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院堵漏技术在山西煤层气初显成效》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7-02
  • 近日

    长城钻探钻井一公司

    山西煤层气项目部

    传来消息

    吉深1-6平X井

    自二开依托工程技术研究院

    自主研发的

    可酸溶化学固结堵漏技术

    堵漏成功后

    钻井液密度由1.15g/cm3

    逐步提升到1.47g/cm3

    直至完钻未再发生漏失

    充分证明了该院堵漏技术的可靠性

    据悉,山西煤层气区块石千峰组、石盒子组的“双石界面”井漏问题普遍存在,2024年井漏损失时间占复杂处理时效22.61%,成为影响制约提质增效的首要因素。常规桥接堵漏后其承压能力难以满足山西组煤层提密度要求,水泥堵漏工序复杂且对钻井液污染严重。针对以上挑战,工程院防漏堵漏项目组自主研发出水基温敏型化学固结堵漏材料,平均粒径2微米,且在水中自由分散,能够建立的适配不同温度的可酸溶化学固结堵漏配方,具有密度低易滞留、搅拌状态下不固结、抗油(水)污染能力强、硬度适当且可酸溶等诸多优点,能够满足堵漏成功必备的“流得进、冲不稀、停得住、排得开、填得满、隔得断、抗得住”七大要求。

    在公司技术专家、钻井一公司、钻井液公司和工程院等各方人员精心准备和精细操作下,可酸溶化学固结堵漏技术已在吉深-6平X井、吉深-4平X井成功实施,不但为恶性井漏高效治理提供了技术借鉴,也为提高井筒质量和实现降本增效提供了技术保障。

  • 原文来源:https://oil.in-en.com/html/oil-2979634.shtml
相关报告
  • 《国产自研技术进展!煤层气、页岩气压裂领域高效应用!》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9-03
    • 1 长城钻探膨胀管技术 膨胀管是一种具有良好塑性的金属钢管,通过机械或者液压的方式,使得膨胀锥在管内轴向运行,迫使其胀开并发生永久塑性变形。在石油领域中,膨胀管技术应用日益广泛。通过膨胀管在套管或裸眼内膨胀,使两者紧密贴合,达到套管修复、悬挂、裸眼封隔等目的。 长城钻探工程技术研究院自2012年开展科技攻关,形成了三大技术系列:膨胀式尾管悬挂器技术、高承压膨胀管补贴技术和膨胀管裸眼封固技术。 2 膨胀式尾管悬挂器技术 利用膨胀管技术实现尾管悬挂与密封,解决尾管重复段密封失效难题。在辽河、大庆、长庆等油田累计应用180余井次,最大井深4040m(悬挂点3360m),最大井斜90°。2019年通过集团公司科技成果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应用实例:保障长庆固平X井水平井 “套中固套”重复压裂顺利实施。 该井在5-1/2〞套管内下入4-1/2〞无接箍套管,封固水平段原射孔段,实现井筒承压,再进行体积压裂二次改造。为提高二次固井尾管头处密封承压强度,保证压裂施工效果,使用5-1/2〞× 4-1/2〞膨胀式尾管悬挂器,保障该井实施桥射联作体积重复压裂。后期压裂施工压力45MPa,为国内首次通过在水平井下入4寸半套管重建新井筒。3 高承压膨胀管补贴技术 利用膨胀管的膨胀性能在井下对套管损坏处进行“补贴”和密封,达到修复损坏套管的目的。该技术在辽河、长庆、山西煤层气等油气田累计实施100余井次,补贴长度累计达到2000m。承压最高90MPa,补贴段最长68m,施工井段最深3841m,井斜最高90°,温度最高350℃。 应用实例1:煤层气老井封堵调层 2022年对煤层气郝X井的2段射孔段进行补贴,为下部层位射孔、压裂试气做准备。补贴后内通径103mm,承压>60MPa,后续压裂工作压力39.1-43.6MPa,平均排量14.0m3/min。近年来在中油煤总共施工13口井24段。 应用实例2:页岩气井套损修复 页岩气井威X的生产套管存在2处套损,井筒条件不能满足后期体积压裂作业要求,无法投产。使用高承压膨胀管补贴技术,成功补贴两处套损,补贴后井筒试压至90MPa,后续体积压裂泵压最高达97.8MPa。创国内密封承压纪录,保障该井完成1400m水平段桥射联作体积压裂。 4 膨胀管裸眼封固技术 长城钻探自主研发的高膨胀率裸眼封固技术,利用膨胀套管在井下膨胀形成机械式“人工井壁”,对多压力体系钻井过程中易漏、易塌等复杂地层进行封固。采用液压变径膨胀锥、外加厚式膨胀螺纹、多级压力系统等创新设计。2016年度入选中国石油十大科技进展,累计施工长度680米。
  • 《煤层气行业专家齐聚山西晋城 为中国煤层气发展开出良方》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7-30
    • 7月11日,2019年能源革命·煤层气论坛在山西晋城市隆重开幕。论坛围绕能源革命和煤层气产业发展深入展开,在煤层气分论坛上,六位来自国内煤层气行业的权威专家分别作专题演讲,他们从煤层气开发利用、技术现状及未来发展等方面为深化能源革命、加快煤层气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中国的煤层气资源十分丰富,受地质条件复杂和适应性技术不到位的影响,目前总体产量较低。从全国能源消费趋势来看,2018年天然气消费增速创5年来新高,占比7.8%,达到2808亿方(年增422亿方),国内产量1603亿方,净进口量达1205亿方,对外依存度大幅增加。煤层气产业需求和政策扶持短期内不会改变,煤层气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目前,经过持续的技术攻关和试验研究,煤层气富集和排采理论有了新认识,不同煤阶煤层气开发都取得重大突破,形成不同煤阶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体系,建成沁水盆地、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两大产业基地,为推动中国煤层气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示范和引领作用。 “持续稳定投资、确保工作量投入是煤层气健康、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中石油煤层气公司副总经理徐凤银在演讲时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几个煤层气大国的开发经验给出了结论。 但是,由于目前中国9个大型聚煤盆地仅有沁水和鄂尔多斯盆地实现规模开发,而且截止2018年,沁水、鄂东两大基地已建产能规模约90亿方/年,产能到位率仅为59.4%,日产量低于500方的井数占总生产井数的56%,以及满足中国复杂地质条件的适应性技术不够等现状,徐凤银指出,与以上几个煤层气开发大国相比,中国煤层气开发面临的主要挑战是资源总体探明率低,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已开发区低产井占比大,产能到位率低;缺乏信心和动力,总体投资力度明显不够。 因此,徐凤银认为,下一步应持续加大投资力度,积极推进煤层气开发工作,加强以排采为核心的理论和关键技术攻关,达到提高单井产量和高效开发的目的。同时,加大新疆、内蒙、南方等外围区块的勘探开发力度,全力推动中国煤层气产业发展。 中石油华北油田公司副总经理朱庆忠通过综合分析,指出要推进煤层气产业健康发展,必须要解决四个关键,那就是现有技术条件下开发储量的控制、经济产能建设的区域优选技术、适应地层特征的工程技术系列和开发方案的顶层设计技术。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在山西省的大力支持下,目前已经提炼了四项理论支撑,六项实用技术,商品气量突破10亿方大关,为煤层气产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奠定了一定的技术基础。 来自中联煤层气公司的副总经理吴建光则对中国煤层气领域“卡脖子”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他指出,中国煤层气产业面临的最大困扰就是煤层气资源量虽大,但是有效开采难度大。还有应用基础研究程度低,共性关键技术尚待完全突破;煤层气发展趋于不均匀,技术不成熟;煤层气田自动化生产技术落后,开发效益有待提升;适应新形势的煤层气协调开发技术亟待优化。 “碎软煤层是制约中国煤层气产业化发展和煤矿瓦斯防治工作的重大难题。”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原副总经理张群主要介绍了碎软高瓦斯突出煤层地面与井下以钻代巷高效开发技术。他提出了高效抽采模式,并进行了可行性论证。在淮北矿区芦岭煤矿顶板岩层水平井抽采示范工程运行时创造了煤层气井大排量、大液量、高砂比、高强度加砂的高效增产改造新记录。 吴建光认为,中国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发展应该围绕应用基础及关键共性技术、地质-工程一体化适配性技术及示范应用以及煤矿区煤层气抽采技术展开。 山西省赋藏有富集的煤层气资源,其勘探范围、勘探程度、探明储量均居全国首位。埋深2000米以浅的煤层气资源总量8.31万亿立方米,占全国总量的近三分之一,探明地质储量约占全国的88%。是中国主要的煤层气赋藏地区。 在山西能源革命“去煤化”进程中,晋煤集团在国有煤炭企业中实现产业发展体系的革命性变化,形成了以燃气为主业,煤炭、煤化工、电力为辅业的“一主三辅”新格局。来自晋煤集团的副总经理王保玉表示,晋煤集团通过业务统筹、资源整合、产业创新,逐步构建煤层气(燃气)产业上中下游全产业链,形成“煤层气、天然气、焦炉煤气”多气元开发利用格局。通过不断扩大抽采规模、加强对外合作,全力将山西燃气集团打造成山西省能源体系支柱产业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山西省煤层气(燃气)旗舰企业。 两淮矿区煤及煤层气资源丰富,含煤地层分布面积17950km2,煤炭资源量900亿t,煤层气资源量9088亿m3。但是由于地质条件复杂,直接抽采煤层气十分困难,必须通过卸压开采和强化增透,才能实现两淮矿区煤层气资源的高效抽采。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永介绍,两淮矿区高度重视瓦斯灾害防治与煤层气资源开发,开展了多组煤层群条件下的地面抽采、井下卸压抽采、井上下联合抽采试验研究,“十一五”主要解决矿区瓦斯灾害有效的控制难题,“十二五”着重解决煤层气资源安全高效开采难题,“十三五”着力实现煤层气资源的低成本、高效开采,进一步提高煤层气抽采率和利用率。 两淮矿区煤层气抽采量从2007年的3.83亿m3 ,提高到2015年的7.81亿m3;煤层气抽采率和利用率分别从2007年的47.1%和17.2% ,提高到2017年的71.1%和2016年的40.5%的历史最高水平。示范工程的成功实施实现了两淮矿区松软煤层群条件下瓦斯安全高效抽采,大幅提高了两淮矿区煤炭产量、瓦斯抽采量和瓦斯抽采率,为全国同类条件矿区安全高效抽采瓦斯提供了借鉴和技术保障,技术已推广至全国10多个矿区100多个矿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