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机器人市场的五大发展趋势》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
  • 编译者: icad
  • 发布时间:2021-06-07
  • 韩国堪称汽车、半导体、电子、机械和化工等所有主要制造业领域的世界“前五强”。坚实的制造业基础使韩国成为了机器人技术领域的领跑者,机器人密度方面一直保持全球前2名。韩国市场的规模对全球机器人企业也非常具有吸引力。

    尽管拥有雄厚的产业基础,但迄今为止,韩国机器人制造商无论是在全球市场还是国内市场,表现都不尽人意。 然而,近来韩国公司经历了巨大的转型,现在已成为全球市场关注的焦点。

    目前韩国机器人市场出现了以下五大新兴趋势:

    一、大型企业已将机器人技术视为未来主要的增长引擎

    过去,韩国最活跃的机器人制造商是中小企业。但近来,三星、LG、现代、斗山、韩华和KT等大型企业宣布他们将聚焦机器人业务,将其作为未来的增长动力,从而引起了人们对机器人行业增长潜力的关注。

    这些大型企业在机器人技术领域开展业务的表现有三点值得关注:

    •他们主要聚焦于正在发展的机器人领域,例如协作机器人,物流机器人和其他服务机器人。三星和LG正准备将基于AI的家用机器人商业化,希望为机器人市场从B2B扩展到B2C铺平道路。

    •他们通过积极收购节省了大量开发时间。今后我们将看到更多资本充足的大型韩国企业收购外国公司的案例。例如,今年年初,现代汽车收购了波士顿动力,令所有人感到震惊。即便不采用收购的形式,韩国大型企业也为极具潜力的全球机器人公司敞开了大门,以便寻求“开放式创新”的机会。

    •他们从产品开发阶段就开始积极瞄准全球市场,利用现有的全球销售/服务网络体系来加快海外分销。例如,斗山机器人早就瞄准了全球市场,目前欧美等国外市场已经占据了斗山销售额的六成以上。

    二、机器人企业生态系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国内成功案例越来越多

    在韩国,机器人企业主要有两种类型:1.原始设备制造商(OEM)2.服务提供商

    随着客户和资本市场对机器人的兴趣日渐浓厚,这些企业正在迅速发展。

    协作机器人制造商Rainbow Robotics是韩国OEM企业的典型代表,它于去年2月在韩国科斯达克市场(KOSDAQ)成功上市,证明了其发展潜力。2020年,该公司年收入仅为54亿韩元,但上市后,其市值已超过5000亿韩元,目前已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其他协作机器人制造商,如Neuromeca,和支持自动驾驶的物流机器人制造商,如Twinny,也正在计划公开上市,因此,人们对未来出现更多的成功案例抱有很大的期望。

    服务提供商是指通过机器人将创新引入到其现有业务的企业。以这种方式成名的大多是食品技术公司,例如以咖啡机器人而闻名的Lounge X,以炸鸡机器人而闻名的Robert Chicken和DDeck。这些公司汲取了硅谷第一代机器人食品技术企业的失败教训,并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通过提升服务和运营来实现快速增长。

    三、中小型制造业企业在机器人应用方面有了重大飞跃

    在韩国,机器人原来主要应用于制造领域的大中型企业中。 但如今,制造业中越来越多的中小型企业开始实施机器人解决方案,因为机器人更便于使用,并且更具成本竞争力。 最近,一家半导体设备供应商安装了77台国产协作机器人,生产率提高了50%。过去,只有大型企业才能负担得起采用如此大规模的机器人,如今应用机器人门槛降低将会成为该行业的转折点。

    四、韩国机器人产业的创新:服务业领域的独特应用

    韩国人凭借其无限创造力征服世界,不仅通过韩国流行文化,而且通过机器人的创新性应用。比如:

    炸鸡是韩国最受欢迎的食品之一,由食品技术企业开发的炸鸡机器人解决方案正在迅速推广。

    一家拥有10家店面的连锁酒店,其饮料制作和服务流程完全实现了自动化。

    这些创造性应用不再单纯作为一种市场营销手段发布出来抢占头条,而是真真切切地被应用到企业运营当中以提升效率。这种创新和技术的结合使得这类应用在诸多领域都得到了快速发展。

    五、韩国政府-韩国机器人强大而可靠的合作伙伴

    如上所述,韩国国内机器人生态系统发展势头强劲。但韩国机器人要真正实现在全球市场具有竞争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韩国政府建立了KIRIA(韩国机器人产业振兴院)和KAR(韩国机器人产业协会)等机构为机器人产业提供系统性支持。这两个机构负责监察国内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和分布情况。此外,他们还根据当前的市场趋势,从供应商和最终用户的角度制定相应的政策,包括:1.支持机器人技术研发;2.工业和服务机器人的分销;3.支持实施以需求为导向的机器人应用;4.支持韩国机器人出口到全球市场。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韩国机器人企业能够承担起风险,上述机器人领域的创新应用将很快见到曙光。

相关报告
  • 《2022年计算机视觉领域五大发展趋势》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2-03-28
    • 计算机视觉技术囊括很多能够理解图像(包括图片和视频)的算法,它们是许多创新型关键技术——从自动驾驶汽车到智能工业机械甚至手机上的软件等的基础,也是我们正在努力构建的能像人类自身一样理解和学习周围世界的机器的基础。   到2022年底,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市场价值预计将达到480亿美元,并可能成为许多持续创新和突破的来源。美国《福布斯》杂志网站在近日的报道中,列出了计算机视觉技术在2022年的五大发展和应用趋势。   优化数据的质量   计算机视觉的飞速发展多亏了深度学习技术的不断进步。   深度学习领域的重要开拓者吴恩达博士开发了一些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识别模型,其目的是训练计算机识别猫的图片,这些模型尤其依赖它们被“喂食”的数据的质量,而不仅仅是数量。使用自动提取并标记数据的技术提升了对标记数据的质量,将使计算机视觉技术能用更少的数据获得同样的结果,从而降低资金投入和计算资源等方面的成本,并开辟出更多新的潜在使用案例。   应用于健康和安全领域   计算机视觉的一个关键应用是发现危险并在出现问题时发出警报。科学家们已经开发出了一些方法,让计算机能够检测建筑工地上的不安全行为,比如没有佩戴安全帽等,以及监控叉车等重型机械工作范围内的各种环境,如果有人误入工作范围,它们会自动关闭。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每年有270万人受工伤,越来越多企业加大了在该领域的投入,以减少因疏忽造成的人力和财务成本。   当然,防止病毒的大范围传播也是一个重要的应用案例,计算机视觉技术正越来越多地被用于监控某人是否遵守社交距离规定以及是否佩戴口罩等。在新冠疫情肆虐期间,科学家们还开发出了计算机视觉算法,可以通过寻找感染证据和肺部图像受损情况,帮助诊断患者的病情。   应用于零售业   2022年,计算机视觉技术将会在购物和零售领域大力普及。   此前,亚马逊开创了无收银员商店Amazon Go,该杂货店配备了摄像头,可以简单识别顾客从货架上拿走的物品。2022年预计将有更多分店开业,包括特易购在内的其他零售商也将加入其中,如特易购将在英国开设其首家无收银员的超市。   除了能自动扫描商品外,计算机视觉在零售业还有许多其他用途,例如应用于库存管理领域,摄像头可检查货架上商品的摆放情况和仓库内的库存情况,并在必要时自动订购补货。它还被用来监控和了解顾客在商店内的移动模式,以优化商品的摆放位置,当然,也可以用来防止商品被盗。计算机视觉技术另一个越来越流行的使用案例是让客户可以用手机扫描条形码来获取产品信息。而在时装零售业,计算机视觉的一个特别有趣的应用是“虚拟试衣间”,顾客可以在不触摸物品的情况下虚拟试穿物品,甚至可以识别顾客正在试穿的产品,并提供搭配建议。   在自动驾驶汽车领域“大显身手”   计算机视觉已经应用于现有的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智能网联汽车指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人、路、后台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实现安全、舒适、节能、高效行驶,并最终可替代人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   科学家们已经开发出一些视觉系统,能使用摄像头跟踪驾驶员的面部表情,发出警告信号,如驾驶员可能很疲劳,并有可能在开车时睡着等,调查显示,高达25%的致命和严重交通事故由这一因素引起,因此,这样的技术和措施可以更好地挽救生命。   这项技术已经在货运卡车等商用车辆上使用,到2022年,它有望进入私家车领域。计算机视觉在汽车领域的其他可能用途包括监控乘客是否系好安全带,甚至下车时是否落下钥匙和电话等。   当然,计算机视觉也将在自动驾驶汽车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如特斯拉公司今年宣布,其汽车将主要依靠计算机视觉,而不是使用雷达来为汽车行驶周围的环境建模。   应用于边缘计算领域   边缘计算是指在数据源头的附近,采用开放平台,就近直接提供最近端的服务。边缘计算与云计算相反,云计算是指通过网络,把众多数据计算处理程序分解,通过服务器组成的系统,把这些分解的小程序再处理分析来得到结果。   在计算机视觉领域,边缘计算技术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因为计算机视觉系统经常需要快速作出决定,比如在自动驾驶汽车等领域,因此根本没有时间将数据发送到云。   随着边缘计算的计算速度不断提高,计算机视觉将在安全领域产生重大影响,鉴于企业商业和个人在捕获和使用视频数据的方式上面临更严格的审查和监管,这一点日益重要。使用边缘设备,如配备了计算机视觉的安全摄像头,人们可以动态分析数据,并在没有理由保留数据(如没有检测到可疑活动)的情况下丢弃数据。
  • 《全球机器人产业将保持快速发展趋势》

    • 来源专题:装备制造监测服务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20-10-21
    • 大陆机器人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技术创新正聚焦仿生结构、人工智慧与人机协作。中国科学院院士怀进鹏日前表示,2019年上半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达144亿美元,其中,大陆机器人市场规模就达42.5亿美元。大陆已成为全球机器人业者的兵家必争之地。   中国电子学会日前发表「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19年)」显示,2019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294.1亿美元,大陆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达到86.8亿美元。在与日常生活关系紧密的服务机器人领域,大陆市场正迅速发展。   新华社报导,近日在北京举办的2019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吸引全球近200家企业共700多种产品参展,包括来自瑞士abb、德国FESTO、渖阳新松等许多全球知名机器人企业与会,会场设置有服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及物流机器人等四大展区,种类之多,让人眼花撩乱。   医疗机器人日益重要   其中,在医疗机器人展区,智慧机器人正尝试替人类医生分担更多的工作。美国直觉外科公司与中国合作伙伴带来第四代达文西手术机器人,透过更灵敏的成像系统及更灵活的机械手臂,让这台机器可以胜任更多复杂的手术。   报导引述业内人士说法表示,「在智慧机器人的帮助下,未来更多生命将获救」。医疗机器人将使得一些病情复杂或操作环境恶劣的手术更容易进行。例如,在未来太空探索的危险旅程中,高度智慧的医疗机器人将是人类不可或缺的伙伴。   大陆清华大学教授、脑机接口技术专家高小榕表示,脑机接口(BCI)等技术发展不断加速,未来随着两个智慧体之间的高度连结,将出现人类与智慧机器人共荣的状态。例如拥有超感知能力,看得更远或感知到更多东西,有更强的能力探索改造世界,共荣的状态中就会出现共生的现象。   但高小榕强调,但在这个过程当中,人类一定要保持主动,相信人类有足够的智慧,能驾驭好这些技术。   政府力挺自家机器人发展   大陆政府也力挺自家机器人产业发展,大陆工信部部长苗圩在2019世界机器人大会上致词时表示,随着全球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大陆机器人产业持续进步,2018年大陆工业机器人产量达到14.8万台,占全球产量的比重超过38%。   苗圩指出,全球产业转型升级的进度加快、消费升级加速,特别是机器人技术创新,以及应用领域的扩展、供给能力的提升与需求规模扩大,机器人产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走势。   根据报告指出,目前大陆机器人市场进入高速增长期,2014年至2019年中国机器人市场平均增长率达20.9%。其中,工业机器人连续七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应用市场,服务机器人需求潜力庞大,特种机器人应用场景显着扩展。尤其核心零部件大陆国产化进程不断加快,创新型企业大量涌现,部份技术已可形成规模化产品。   另据国际机器人联盟(IFR)统计,大陆工业机器人密度在2017年达到每万人97台,超过全球平均水准,预计大陆机器人密度将在2021年突破每万人130台,达到已开发国家平均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