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酝酿《中国制造2025》11个配套文件》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战略政策
  • 编译者: 杨芳
  • 发布时间:2016-03-30
  • 《中国制造2025 》颁布10个月后、 工信部正在抓紧编制与其配套的11个规划、 谋划未来三到五年的工作、 将其作为构建产业新体系的核心抓手。这是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21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透露的内容。   作为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中国制造2025》如何从一个高瞻远瞩的行动纲领、 转化为具体的落实举措、 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记者获悉、 按照国务院的要求、 工信部正着力于把行动纲领规划变成年度计划、 把年度计划变成具体的行动、 把行动变成实实在在的效果、 积小胜为大胜、 一年一个脚印、 朝着既定的目标迈进。   2016年是我国"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制造2025》全面实施之年。苗圩说、 工信部将启动实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等五大工程、"在大型飞机、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等高端装备领域加快重点产品和装备的研发与产业化"。   围绕五大工程制定具体计划事实上,自《中国制造2025》发布以来,围绕业界和市场的最大疑问莫过于这一行动纲领的具体落实。苗圩在论坛上表示,工信部正在......

相关报告
  • 《工信部:推进中国制造2025五大工程》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
    • 编译者:杨芳
    • 发布时间:2016-05-18
    • 黄利斌表示,目前,《中国制造2025》五大工程相关工作正在积极推进。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4月28日举行发布会,介绍一季度工业通信业发展情况。会上,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局长黄利斌介绍了五大工程相关进展情况。黄利斌表示,目前,《中国制造2025》五大工程相关工作正在积极推进。   第一个工程是智能制造工程,有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实施智能制造 试点示范专项行动,2015年确定了46个试点示范项目,2016年还将遴选60个以上的试点示范项目,形成若干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 二是与国标委联合制定发布《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三是建立中德智能制造标准合作机制。 四是与财政部联合组织实施智能制造专项,支持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实验验证以及重点领域智能制造模式应用。   第二个工程是工业强基工程,也有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在2013年到2015年的基础上深入实施工业强基专项行动,体系化推进“一个中心、三个关键环节”的建设。 二是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工业强基的指导意见》,实施一揽子突破行动,一条龙应用计划,完善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   第三个工程是绿色制造工程,有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实施绿色制造专项行动,包括组织推进高风险污染物削减行动计划,修订有毒有害原料替代品目录,组织节能机电设备产品推荐及“能效之星”产品评价。 二是公布了首批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试点单位和工业产品绿色设计试点企业单位,发布了绿色设计产品评价通则、标识等国家标准。近期,将会同财政部选择部分城市开展绿色制造试点示范。   第四个工程是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 论证通过了国家动力电池创业中心建设方案,正在筹建国家动力电池产业联盟,还将在增材制造、机器人、石墨烯等领域开展研究。   第五个工程是高端装备创新工程。 通过专项建设基金、中央预算内资金等方式,支持航空航天、先进轨道交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一批试验工程及产业化项目,推动示范应用,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方式吸引社会资金投向相关产业。
  • 《冯飞:“中国制造2025”的突破口是智能制造》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战略政策
    • 编译者:杨芳
    • 发布时间:2016-04-25
    • 中国到目前到了什么发展阶段,我想我们又有工业2.0普及的问题,又有3.0补课问题,同时4.0全球的趋势不做还不行,因为我们有问题已经暴露出来,比如个性化需求方面等。 1月10日,工信部副部长冯飞在第七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上表示,智能制造 是中国制造2025最重要的方面。 冯飞表示,我国改革开放前三十年主要是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前30年干的一个事,就是告别短缺,但也制造出一些低端和严重过剩的产业。以后要做的事,不是解决从无到有的问题,而是从低到高的问题,后者比前者更难,涉及到整个产业的升级。 冯飞称,他问过德国人,你们搞工业4.0主要解决什么问题?他们说解决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提高效率,不讲降成本,因为成本很难降下来。第二个是解决及即时性的问题,就是快速的对市场个性化需求的反映。第三个是灵活性,就是个性化的需求怎么去满足。 冯飞称,关于中国制造2025,他们正在做的最核心的事,就是推智能制造;不管是全球第三次工业革命,还是德国人讲的工业4.0,大家的共识性意见,就是推进互联网和制造技术的融合。 “中国到目前到了什么发展阶段,我想我们又有工业2.0普及的问题,又有3.0补课问题,同时4.0全球的趋势不做还不行,因为我们有问题已经暴露出来,比如个性化需求方面等。”冯飞说,从供给侧、工业自身、工业进步而言,我们需要做这些事情,智能制造恐怕是中国制造2025当中最重要的方面,我们称为突破口、主战场。 冯飞表示,中国制造业全球第一,从整个制造业工业近两年发展的情况来看,确实像宏观经济一样,面临着比较大的下行压力,主要的问题还是结构性问题,结构性过剩、产能严重过剩,还有一些有供给不足,还不能适应非结构升级的需要,有些结构性问题。从全球来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都集中在工业领域,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和制造业技术的紧密结合,有人称之为第三次产业革命,德国人称之为德国工业4.0,美国正在发展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韩国在做制造业革新3.0,全球面临着新一轮在制造业领域激烈的竞争。 冯飞称,在这样的形势下,2015年5月中国发布《中国制造2025》,主要还是强调信息技术怎么和制造技术的融合;在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几位专家都谈到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很多是在工业领域当中体现,特别是去产能、降成本、补短板。去产能现在正在加紧推进的。 冯飞透露,2016年,工业领域所面临的形势压力仍然比较大,但同时也是中国制造2025全面实施的一年,中国制造2025,最主要是改变产业发展的方式,第一是要有产业技术做支撑,第二个是绿色制造。第三个是由生产型制造向生产服务型制造转变,提高附加价值,形成新的产业竞争力和发展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