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例武汉地区COVID-19肺炎(SARS-CoV-2)的眼部检测:一项观察性研究》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20-03-03
  • 《柳叶刀》于2月27日预印发表了华中科技大学(原同济医科大学)等预印发表的文章“Ocular Dectection of SARS-CoV-2 in 114 Cases of COVID-19 Pneumonia in Wuhan, China: An Observational Study”。
    文章显示,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肺炎在中国暴发。同时,SARS-CoV-2除呼吸道外的传播途径仍不清楚,这引起了眼科医生的特别关注。文章中进行了一项观察性研究,以探讨SARS-CoV-2通过眼结膜途径的传播可能性。
    文章中,样品来自4个不同病房的114名COVID-19肺炎患者,由穿戴防护设备的训练有素的医护人员,进行眼结膜拭子和鼻咽拭子检测采样,采用实时RT-PCR对采集的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
    文章结果显示,114例COVID-19肺炎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1.4岁(SD 16.7),其中76例(67%)为60岁以上,同时其中62例(54%)为男性。在流行病学史上,有20例(18%)曾接触过确诊的COVID-19肺炎患者,仅有3例(少于3%)曾接触过华南海鲜市场或相关环境。最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烧(91%)、咳嗽(52%)、腹泻(26%)和气短(25%)。然而,没有明显的眼部症状被记录或注意到。90例(79%)在鼻咽拭子检测中呈阳性。114例患者的眼结膜拭子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文章结果指出,经RT-PCR检测,COVID-19肺炎患者的眼结膜拭子未检出SARS-CoV-2。因此,COVID-19肺炎没有眼部并发症或眼部传播途径的迹象。
    *注,本文为预印本论文手稿,是未经同行评审的初步报告,其观点仅供科研同行交流,并不是结论性内容,请使用者谨慎使用。

  • 原文来源:https://papers.ssrn.com/sol3/papers.cfm?abstract_id=3543587
相关报告
  • 《2月27日_114例武汉地区COVID-19肺炎(SARS-CoV-2)的眼部检测:一项观察性研究》

    • 来源专题:COVID-19科研动态监测
    • 编译者:xuwenwhlib
    • 发布时间:2020-03-01
    • 2月27日_114例武汉地区COVID-19肺炎(SARS-CoV-2)的眼部检测:一项观察性研究 1.时间:2020年2月27日 2.机构或团队:华中科技大学(原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大学 3.事件概要: 《柳叶刀》于2月27日预印发表了华中科技大学(原同济医科大学)等预印发表的文章“Ocular Dectection of SARS-CoV-2 in 114 Cases of COVID-19 Pneumonia in Wuhan, China: An Observational Study”。 文章显示,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肺炎在中国暴发。同时,SARS-CoV-2除呼吸道外的传播途径仍不清楚,这引起了眼科医生的特别关注。文章中进行了一项观察性研究,以探讨SARS-CoV-2通过眼结膜途径的传播可能性。 文章中,样品来自4个不同病房的114名COVID-19肺炎患者,由穿戴防护设备的训练有素的医护人员,进行眼结膜拭子和鼻咽拭子检测采样,采用实时RT-PCR对采集的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 文章结果显示,114例COVID-19肺炎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1.4岁(SD 16.7),其中76例(67%)为60岁以上,同时其中62例(54%)为男性。在流行病学史上,有20例(18%)曾接触过确诊的COVID-19肺炎患者,仅有3例(少于3%)曾接触过华南海鲜市场或相关环境。最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烧(91%)、咳嗽(52%)、腹泻(26%)和气短(25%)。然而,没有明显的眼部症状被记录或注意到。90例(79%)在鼻咽拭子检测中呈阳性。114例患者的眼结膜拭子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文章结果指出,经RT-PCR检测,COVID-19肺炎患者的眼结膜拭子未检出SARS-CoV-2。因此,COVID-19肺炎没有眼部并发症或眼部传播途径的迹象。 *注,本文为预印本论文手稿,是未经同行评审的初步报告,其观点仅供科研同行交流,并不是结论性内容,请使用者谨慎使用。 4.附件: 原文链接:https://papers.ssrn.com/sol3/papers.cfm?abstract_id=3543587
  • 《武汉市重症SARS-CoV-2肺炎患者的临床病程和结局:一项单中心回顾性观察研究》

    • 来源专题:新发突发疾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编译者:蒋君
    • 发布时间:2020-03-14
    • 在这项结果单中心、回顾性、观察性研究中,研究人员共纳入了52位COVID-19危重症成人患者,这些患者于2019年12月下旬至2020年1月26日期间被收治入重症监护病房(ICU)。研究中的危重患者被定义为被收入ICU且需要机械通气,或吸氧浓度(FiO2)≥60%的患者,该定义不同于国家卫健委发布的第六版新冠肺炎诊疗指南。分析显示,疫情早期金银潭医院收治的710例COVID-19患者中,危重症患者有52例。这52位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9.7(SD 13.3)岁,其中男性35例(67%),合并慢性基础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者21例(40%),出现发热症状者51例(98%)。截至2020年2月9日,32名(61.5%)患者在28天内去世,他们从入住ICU到死亡的中位时间为7天(IQR 3-11)。与存活者相比,去世患者的年龄更大(64.6岁vs. 51.9岁),更易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26例[81%] vs 9例[45%]),更需要机械通气(30例[94%]vs 7例[35%])。多数危重症患者存在器官功能损伤,其中ARDS 35例(67%),急性肾损伤15例(29%),心肌损伤12例(23%),肝功能不全15例(29%),气胸1例(2%);37例(71%)患者需要机械通气;7例(13.5%)患者发生院内感染。 从该研究结果来看,新冠肺炎危重患者的死亡率较高,死亡患者的存活期可能是在入住ICU后的1-2周内。伴有合并症和ARDS的(>65岁)老年患者的死亡风险增加。新冠肺炎的严重程度给医院的重症监护资源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特别是在没有足够的人手或资源的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