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N1禽流感病毒在20世纪后期出现在东南亚,并且基于它们的血凝素(HA)编码基因已经发展成多个系统发生进化枝。进化枝7.2病毒于2006年在中国北方首次发现,并且2006年开发了专门针对该进化枝的疫苗并已在中国的家禽中使用。在常规监测和疾病诊断过程中,在2011年至2011年间分离了7种H5病毒2014年带有进化支7.2 HA基因。本研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以了解在中国鸡如何进化出进化枝7.2 H5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分析显示,7种病毒通过从其他流感病毒中获取基因形成两种亚型(4种H5N1病毒和3种H5N2病毒)和4种基因型。所有病毒都从2006年分离出来的进化枝7.2病毒中进行了抗原性漂移。对每种基因型的4种病毒的致病性研究表明,所有病毒在鸡中都是高致病性的,但它们都不能在鸭子中复制。这四种病毒专门与禽类受体结合并仅在小鼠的鼻甲骨和/或肺中复制;在剂量为106-50%的卵感染剂量(EID50)下,它们都不会对小鼠致死。研究表明虽然进化枝7.2病毒没有通过接种疫苗从家禽中消灭,但它们对其他动物(例如鸭和老鼠)和人类没有变得更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