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改造小鸡有望抑制禽流感》

  • 来源专题: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
  • 编译者: 雷洁
  • 发布时间:2015-09-16
  •   近日,科学家将一种绿色荧光蛋白注入小鸡体内,使其在实验中更容易与其他鸟类区分开来。而且每只小鸡都进行了基因改造,通过追踪一个名为“decoy”的基因,科学家可以观察它们对禽流感病毒的易感程度。

    该研究的目的是避免未来再次爆发与今年类似的禽流感。从去年12月以来,仅在美国就已有4800万只鸡和火鸡由于禽流感而病死或被杀死。

    为了对这些小鸡进行基因改造,研究者将decoy基因注射到新生鸡蛋内的一团细胞中。这些鸡蛋孵化出来的小鸡便携带着decoy基因,并能够将该基因传递给后代。与decoy基因一同被注射进细胞内的还有荧光蛋白,使小鸡在紫外光下能发出荧光。

    当这些改造过的小鸡与禽流感病毒接触时,它们的遗传密码会按科学家的设计,使病毒复制decoy基因,从而抑制病毒的增殖。在一项研究中,科学家将16只受到感染的小鸡、16只正常小鸡和16只基因改造过的小鸡放在一起。

    结果发现,这些改造过的小鸡受感染的概率更低,而且染病过程比普通的小鸡更慢。研究者希望能通过两种方式阻断禽流感的传播,一是在鸡生蛋时阻断最初的感染;二是在鸡感染病毒之后,避免它们将病毒传播给其他同类。目前,这些基因改造的小鸡还不能被养育长大,除非它们被批准可以商业化养殖。

    20世纪初,禽流感第一次被兽医注意到。科学家认为,落到农场上的野鸭排泄物和羽毛,是美国禽流感爆发的原因之一。人类也可以通过靴子和卡车传播禽流感病毒。绝大多数禽流感病毒并不会感染人类,但是一些变体如甲型H5N1和甲型H7N9会造成严重的人间感染,症状包括发烧、喉咙疼痛和咳嗽。甲型H5N1是最致命的禽流感病毒,有50%的感染者死亡。

    鸡在感染禽流感之后可能不会出现任何症状就死亡,不过通常来说,受感染的鸟类会突然出现眼睛和耳垂肿胀的情况。

相关报告
  • 《美国的禽流感H5病毒》

    • 来源专题:动植物疫病
    • 编译者:刘小燕
    • 发布时间:2018-12-16
    • 美国农业部(USDA)和美国内政部(DOI)报道了美国家禽(后院和商业鸡群)、圈养野生鸟类和野生鸟类的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H5感染。HAPI H5检测于2014年12月开始,并持续到2015年6月中旬。在此期间,美国21个州报道了H5禽流感病毒(15个州有家禽或圈养鸟类爆发病毒,6个州仅仅在野生鸟类中检测到H5禽流感)。美国鸟类的H5爆发有可能在秋季和冬季重演,美国机构对鸟类H5的检测正在进行中。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是人类健康应对的主要联邦机构,尽管美国境内没有检测到人类感染此类病毒,但是类似的病毒已经感染了其他国家的人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导致了严重的疾病和死亡。一般感染途径是通过与受感染的鸟类接触或长期接触,以及与受感染鸟类的排泄物或分泌物(例如粪便、口腔液)接触。虽然国内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对公众造成的健康风险很低,但人类依然可能会感染这些病毒。CDC为美国临床医生和公共卫生专业人员提供指导,指导他们对可能感染H5病毒的患者进行适当的随访、预防性治疗、检测、标本采集和处理样本。
  • 《中国继续在鸡中循环的进化支7.2 H5禽流感病毒的特征》

    • 来源专题:新发突发疾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编译者:张玢
    • 发布时间:2018-03-14
    • H5N1禽流感病毒在20世纪后期出现在东南亚,并且基于它们的血凝素(HA)编码基因已经发展成多个系统发生进化枝。进化枝7.2病毒于2006年在中国北方首次发现,并且2006年开发了专门针对该进化枝的疫苗并已在中国的家禽中使用。在常规监测和疾病诊断过程中,在2011年至2011年间分离了7种H5病毒2014年带有进化支7.2 HA基因。本研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以了解在中国鸡如何进化出进化枝7.2 H5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分析显示,7种病毒通过从其他流感病毒中获取基因形成两种亚型(4种H5N1病毒和3种H5N2病毒)和4种基因型。所有病毒都从2006年分离出来的进化枝7.2病毒中进行了抗原性漂移。对每种基因型的4种病毒的致病性研究表明,所有病毒在鸡中都是高致病性的,但它们都不能在鸭子中复制。这四种病毒专门与禽类受体结合并仅在小鼠的鼻甲骨和/或肺中复制;在剂量为106-50%的卵感染剂量(EID50)下,它们都不会对小鼠致死。研究表明虽然进化枝7.2病毒没有通过接种疫苗从家禽中消灭,但它们对其他动物(例如鸭和老鼠)和人类没有变得更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