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飞:“中国制造2025”的突破口是智能制造》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战略政策
  • 编译者: 杨芳
  • 发布时间:2016-04-25
  • 中国到目前到了什么发展阶段,我想我们又有工业2.0普及的问题,又有3.0补课问题,同时4.0全球的趋势不做还不行,因为我们有问题已经暴露出来,比如个性化需求方面等。

    1月10日,工信部副部长冯飞在第七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上表示,智能制造 是中国制造2025最重要的方面。

    冯飞表示,我国改革开放前三十年主要是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前30年干的一个事,就是告别短缺,但也制造出一些低端和严重过剩的产业。以后要做的事,不是解决从无到有的问题,而是从低到高的问题,后者比前者更难,涉及到整个产业的升级。

    冯飞称,他问过德国人,你们搞工业4.0主要解决什么问题?他们说解决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提高效率,不讲降成本,因为成本很难降下来。第二个是解决及即时性的问题,就是快速的对市场个性化需求的反映。第三个是灵活性,就是个性化的需求怎么去满足。

    冯飞称,关于中国制造2025,他们正在做的最核心的事,就是推智能制造;不管是全球第三次工业革命,还是德国人讲的工业4.0,大家的共识性意见,就是推进互联网和制造技术的融合。

    “中国到目前到了什么发展阶段,我想我们又有工业2.0普及的问题,又有3.0补课问题,同时4.0全球的趋势不做还不行,因为我们有问题已经暴露出来,比如个性化需求方面等。”冯飞说,从供给侧、工业自身、工业进步而言,我们需要做这些事情,智能制造恐怕是中国制造2025当中最重要的方面,我们称为突破口、主战场。

    冯飞表示,中国制造业全球第一,从整个制造业工业近两年发展的情况来看,确实像宏观经济一样,面临着比较大的下行压力,主要的问题还是结构性问题,结构性过剩、产能严重过剩,还有一些有供给不足,还不能适应非结构升级的需要,有些结构性问题。从全球来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都集中在工业领域,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和制造业技术的紧密结合,有人称之为第三次产业革命,德国人称之为德国工业4.0,美国正在发展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韩国在做制造业革新3.0,全球面临着新一轮在制造业领域激烈的竞争。

    冯飞称,在这样的形势下,2015年5月中国发布《中国制造2025》,主要还是强调信息技术怎么和制造技术的融合;在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几位专家都谈到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很多是在工业领域当中体现,特别是去产能、降成本、补短板。去产能现在正在加紧推进的。

    冯飞透露,2016年,工业领域所面临的形势压力仍然比较大,但同时也是中国制造2025全面实施的一年,中国制造2025,最主要是改变产业发展的方式,第一是要有产业技术做支撑,第二个是绿色制造。第三个是由生产型制造向生产服务型制造转变,提高附加价值,形成新的产业竞争力和发展的空间。

相关报告
  • 《智能制造市场潜力巨大 工业机器人是重要突破口》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前沿技术
    • 编译者:杨芳
    • 发布时间:2016-04-25
    •   智能时代,变革的是什么?是人!近期,人工智能因alphago和李世石的人机大战而备受瞩目,曾经在众人眼里遥不可及的机器人,如今已是家喻户晓的“明星”。这场人机大战,也让观者无比惊叹机器人领域科技的快速发展。   市场潜力巨大   究竟工业机器人和“智能制造2025”、“工业4.0”的关系是什么?有人这样比喻,工业自动化技术的变革是实现“工业4.0”的必要条件,互联网技术在生产制造模式中的应用是实现“工业4.0”的充分条件,而工业机器人是实现自动化的重要一环。因此,实现“工业4.0”非常重要的一个突破口就是工业机器人。   实际上,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已经迎来大发展。国际机器人联合会发布的行业调查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达到4.5万台,已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随着人力成本不断上升,产业升级诉求日趋强烈,未来几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仍将保持20%~25%的增长速度。   在智能制造领域,中国虽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   近年来,中国工业机器人的销售处于快速增长阶段,早在201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总销售量开始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机器人市场,占比超过全球销量的20%。据新战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统计,201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增长26.4%,中国增势最为迅猛,达到55%,年销量为5.65万台左右。其中,养老助残、救灾救援、公共安全等多种型号服务机器人已经开始进入示范应用,清洁机器人、两轮自平衡车和模型无人机等家用服务机器人已经进入消费市场。预计到2020年工业机器人销量将达到15万台,保有量达到80万台;到2025年工业机器人销量将达到26万台,保有量达到180万台。   锁定发展重点   据了解,与机器人相关的新兴产业包括无人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人工智能机器人等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发展空间较大。多个权威机构预测,到“十三五”末,我国机器人产业集群年产值预计将突破1000亿元。因此,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及新一代机器人就成为下一步发展的重点。   其中,在工业机器人领域,要实现多关节工业机器人、并联机器人、移动机器人的本体开发及批量生产,使国产工业机器人在焊接、搬运、喷涂、加工、装配、检测、清洁生产等方面的实现规模化集成应用。   在服务机器人领域,要重点开发养老助残、家政服务、社会公共服务、教育娱乐等消费服务领域机器人;重点开发医疗康复机器人、空间机器人、救援机器人、能源安全机器人、无人机等特种机器人。   在新一代机器人领域,要积极研发能够满足智能制造需求,特别是与小批量定制、个性化制造、柔性制造相适应的,可以完成动态、复杂作业使命,可以与人类协同作业的新一代机器人。   在关键零部件上,要重点研发机器人专用摆线针轮减速器、谐波减速器、高速高性能机器人控制器、伺服驱动器、高精度机器人专用伺服电机、传感器等产品。在传感器上,要重点开发关节位置、力矩、视觉、触觉、光敏、高频测量、激光位移等传感器,满足国内机器人产业的应用需求。   在关键共性技术方面,一是攻克整机技术,以机器人的系列化设计和批量化制造,提高机器人产品的控制性能、人机交互性能和可靠性性能,提高机器人负载自重比、人机协作安全为目标,分阶段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二是部件技术,以突破机器人关键零部件、满足国内市场应用,满足与人协作型机器人的关键部件需求,满足新型机器人关键部件需求为目标,分阶段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
  • 《"中国制造2025"主战场是智能制造(附图)》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战略政策
    • 编译者:杨芳
    • 发布时间:2016-03-30
    • 工信部副部长冯飞在第七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上表示,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最重要的方面。冯飞称,关于中国制造2025,他们正在做的最核心的事,就是推智能制造; 不管是全球第三次工业革命,还是德国人讲的工业4.0,大家的共识性意见,就是推进互联网和制造技术的融合。    1月10日,工信部副部长冯飞在第七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上表示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最重要的方面。 中国制造2025(图片来自百度) 冯飞表示、 我国改革开放前三十年主要是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 前30年干的一个事、 就是告别短缺、 但也制造出一些低端和严重过剩的产业。以后要做的事、 不是解决从无到有的问题、 而是从低到高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