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患者咽拭子标本SARS-CoV-2检测假阴性结果的分析和预测:一项回顾性研究》

  • 来源专题:新发突发疾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编译者: 蒋君
  • 发布时间:2020-05-13
  • SARS-CoV-2核酸检测的假阴性结果对COVID-19患者和医务工作者构成了威胁。该研究旨在建立多变量模型来确定有助于SARS-CoV-2核酸检测假阴性结果的临床特征,并使用它们预测假阴性结果以及检测阳性结果的时间窗。该项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20年1月15日至2020年2月19日在同济医院(大学医院)1,324名门诊COVID-19患者,收集有关CT成像报告,血液常规检查和临床症状的临床信息。结果表明,COVID-19患者的检测结果和SARS-CoV-2检测的阳性窗口与CT成像结果,血液常规检查和临床症状有关。将CT成像报告,血液常规检查和临床症状中的相关信息纳入考虑范畴,有助于减少假阴性检查结果。我们认为,预测性AFT模型是预测SARS-CoV-2检测时间窗的首批统计模型之一,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从而优化核酸检测的时机。

  • 原文来源:;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medrxiv/early/2020/03/30/2020.03.26.20043042.full.pdf
相关报告
  • 《14例武汉地区COVID-19肺炎(SARS-CoV-2)的眼部检测:一项观察性研究》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0-03-03
    • 《柳叶刀》于2月27日预印发表了华中科技大学(原同济医科大学)等预印发表的文章“Ocular Dectection of SARS-CoV-2 in 114 Cases of COVID-19 Pneumonia in Wuhan, China: An Observational Study”。 文章显示,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肺炎在中国暴发。同时,SARS-CoV-2除呼吸道外的传播途径仍不清楚,这引起了眼科医生的特别关注。文章中进行了一项观察性研究,以探讨SARS-CoV-2通过眼结膜途径的传播可能性。 文章中,样品来自4个不同病房的114名COVID-19肺炎患者,由穿戴防护设备的训练有素的医护人员,进行眼结膜拭子和鼻咽拭子检测采样,采用实时RT-PCR对采集的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 文章结果显示,114例COVID-19肺炎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1.4岁(SD 16.7),其中76例(67%)为60岁以上,同时其中62例(54%)为男性。在流行病学史上,有20例(18%)曾接触过确诊的COVID-19肺炎患者,仅有3例(少于3%)曾接触过华南海鲜市场或相关环境。最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烧(91%)、咳嗽(52%)、腹泻(26%)和气短(25%)。然而,没有明显的眼部症状被记录或注意到。90例(79%)在鼻咽拭子检测中呈阳性。114例患者的眼结膜拭子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文章结果指出,经RT-PCR检测,COVID-19肺炎患者的眼结膜拭子未检出SARS-CoV-2。因此,COVID-19肺炎没有眼部并发症或眼部传播途径的迹象。 *注,本文为预印本论文手稿,是未经同行评审的初步报告,其观点仅供科研同行交流,并不是结论性内容,请使用者谨慎使用。
  • 《奈玛特韦-利托那韦与 COVID-19 住院患者急性后遗症和死亡率的关联: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

    • 来源专题:新发突发及重点传染病
    • 编译者:张玢
    • 发布时间:2024-05-08
    • 背景:研究已经确认了尼玛替韦–利托那韦在管理COVID-19方面的短期疗效,但其对于COVID-19后遗症的影响,特别是对于住院患者的影响,仍未得到充分研究。本研究旨在检验尼玛替韦–利托那韦对香港住院患者COVID-19后遗症的影响。 方法:这项回顾性队列研究使用香港医院管理局和卫生署提供的真实世界范围内的住院记录、疫苗接种记录以及确诊COVID-19病例数据。纳入年龄在18岁及以上、在2022年3月11日至2023年10月10日期间被检测出SARS-CoV-2阳性并因COVID-19住院的患者。治疗组包括在症状发作后5天内被开具尼玛替韦–利托那韦处方的患者,排除在21天内被开具莫纳匹韦处方的患者,对照组则没有接触尼玛替韦–利托那韦或莫纳匹韦。结果包括住院后死亡和13种后遗症(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房颤动、冠状动脉疾病、深静脉血栓形成、慢性肺部疾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间质性肺疾病、癫痫、焦虑症、创伤后应激障碍、晚期肾脏疾病、急性肾功能衰竭和胰腺炎)。这些结果从各自构建的与结果相关的队列开始评估,从每位患者的阳性RT-PCR日期后的21天开始。标准化死亡率比重被应用于平衡协变量,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尼玛替韦–利托那韦与结果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共有136,973名患者接受了筛查,其中50,055名符合条件并被纳入分析(24,873名[49.7%]为女性,25,182名[50.3%]为男性)。15,242名患者在急性COVID-19期间被开具了尼玛替韦–利托那韦处方,23,756名患者被纳入对照组;11,057名患者不符合我们对接触和未接触组的定义。患者的随访时间中位数为393天(四分位数范围317–489)。与对照组相比,尼玛替韦–利托那韦组在住院后死亡风险(风险比0.62 [95% CI 0.57–0.68]; p<0.0001)、充血性心力衰竭(0.70 [0.58–0.85]; p=0.0002)、心房颤动(0.63 [0.52–0.76]; p<0.0001)、冠状动脉疾病(0.71 [0.59–0.85]; p=0.0002)、慢性肺部疾病(0.68 [0.54–0.86]; p=0.0011)、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0.71 [0.58–0.86]; p=0.0007)、间质性肺疾病(0.17 [0.04–0.75]; p=0.020)和晚期肾脏疾病(0.37 [0.18–0.74]; p=0.0049)方面有明显较低的风险。在深静脉血栓形成、癫痫、焦虑症、创伤后应激障碍、急性肾功能衰竭和胰腺炎方面,两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 解释:本研究显示了尼玛替韦–利托那韦在降低住院后死亡风险以及心血管和呼吸并发症方面的延续性益处。进一步的研究对于揭示这些观察到的负面关联的潜在机制以及制定预防后遗症发作的有效策略至关重要。 文献信息:Huwen Wang, Yuchen Wei, Chi Tim Hung, Guozhang Lin, Xiaoting Jiang, Conglu Li, Katherine Min Jia, Carrie Ho Kwan Yam, Tsz Yu Chow, Janice Ying-en Ho, Yawen Wang, Shi Zhao, Zihao Guo, Kehang Li, Aimin Yang, Chris Ka Pun Mok, David S C Hui, Eng Kiong Yeoh, Ka Chun Chong, Association of nirmatrelvir–ritonavir with post-acute sequelae and mortality in patients admitted to hospital with COVID-19: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2024, https://doi.org/10.1016/S1473-3099(24)002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