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开发磷酸铁锂电池锂回收技术》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2-14
  • 韩国原子能研究院10日表示,该研究院中子科学部金亨燮博士研究组开发出一种环保技术,可从磷酸铁锂电池中重新提取锂。

    研究组通过分解磷酸铁锂废电池产生粉末形态的正极材料,将其与氯气在200℃下反应10分钟,以氯化锂的形式提取锂。氯化锂通过现有的商用化转换工程,可转换成碳酸锂或氢氧化锂,并再次用作新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合成原料。如果用传统的酸性溶液处理方法,正极材料中的磷酸铁中会因结构受损而无法回收利用,但在新技术中几乎没有损伤,可重新合成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或用作新一代锂金属电池材料,提高了经济性。另外,该反应方法产生的副产品是盐水形态,比传统方式产生的酸性废水更为环保。

    为证明该技术的效率,研究组利用韩国唯一的研究用核反应堆“Hanaro”的中子衍射分析装置,对材料进行了精密分析,结果显示磷酸铁锂电池中99.8%的锂被提取,提取的锂纯度为98.8%。

    目前,韩国原子能研究院已经完成了对该技术的韩国国内专利注册,正在寻找希望技术转让的企业。

  • 原文来源:https://www.cnenergynews.cn/kejizhuangbei/2025/02/11/detail_20250211198310.html
相关报告
  • 《北京纳米能源所开发绿色、高效率和经济的锂电池回收技术》

    • 来源专题:先进材料
    • 编译者:李丹
    • 发布时间:2023-11-12
    • 来自材料牛 导读 锂离子电池(LIBs)作为目前主要的储能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类电子设备,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存储,是个人生活和能源工业的必需品。随着碳中和的全球化趋势,对锂离子电池的需求在持续增长,相应地就需要更多的锂和钴。相较于新建更多的锂矿,钴矿等,由于锂电池中锂钴的含量远高于矿石和盐碱中的含量,因此回收废电池具有更高的经济价值。另一方面,预计到2030年,全球废弃的锂离子电池将达到200万吨/年,如果不妥善处理,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对公众健康构成极大威胁。因此,回收废旧锂电中的金属元素具有重大的环境、社会和经济意义。但目前的回收技术中,火法回收存在严重的有毒气体释放的问题;直接回收存在纯度低,无法大规模使用的问题。湿法回收被认为是绿色、回收效率高且可持续的方案。不过,也存在强酸废水排放,或还原剂无法循环利用导致的回收成本高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高效、经济、绿色的湿法回收方法,以满足锂离子电池指数级增长的需求。 成果掠影 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王中林院士和唐伟研究员团队将材料接触起电这一物理现象与催化学科交叉融合,提出了接触电致催化这一新机制,开发了绿色、高效率和经济的锂电池回收技术。具体方案为,以二氧化硅(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沙子主要成分)作催化剂,利用其与水接触起电产生的电子转移,诱导产生羟基自由基、超氧自由基等活性物种,来还原电极粉末中高价态的金属,实现金属的有效浸出。实验结果表明,在90 ℃,超声6小时后,钴酸锂电池中锂的浸出率达到100%,钴的浸出率达到92.19%。对于三元锂电池,在70 ℃,6小时后,锂、镍、锰、钴的浸出效率分别为94.56%、96.62%、96.54%和98.39%。相关研究成果以“A contact-electro-catalytic cathode recycling method for spent lithium-ion batteries”发表在Nature Energy上。 核心创新点 1.以二氧化硅与水接触起电的电子转移产生的活性自由基实现金属价态改变,完成金属浸出; 2.这种催化反应以机械能为驱动,均匀分布在整个溶液体系中,具有规模化应用前景; 3.二氧化硅是日常生活常见的沙子的主要成分,成本低且具有化学惰性,回收方便,可显著降低锂电池湿法回收的工艺成本。 成果启示 本文开发了一种循环经济的锂电池回收工艺,该工艺基于接触电致催化,利用化学惰性的SiO2为催化剂,生成电子、过氧化氢等具有还原特性的活性物种将高价态的金属还原为低价态的离子,从而实现了钴酸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中金属的有效浸出。通过离心回收后,催化剂仍然具有较好的浸出效果,可以循环利用,使得锂电池回收工艺更具有经济效益。这项工作有助于进一步开发绿色,高效,经济的锂电池回收及电子垃圾中贵金属回收的工艺。 文献链接: https://doi.org/10.1038/s41560-023-01348-y
  • 《以废治废 我国磷酸铁锂电池回收制备环境功能材料研究取得进展》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0-02-15
    • 随着移动互联网、储能以及新能源电动汽车等技术的快速发展,锂离子电池的需求和产量近年来也快速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2010年至2017年锂离子电池累计完成量达到444.3亿只,其中磷酸铁锂电池占据市场份额较大,2015年其市场份额为69%。由于充放电循环次数的增加,锂电池终将报废而成为巨大的城市矿山。据估测,2020年中国废弃锂电池将达到250亿只,重量约为50万吨。大量的废旧锂电池既可以缓解战略金属如钴、锂等的快速消耗,同时也存在环境污染的潜在风险。锂电池中大量的有价金属锂、镍、钴等的回收引起了广泛关注,已发展了多种技术以提高有价金属回收率,降低固体废物管理风险。 针对我国磷酸铁锂电池市场份额较大的特点,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环境功能材料研究组开发了水热处理磷酸铁锂电池正极片制备羟基磷酸铁的方法来回收处理废旧磷酸铁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充分放电后拆解可得含有磷酸铁锂材料的正极片,经过180°C水热处理5小时,正极材料与铝箔可以有效地剥离分开。通过XRD表征水热产物主要低值成分转化成羟基磷酸铁(FPOH),该功能材料可应用于吸附水体中的铅重金属离子和高效催化双氧水降解有机污染物,如染料亚甲基蓝。基于吸附动力学、等温线以及吸附后的产物表征,FPOH对铅离子的最大吸附量为43.203mg/g,最终生成了稳定的沉淀产物羟基磷酸铅。通过淬灭实验推测:FPOH催化双氧水降解有机染料的机理为芬顿反应生成的羟基自由基参与降解反应。该研究为我国锂离子电池占比高的磷酸铁锂电池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提供了一种以废治废的方法。 相关研究成果以Iron hydroxyphosphate composites (FPOH) derived from waste lithium ion batteries for lead adsorption and Fenton-like 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methylene blue 为题发表于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 Innovation(2019, 16, 100504)。城市环境所博士生徐垒为第一作者,研究员付明来为通讯作者。同时申请国家专利一项:一种亚临界水热处理废旧磷酸铁锂电池正极片的方法(CN107994287A,已公开)。 图:磷酸铁锂电池制备羟基磷酸铁用于吸附重金属铅和芬顿催化降解亚甲基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