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稠油开发领域首个ISO国际技术规范成功立项》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12-10
  • 12月6日,记者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近日,中国石化孙焕泉院士团队创建的“稠油多元热复合驱技术规范”成功获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立项。该技术规范依托中国石化自主创新的稠油多元热复合开发技术,是我国首个稠油热采领域的ISO国际技术规范,发布后将有力促进国际技术合作、提升全球稠油开发效果。

     稠油是指密度大、黏度高的原油,是一种重要的石油资源。全球稠油资源丰富,可采储量约占石油可采储量的36%。中国是重要的稠油资源国,全国热采稠油连续13年产量超1500万吨。此外,稠油也是重要特种油品的重要原料来源,稠油中的环烷基稠油被誉为石油中的“稀土”,是生产高端沥青、变压器油等的优质原材料。 

    受陆相沉积及复杂地质条件影响,我国稠油埋藏深、油层薄,面临着“流不动”“流不远”“流不快”等难题,开采难度更大。目前世界上主流的稠油热采技术在我国应用效果不佳。孙焕泉院士团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化重点科技项目的支持下,聚焦难采稠油开发难题,持续加强攻关,创新提出多元热复合开发技术,开辟了稠油热采开发的新领域。该技术在胜利油田、河南油田等实现了规模应用,支撑中国石化稠油年产量持续稳产在480万吨以上,获得国内外同行一致认可,未来在难采稠油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是全球性的非政府组织,致力于制定和推广标准,以促进国际贸易和技术交流。下一步,该团队将按照ISO相关要求,与来自美国、沙特等国家的技术专家组成国际工作组,加快国际标准编制工作,尽快发布标准。


  • 原文来源:https://www.china5e.com/news/news-1181803-1.html
相关报告
  • 《我国首个碳捕集领域国际标准发布》

    • 来源专题:关键矿产与绿色冶金
    • 编译者:欧冬智
    • 发布时间:2025-09-24
    • 中国华能主导编制的国际标准《二氧化碳捕集-燃烧后CO2捕集吸收溶液的关键性能指标及测试方法》(ISO 27927:2025)近日正式发布,这是我国首个碳捕集领域的国际标准。该标准由华能清能院主持编制,系统定义并规范了燃烧后二氧化碳捕集吸收溶液的关键性能参数,为各国在碳捕集材料研发、装置调试运行及性能检测等方面提供了权威、统一的技术指南。此标准的发布填补了我国在碳捕集领域国际标准的空白,将有效促进全球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的评估与应用,加速行业产业化进程,提升我国在全球碳捕集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为全球实现零碳乃至负碳排放提供了中国方案。
  • 《我国提出的全球首个电力储能用超级电容器国际标准成功立项》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7-21
    • 近日,由我国提出的《电力储能用超级电容器》国际标准提案在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成功立项。该提案由中国华能西安热工研究院专家牵头,得到了德国、日本、芬兰等国的大力支持,是全球首个应用于电力储能领域的超级电容器国际标准。 该国际标准基于超级电容器在电力储能领域的技术路线、应用现状,分析现有超级电容器国际标准在电力储能领域的差距和不足,提出未来标准规划建议,将对全球储能用超级电容器标准化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超级电容器具有卓越的电气特性、超长的循环寿命、环境适应性以及高水平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电力储能领域具备取代锂离子电池的潜力,特别是在电力调频、平抑功率波动和改善电能质量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我国在超级电容储能技术领域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已成功建成了全球首个5MW超级电容火储调频示范项目、全球容量最大的16MW全超级电容储能调频示范项目。目前,全球储能用超级电容装机容量已突破1GW,且增长迅速,预计2030年全球储能用超级电容规模将达到5GW~10GW。 电力储能用超级电容器国际标准的成功立项,标志着我国储能用超级电容器成功实现研发、生产、应用全产业链闭环,将有力支撑我国“双碳”战略实施及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也为全球未来储能市场提供中国标准化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