例(54.5%比20.9%,χ= 5.611,P = 0.028)和呼吸频率(34 [18,48] vs. 24 [16,60]次/分钟,U = 4.030) ,P = 0.004)在进展组中明显高于在改善/稳定组中。与改善/稳定组相比,进展组的C反应蛋白显着升高(38.9 [14.3,64.8] vs. 10.6 [1.9,33.1] mg / L,U = 1.315,P = 0.024)。进展组的白蛋白显着低于改善/稳定组36.62±6.60 vs. 41.27±4.55 g / L,U = 2.843,P = 0.006)。与改善/稳定组相比,进展组患者更有可能接受高水平的呼吸支持(χ= 16.01,P = 0.001)。多元逻辑分析表明年龄(吸烟比[OR]为8.546; 95%置信区间[CI]:1.628-44.864; P = 0.011),吸烟史(OR为14.285; 95%CI:1.577-25.000; P = 0.018),入院时最高体温(OR,8.999; 95%CI:1.036-78.147,P = 0.046),呼吸衰竭(OR,8.772,95%CI:1.942-40.000; P = 0.016),白蛋白(OR, 7.353,95%CI:1.098-50.000; P = 0.003)和C反应蛋白(OR,10.530; 95%CI:1.224-34.701,P = 0.028)是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结论:确定了导致COVID-19肺炎进展的几个因素,包括年龄,吸烟史,入院时最高体温,呼吸衰竭,白蛋白,C反应蛋白。这些结果可用于进一步增强对COVID-19肺炎的控制能力。

  • 原文来源:;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2118640-analysis-of-factors-associated-with-disease-outcomes-in-hospitalized-patients-with-2019-novel-coronavirus-disease/
相关报告
  • 《2019新冠状病毒感染患者队列中与疾病进展相关的危险因素》

    • 来源专题:新发突发疾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编译者:蒋君
    • 发布时间:2020-06-09
    • 方法:该研究纳入了2020年1月28日至2月6日期间在南昌市第九医院收治的17例经实验室确认的2019-nCoV感染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标准化治疗。入院后每7天评估疾病进展。回顾性分析了临床,放射学和实验室特征,并通过二元逻辑回归分析筛选了与疾病进展相关的因素。 结果:该队列包括11位女性(64.7%)和6位男性(35.3%),年龄在18至70岁之间。据报道,所有患者均与感染确诊的患者有接触史。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烧(11 / 64.7%)和咳嗽(8 / 47.1%),呼吸困难(2 / 11.8%)和疲劳(3 / 17.6%)很少见,没有腹泻症状的患者。在首次疾病进展评估中有5名病情加重的患者,没有患者接受机械通气,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CU)或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败血症性休克,难治性代谢性酸中毒,凝血功能障碍或死亡。根据疾病进展,将患者分为非加重组(12例)和加重组(5例)。两组之间在临床特征方面无显着差异。入院时的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显示,有8例(47.1%)的患者在肺部双侧多发性肺部发现了浸润性病变,4例(23.5%)的患者在1瓣中有浸润性病变,5例(29.4%)胸部CT正常。加重组1例(20.0%)单侧有浸润性病变,3例(60.0%)双侧多叶有浸润性病变,1例(20.0%)胸部CT正常。同时,非加重组有3例(25.0%)在一个肺叶上有浸润性病变,在双侧多叶上有5例(41.7%)有浸润性病变,胸部CT正常的有4例(33.3%)。两组之间没有发现显着差异。与非加重组相比,加重组的总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减少。进一步的分析显示,加重组的CD4 + T细胞计数显着低于非加重组的CD4 + T细胞计数,而CD8 + T细胞计数却没有显着降低。相关分析表明,总淋巴细胞计数与CD4 + T细胞计数呈正相关,在其他实验室测量中两组之间没有发现显着差异,包括白细胞(WBC)计数,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乳酸脱氢酶(LDH)和D-二聚体。最后,使用二元逻辑回归模型确定与疾病进展相关的因素。已发现总淋巴细胞计数是与2019-nCoV感染的患者疾病进展相关的危险因素。 结论:总淋巴细胞计数较高可能表明该疾病的预后较好,免疫应答可能是指导2019-nCoV感染早期疾病进展的重要因素。
  • 《2019新型冠状病毒疾病康复患者病毒RNA的存留与清除》

    • 来源专题:新发突发疾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编译者:蒋君
    • 发布时间:2020-03-13
    • 背景:患者的感染力取决于病毒在不同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的存在。来自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病(COVID-19)患者不同标本的病毒RNA的持久性和清除率仍不清楚。这项研究分析了COVID-19患者不同样品中清除2019年新冠状病毒(2019-nCoV)RNA的清除时间和影响因素,为改善康复过程中的患者管理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0日至2020年2月10日收治的COVID-19康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收集并分析患者口咽拭子,粪便,尿液和血清样本的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结果。康复期患者是指恢复的无呼吸系统症状的非发热患者,他们连续两次(最小采样间隔为24小时)对口咽拭子的病毒RNA进行了RT-PCR阴性。分析了分化簇4(CD4)+ T淋巴细胞,炎性指标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病毒核酸清除的影响。结果:在292例确诊病例中,有66例患者在治疗后康复并纳入我们的研究。总共分析了28位女性(42.4%)和38位男性(57.6%),中位年龄为44.0(34.0-62.0)岁。住院治疗后,患者的炎症指标随着临床状况的改善而降低。恢复期患者从症状发作到口咽拭子首次阴性RT-PCR结果的中位时间为9.5(6.0-11.0)天。到2020年2月10日,有11名康复期患者(16.7%)粪便样本中的病毒RNA仍呈阳性反应,而其他55名患者粪便样本在症状出现后的中位时间为11.0(9.0-16.0)天后,其2019-nCoV呈阴性发作。在这55名患者中,有43名患者的持续时间更长,直到粪便标本中的病毒RNA阴性比咽拭子阴性为止,中位延迟时间为2.0(1.0-4.0)天。在58例病例中,仅有4例(6.9%)尿液样本的病毒核酸阳性。咽拭子阴性后,三名患者的尿液样本中仍存在病毒RNA。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F = 2.669,P = 0.044,调整后的R = 0.122),分析显示CD4 + T淋巴细胞计数可能有助于预测患者粪便中病毒RNA的检测时间(t = -2.699, P = 0.010)。糖皮质激素治疗组从口咽拭子和粪便样品中检测病毒RNA的持续时间要长于非糖皮质激素治疗组(分别为15天和8.0天; t = 2.550,P = 0.013)和糖皮质激素治疗组粪便样品中病毒RNA的检测时间比非糖皮质激素治疗组长(分别为20天和11天; t = 4.631,P <0.001)。粪便病毒RNA检测结果阳性和阴性的患者的炎症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简而言之,由于与患者口咽拭子相比,患者粪便中病毒RNA的清除速度较慢,因此在康复过程中鉴定粪便中的病毒RNA非常重要。由于糖皮质激素治疗组中病毒RNA的清除延迟,因此不建议在COVID-19的治疗中使用糖皮质激素,特别是对于轻度疾病。 RNA检测的持续时间可能与宿主细胞的免疫力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