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推出成功上好一节网络课程的6个步骤和6A教学法》

  • 来源专题:一流高校动态监测服务
  • 编译者: Jiajia
  • 发布时间:2020-03-11
  • 为了能更好地利用网络教学利器,开展好线上教学,更好地指导学生远程、异地、分散、实时地开展好宅家学习,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北大推出“成功上好一节网络课程的6个步骤”和“6A教学法”。
    教学步骤一:利用“北大教学网”上传教学课件和在线考试功能,布置预习和前测,实施线上教学的“翻转课堂”理念。
    教学步骤二:利用“6A(Activity)教学法”和北京大学Classin“在线课堂”,开展实时视频交互教学。“6A教学法”中的6个A,分别代表利用北京大学Classin“在线课堂”开展远程实时教学中的六项主要教学活动和步骤。第一个“A”代表“破冰”,目的是让学生与教师,通过互相介绍或热点话题的简短讨论,尽快彼此熟识和了解,以便后续更好地进入网络教学状态;第二个“A”代表“内容与知识点讲授”,目的是按照教学目标,完成本节课程主要内容与知识点的讲授;第三个“A”代表“投票与反馈”,目的是通过在线课堂的答题器和抢答工具,发起在线交互教学活动,充分实现网上课堂的良性互动,及时获得学生的在线学习状态和反馈,提高学生参与度;第四个“A”代表“小组分组讨论”,目的是通过小组协作式学习使学生实现主动的知识建构;第五个“A”代表“小组成果汇报”,目的是通过汇报的形式,使学生在演示与表达中实现观点的碰撞与相互启发,加深对重要知识点与技能的理解;第六个“A”代表“布置作业”,目的是通过作业环节,强化本节课程知识点的巩固。下一节课的课程开始前,将安排对上次课程作业的点评、讨论、总结、评价环节,实现对知识点的深度理解与能力提升。
    教学步骤三:利用“北大教学网”布置和批改作业功能,深入开展本节课的教学巩固。
    教学步骤四:利用“北大教学网”线上论坛功能,开展本节课的线上讨论和学习指导。
    教学步骤五:利用“北大教学网”自评和互评功能,开展本节课的教学评价,获得教学反馈。
    教学步骤六:利用“北大教学网”成绩中心和课程报告功能,开展本节课的成绩评定、教学反思与教学评估。
    在北大“互联网+教育”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中,以“北大教学网”为代表的网络教学平台,负责建课、学生管理、在线考试、成绩评定和教学评估等;以Classin“在线课堂”为代表的实时视频交互教学系统,支持一节具体线上课程的实时教学;以“6A(Activity)教学法”为代表的教学理论,则聚焦于如何成功上好一节网络课程的具体教学设计。

相关报告
  • 《清华、北大分别与其他高校合作推出线上课程》

    • 来源专题:一流高校动态监测服务
    • 编译者:常江
    • 发布时间:2020-03-31
    • 清华开发多门网络课程支援武汉高校线上教学 3月初,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向华中科技大学和华中农业大学开放共计6门本科生与研究生线上课程,驰援两校教学工作。此次开放的3门本科课程为“竖向设计”“风景园林工程”“风景园林设计表达”,3门研究生课程为“景观地学基础”“景观技术一:竖向和道路”“景观生态学”。华中科技大学的师生将参与到“风景园林工程”和“竖向设计”课程学习中,参课人数均为19人。华中农业大学的师生将参与全部6门课程的在线共享教学,参与本科生课程的人数分别为200人、70人和75人,参与研究生课程的人数分别为20人、22人和16人。 北大与MIT合作针对高中生推出线上STEM课程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居家上网课”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近日,麻省理工学院(MIT)BLOSSOMS项目与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达成合作,为疫情期间居家学习的中国高中生免费推出32门中文版STEM视频互动课程。课程通过微信平台传播,学生可使用移动端随时随地学习。此项名为“PKU-MIT BLOSSOMS Lesson Sharing for High School Students”,由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与麻省理工学院MIT_BLOSSOMS项目首席研究员Richard C. Larson共同促成,为中国抗击新冠疫情作出贡献。 MIT_BLOSSOMS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开发创作的网络公开课程,旨在通过视频课程与课堂老师的互动教学,培养高中生在科学、数学、工程学等方面(STEM)的兴趣和跨学科研究能力。课程主题和内容聚焦于自然科学,通过各种发生于真实场景中的奇怪问题挑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例如:“蚊子为何在雨中飞翔?”“冰立方会在淡水或盐水中融化得更快吗?”“散步、送信:图论概论”等。据了解,中国是MIT_BLOSSOMS项目十个合作国家之一。该项目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学术机构多年来保持密切合作。在此次合作中,视频课程首度登陆中国网站,学生点击“北京大学AC课程”知识店铺,即可进如MIT课程专栏观看学习。
  • 《Taylor & Francis 推出专家网络,帮助作者找到适合其文章的期刊》

    • 来源专题:科技期刊发展智库
    • 编译者:朱鑫汝
    • 发布时间:2024-01-11
    •   论文被退稿是学术出版中的常态,但泰勒-弗朗西斯(Taylor & Francis)集团推出的一个新的期刊网络旨在让传播与媒体研究领域的研究人员获得更好的体验。   很多时候,论文被拒并非因为研究质量问题,而是因为与所投期刊不匹配。新的“传播与媒体研究网络”(Communication & Media Studies Network)为这些作者提供了一份可供选择的期刊定制列表,并提供了一项省时的转刊服务,将投稿转移到他们选择的其他期刊上。   这个新网络旨在显着改善对被拒绝文章作者的支持,并简化将其论文转移到新期刊进行评议的过程。使用该网络是免费的,完全是可选的。同时还将帮助作者发现该领域的新期刊。该网络的设计目的是让研究人员掌控自己研究的每一步进程,只有在作者的要求下,提交的文章才会被转移到新的期刊上。   传播与媒体研究网络是相关期刊的合作伙伴,旨在帮助每位研究人员为自己的论文找到最合适的期刊发表。该网络由54种期刊组成,涵盖广泛的学科,包括健康传播、跨文化传播、新闻学和信息与传播技术。   《健康传播》(Health Communication)的编辑Teresa Thompson说:“《健康传播》每年收到的优秀投稿比我们能发表的要多得多,也有很多超出期刊范围的优秀研究成果。告诉作者不发表他们的文章总是令人失望的,因此我非常欢迎这个新网络的推出,它将为研究人员提供他们所需的指导和支持。”   泰勒-弗朗西斯出版社全球投资组合主管Fiona Richmond说:“研究人员经常告诉我们,论文被拒是发表论文过程中最具挑战性的阶段之一。在这一阶段,他们不仅要接受论文无法在他们希望的期刊上发表的事实,还要面临寻找新期刊并重新经历投稿过程的前景。虽然新网络无法消除文章被拒带来的所有失望,但我们希望它能让接下来的步骤更加简单明了。”   泰勒-弗朗西斯出版社转让服务主Melissa Fair补充说:“作者喜欢我们的文章转让流程,因为与其花时间向新期刊投稿,不如由我们代为管理,这样他们就可以花更多时间专注于自己的研究。传播与媒体研究网络是这项服务的主要工具,它为作者提供量身定制的建议,帮助他们为自己的研究找到合适的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