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机器人产业将保持快速发展趋势》

  • 来源专题:装备制造监测服务
  • 编译者: zhangmin
  • 发布时间:2020-10-21
  • 大陆机器人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技术创新正聚焦仿生结构、人工智慧与人机协作。中国科学院院士怀进鹏日前表示,2019年上半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达144亿美元,其中,大陆机器人市场规模就达42.5亿美元。大陆已成为全球机器人业者的兵家必争之地。

      中国电子学会日前发表「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19年)」显示,2019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294.1亿美元,大陆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达到86.8亿美元。在与日常生活关系紧密的服务机器人领域,大陆市场正迅速发展。

      新华社报导,近日在北京举办的2019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吸引全球近200家企业共700多种产品参展,包括来自瑞士abb、德国FESTO、渖阳新松等许多全球知名机器人企业与会,会场设置有服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及物流机器人等四大展区,种类之多,让人眼花撩乱。

      医疗机器人日益重要

      其中,在医疗机器人展区,智慧机器人正尝试替人类医生分担更多的工作。美国直觉外科公司与中国合作伙伴带来第四代达文西手术机器人,透过更灵敏的成像系统及更灵活的机械手臂,让这台机器可以胜任更多复杂的手术。

      报导引述业内人士说法表示,「在智慧机器人的帮助下,未来更多生命将获救」。医疗机器人将使得一些病情复杂或操作环境恶劣的手术更容易进行。例如,在未来太空探索的危险旅程中,高度智慧的医疗机器人将是人类不可或缺的伙伴。


      大陆清华大学教授、脑机接口技术专家高小榕表示,脑机接口(BCI)等技术发展不断加速,未来随着两个智慧体之间的高度连结,将出现人类与智慧机器人共荣的状态。例如拥有超感知能力,看得更远或感知到更多东西,有更强的能力探索改造世界,共荣的状态中就会出现共生的现象。

      但高小榕强调,但在这个过程当中,人类一定要保持主动,相信人类有足够的智慧,能驾驭好这些技术。

      政府力挺自家机器人发展

      大陆政府也力挺自家机器人产业发展,大陆工信部部长苗圩在2019世界机器人大会上致词时表示,随着全球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大陆机器人产业持续进步,2018年大陆工业机器人产量达到14.8万台,占全球产量的比重超过38%。

      苗圩指出,全球产业转型升级的进度加快、消费升级加速,特别是机器人技术创新,以及应用领域的扩展、供给能力的提升与需求规模扩大,机器人产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走势。

      根据报告指出,目前大陆机器人市场进入高速增长期,2014年至2019年中国机器人市场平均增长率达20.9%。其中,工业机器人连续七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应用市场,服务机器人需求潜力庞大,特种机器人应用场景显着扩展。尤其核心零部件大陆国产化进程不断加快,创新型企业大量涌现,部份技术已可形成规模化产品。

      另据国际机器人联盟(IFR)统计,大陆工业机器人密度在2017年达到每万人97台,超过全球平均水准,预计大陆机器人密度将在2021年突破每万人130台,达到已开发国家平均水准。

相关报告
  • 《从2018年全球人工智能数据看未来发展趋势》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01-17
    •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正在释放历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积蓄的巨大能量,持续探索新一代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将重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各环节,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 刚刚过去的2018年,人工智能从基础研究、技术到产业,都进入了高速增长期。根据中国电子学会的统计:2018年全年,全球人工智能核心产业市场规模超过555.7亿美元,相较于2017年同比增长50.2%。数据显示,全球人工智能的发展呈现三足鼎立之势,主要集中在美国、欧洲、中国。 美国硅谷是当今人工智能基础层和技术层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聚集了人工智能企业2905家,以谷歌、微软、亚马逊等为代表形成集团式发展,同时在人工智能企业数量、投融资规模、专利数量等方面全球领先。 中国人工智能行业的企业总数达到670家,占全球的11.2%,在论文总量和高被引论文数量上都排在世界第一,同时已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布局最多的国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融资占到了全球的60%,成为全球最“吸金”的国家,投融资主要集中在技术和应用层,出现全球总融资额最大、估值最高的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 欧洲人工智能企业总数为657家,占全球的10.88%。欧洲通过大量的科技孵化机构助力早期的人工智能初创企业,高新技术产业转化率较高,诞生了大量优秀的人工智能初创企业。 值得关注的,是印度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后起之秀。目前,已有500多家印度公司部署人工智能,在医疗保健、农业、教育、智慧城市和城市交通5个应用领域发力。 全球市场规模中基础层智能芯片的研发占比仍然最高,约为55.6亿美元。此外,算法模型和智能传感器体量相当;技术层方面,语音识别占据技术层整体规模的三分之二以上,达到118.9亿美元,图像视频识别次之;应用层市场规模分布较为平均,智能教育和智能安防市场规模分别为43.6亿美元与43.4亿美元,均为16%左右,其他产业发展规模继续保持稳步增长。 笔者认为,聚焦3年以内的短期增长点来看,基础层得益于万物互联趋势日益显著和开源生态的加速构建,智能传感器和算法模型产业将快速增长;技术层中,随着交互精准度的提升和边缘智能化的布局,语音识别和计算机可视化迎来良好的市场机遇;应用层中,应用场景多元化延伸拓展为智能机器人产业形成新增长点,全球高度关注公共安全治理推动智能安防产业快速崛起,垂直行业应用的不断深入激发智能内容推荐催生了海量的定制化需求。 聚焦5年以内的中期增长点来看,基础层具有可重构能力的智能芯片作为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的基础硬件设施,从架构升级到应用场景的落地,都有巨大的市场空间;技术层中由于交互式智能服务渐成风口,自然语言处理向知识驱动持续迈进;应用层中智能医疗随着行业升级需求愈益迫切,逐步探索高效率、高质量应用,迎来良好的市场机遇。 聚焦10年以内的长期增长点来看,笔者认为,技术方向仍在规划,市场需求尚未完全显现,用户尚需进一步引导和激发的方向,具备较强研发实力的典型企业与前沿性较强的科研机构已有所布局,但仍基本停留于实验室阶段,资本市场有一定关注。因为尚未出现商业化应用的合适途径,其中由于技术驱动,智能驾驶将呈现“云车互联”发展趋势,智能金融受益于行业数据的支撑全链条服务有望兴起,智能教育将逐步实现全生命周期的定制化、普惠化。
  • 《韩国机器人市场的五大发展趋势》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
    • 编译者:icad
    • 发布时间:2021-06-07
    • 韩国堪称汽车、半导体、电子、机械和化工等所有主要制造业领域的世界“前五强”。坚实的制造业基础使韩国成为了机器人技术领域的领跑者,机器人密度方面一直保持全球前2名。韩国市场的规模对全球机器人企业也非常具有吸引力。 尽管拥有雄厚的产业基础,但迄今为止,韩国机器人制造商无论是在全球市场还是国内市场,表现都不尽人意。 然而,近来韩国公司经历了巨大的转型,现在已成为全球市场关注的焦点。 目前韩国机器人市场出现了以下五大新兴趋势: 一、大型企业已将机器人技术视为未来主要的增长引擎 过去,韩国最活跃的机器人制造商是中小企业。但近来,三星、LG、现代、斗山、韩华和KT等大型企业宣布他们将聚焦机器人业务,将其作为未来的增长动力,从而引起了人们对机器人行业增长潜力的关注。 这些大型企业在机器人技术领域开展业务的表现有三点值得关注: •他们主要聚焦于正在发展的机器人领域,例如协作机器人,物流机器人和其他服务机器人。三星和LG正准备将基于AI的家用机器人商业化,希望为机器人市场从B2B扩展到B2C铺平道路。 •他们通过积极收购节省了大量开发时间。今后我们将看到更多资本充足的大型韩国企业收购外国公司的案例。例如,今年年初,现代汽车收购了波士顿动力,令所有人感到震惊。即便不采用收购的形式,韩国大型企业也为极具潜力的全球机器人公司敞开了大门,以便寻求“开放式创新”的机会。 •他们从产品开发阶段就开始积极瞄准全球市场,利用现有的全球销售/服务网络体系来加快海外分销。例如,斗山机器人早就瞄准了全球市场,目前欧美等国外市场已经占据了斗山销售额的六成以上。 二、机器人企业生态系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国内成功案例越来越多 在韩国,机器人企业主要有两种类型:1.原始设备制造商(OEM)2.服务提供商 随着客户和资本市场对机器人的兴趣日渐浓厚,这些企业正在迅速发展。 协作机器人制造商Rainbow Robotics是韩国OEM企业的典型代表,它于去年2月在韩国科斯达克市场(KOSDAQ)成功上市,证明了其发展潜力。2020年,该公司年收入仅为54亿韩元,但上市后,其市值已超过5000亿韩元,目前已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其他协作机器人制造商,如Neuromeca,和支持自动驾驶的物流机器人制造商,如Twinny,也正在计划公开上市,因此,人们对未来出现更多的成功案例抱有很大的期望。 服务提供商是指通过机器人将创新引入到其现有业务的企业。以这种方式成名的大多是食品技术公司,例如以咖啡机器人而闻名的Lounge X,以炸鸡机器人而闻名的Robert Chicken和DDeck。这些公司汲取了硅谷第一代机器人食品技术企业的失败教训,并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通过提升服务和运营来实现快速增长。 三、中小型制造业企业在机器人应用方面有了重大飞跃 在韩国,机器人原来主要应用于制造领域的大中型企业中。 但如今,制造业中越来越多的中小型企业开始实施机器人解决方案,因为机器人更便于使用,并且更具成本竞争力。 最近,一家半导体设备供应商安装了77台国产协作机器人,生产率提高了50%。过去,只有大型企业才能负担得起采用如此大规模的机器人,如今应用机器人门槛降低将会成为该行业的转折点。 四、韩国机器人产业的创新:服务业领域的独特应用 韩国人凭借其无限创造力征服世界,不仅通过韩国流行文化,而且通过机器人的创新性应用。比如: 炸鸡是韩国最受欢迎的食品之一,由食品技术企业开发的炸鸡机器人解决方案正在迅速推广。 一家拥有10家店面的连锁酒店,其饮料制作和服务流程完全实现了自动化。 这些创造性应用不再单纯作为一种市场营销手段发布出来抢占头条,而是真真切切地被应用到企业运营当中以提升效率。这种创新和技术的结合使得这类应用在诸多领域都得到了快速发展。 五、韩国政府-韩国机器人强大而可靠的合作伙伴 如上所述,韩国国内机器人生态系统发展势头强劲。但韩国机器人要真正实现在全球市场具有竞争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韩国政府建立了KIRIA(韩国机器人产业振兴院)和KAR(韩国机器人产业协会)等机构为机器人产业提供系统性支持。这两个机构负责监察国内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和分布情况。此外,他们还根据当前的市场趋势,从供应商和最终用户的角度制定相应的政策,包括:1.支持机器人技术研发;2.工业和服务机器人的分销;3.支持实施以需求为导向的机器人应用;4.支持韩国机器人出口到全球市场。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韩国机器人企业能够承担起风险,上述机器人领域的创新应用将很快见到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