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 分子地图揭示散发性结直肠肿瘤的演化过程和微环境动态变化》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 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3-12-08
  • 2023年12月7日,来自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的Ken S. Lau与Robert J. Coffey共同在Cell期刊发表题为Molecular cartography uncovers evolutionary and microenvironmental dynamics in sporadic colorectal tumors的文章。

    在一些晚期实体瘤中,肿瘤表现出与癌细胞内在机制和微环境相关的免疫排斥或逃逸,导致患者总体生存期的缩短和免疫检查点阻断(ICB)治疗的耐药发生。因此,有必要对免疫排斥与肿瘤进展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

    研究人员通过对人结直肠标本的空间多组学数据分析,绘制了肿瘤演化的分子地图,揭示了结直肠癌的进展轨迹。同时,研究还发现了一种称为免疫排斥特征(immune exclusion signature, IEX)的标志物,该特征随着CIN+肿瘤进展而变化,与细胞毒性细胞浸润的减少有关,具有预后评估价值。该研究为肿瘤分级和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见解。

  • 原文来源: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92867423012229
相关报告
  • 《微生物所研究团队揭示肠道组织共生菌调控肿瘤免疫监视的功能》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3-03-10
    •   近日,王硕团队系统研究了结直肠癌患者肠道组织共生菌群的组成和功能,揭示了肠道组织中毛螺菌科共生菌Ruminococcus gnavus (Rg) 和Blautia producta (Bp)能够通过降解组织微环境的溶血甘油磷脂,促进CD 8+ T细胞肿瘤免疫监视功能,从而抑制结肠癌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Cell Host & Microbe杂志。   目前已有的研究关于抑制结直肠癌肿瘤发展的共生菌群及其调控肿瘤微环境的代谢和免疫监视功能报道较少。为研究肠道组织内共生菌的组成,王硕团队对结直肠癌患者的结肠组织(正常、癌旁和肿瘤组织)进行了16S rRNA基因测序。研究发现,正常组织内菌群的多样性明显高于肿瘤和癌旁组织。在正常组织中,毛螺菌科的Ruminococcus, Dorea 和 Blautia等菌属的丰度较高,而在肿瘤组织中,Fusobacterium 和 Peptococcaceae菌属的丰度较高。通过小鼠皮下瘤模型和炎症诱导的肠癌模型,研究发现毛螺菌科的Rg 和Bp能够抑制肠癌的发展,并活化CD 8+ T细胞。进一步研究发现,Rg和Bp处理后能够显著改变组织代谢微环境。对上调和下调的代谢物类型进行分析后,发现Rg和Bp处理能够显著下调肿瘤微环境中的甘油磷脂水平。进一步的体外和体内实验证明Rg和Bp能够通过降解组织微环境中的溶血甘油磷脂从而促进CD 8+ T细胞的肿瘤免疫监视功能,从而抑制结肠癌的发展。综上,本研究揭示了肠道共生菌调控肿瘤免疫监视的重要功能和作用机制(图1)。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王硕研究组博士生张旭昇、於逗和解放军总医院博士生吴迪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王硕研究员、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夏朋延研究员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陈亿教授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本项研究得到了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等基金项目的资助。   全文链接:https://www.cell.com/cell-host-microbe/fulltext/S1931-3128(23)00038-0
  • 《了解肿瘤微环境中肿瘤干细胞的异质性》

    • 来源专题:重大新药创制—研发动态
    • 编译者:杜慧
    • 发布时间:2019-10-23
    • 上皮间质转化(EMT)和肿瘤干细胞(CSC)的形成是推动肿瘤进展、治疗耐药性和肿瘤转移的两个重要过程。最近的实验表明,具有不同EMT和CSC表型的细胞在原发性肿瘤中存在空间分离。然而,在肿瘤微环境中产生这种时空动态的潜在机制在很大程度上仍未被探索。我们通过基于机制的动力学模型显示EMT诱导信号如TGF-β的扩散,以及通过Notch信号通路的EMT和CSC决策的非细胞自主控制,可以解释实验观察到的子集的不同定位在肿瘤中具有不同EMT表型的CSC。我们的模拟显示,更多的间充质干细胞位于侵袭性边缘,而杂交上皮/间充质(E/M)间充质干细胞位于肿瘤内部。此外,由于Notch-Jagged信号传导在调节EMT和干细胞中的作用,我们研究了促进Notch-Jagged信号传导的微环境因子。许多炎性细胞因子,如IL-6,可以促进锯齿状信号传导,可以(i)稳定杂交E/M表型,(ii)增加杂交E/M细胞空间邻近的可能性,(iii)扩大CSCs的比例。为了验证Notch-Jagged信号传导与干性之间的预测连接,我们在体外敲除了杂合E / M SUM149人乳腺癌细胞中的JAG1。JAG1的下调显著抑制了肿瘤细胞质的形成,证实Notch-Jagged信号传导在肿瘤进展中发挥的关键作用。我们的综合计算-实验框架揭示了EMT和CSCs时空动力学的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