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气行业专家齐聚山西晋城 为中国煤层气发展开出良方》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19-07-30
  • 7月11日,2019年能源革命·煤层气论坛在山西晋城市隆重开幕。论坛围绕能源革命和煤层气产业发展深入展开,在煤层气分论坛上,六位来自国内煤层气行业的权威专家分别作专题演讲,他们从煤层气开发利用、技术现状及未来发展等方面为深化能源革命、加快煤层气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中国的煤层气资源十分丰富,受地质条件复杂和适应性技术不到位的影响,目前总体产量较低。从全国能源消费趋势来看,2018年天然气消费增速创5年来新高,占比7.8%,达到2808亿方(年增422亿方),国内产量1603亿方,净进口量达1205亿方,对外依存度大幅增加。煤层气产业需求和政策扶持短期内不会改变,煤层气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目前,经过持续的技术攻关和试验研究,煤层气富集和排采理论有了新认识,不同煤阶煤层气开发都取得重大突破,形成不同煤阶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体系,建成沁水盆地、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两大产业基地,为推动中国煤层气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示范和引领作用。

    “持续稳定投资、确保工作量投入是煤层气健康、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中石油煤层气公司副总经理徐凤银在演讲时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几个煤层气大国的开发经验给出了结论。

    但是,由于目前中国9个大型聚煤盆地仅有沁水和鄂尔多斯盆地实现规模开发,而且截止2018年,沁水、鄂东两大基地已建产能规模约90亿方/年,产能到位率仅为59.4%,日产量低于500方的井数占总生产井数的56%,以及满足中国复杂地质条件的适应性技术不够等现状,徐凤银指出,与以上几个煤层气开发大国相比,中国煤层气开发面临的主要挑战是资源总体探明率低,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已开发区低产井占比大,产能到位率低;缺乏信心和动力,总体投资力度明显不够。

    因此,徐凤银认为,下一步应持续加大投资力度,积极推进煤层气开发工作,加强以排采为核心的理论和关键技术攻关,达到提高单井产量和高效开发的目的。同时,加大新疆、内蒙、南方等外围区块的勘探开发力度,全力推动中国煤层气产业发展。

    中石油华北油田公司副总经理朱庆忠通过综合分析,指出要推进煤层气产业健康发展,必须要解决四个关键,那就是现有技术条件下开发储量的控制、经济产能建设的区域优选技术、适应地层特征的工程技术系列和开发方案的顶层设计技术。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在山西省的大力支持下,目前已经提炼了四项理论支撑,六项实用技术,商品气量突破10亿方大关,为煤层气产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奠定了一定的技术基础。

    来自中联煤层气公司的副总经理吴建光则对中国煤层气领域“卡脖子”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他指出,中国煤层气产业面临的最大困扰就是煤层气资源量虽大,但是有效开采难度大。还有应用基础研究程度低,共性关键技术尚待完全突破;煤层气发展趋于不均匀,技术不成熟;煤层气田自动化生产技术落后,开发效益有待提升;适应新形势的煤层气协调开发技术亟待优化。

    “碎软煤层是制约中国煤层气产业化发展和煤矿瓦斯防治工作的重大难题。”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原副总经理张群主要介绍了碎软高瓦斯突出煤层地面与井下以钻代巷高效开发技术。他提出了高效抽采模式,并进行了可行性论证。在淮北矿区芦岭煤矿顶板岩层水平井抽采示范工程运行时创造了煤层气井大排量、大液量、高砂比、高强度加砂的高效增产改造新记录。

    吴建光认为,中国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发展应该围绕应用基础及关键共性技术、地质-工程一体化适配性技术及示范应用以及煤矿区煤层气抽采技术展开。

    山西省赋藏有富集的煤层气资源,其勘探范围、勘探程度、探明储量均居全国首位。埋深2000米以浅的煤层气资源总量8.31万亿立方米,占全国总量的近三分之一,探明地质储量约占全国的88%。是中国主要的煤层气赋藏地区。

    在山西能源革命“去煤化”进程中,晋煤集团在国有煤炭企业中实现产业发展体系的革命性变化,形成了以燃气为主业,煤炭、煤化工、电力为辅业的“一主三辅”新格局。来自晋煤集团的副总经理王保玉表示,晋煤集团通过业务统筹、资源整合、产业创新,逐步构建煤层气(燃气)产业上中下游全产业链,形成“煤层气、天然气、焦炉煤气”多气元开发利用格局。通过不断扩大抽采规模、加强对外合作,全力将山西燃气集团打造成山西省能源体系支柱产业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山西省煤层气(燃气)旗舰企业。

    两淮矿区煤及煤层气资源丰富,含煤地层分布面积17950km2,煤炭资源量900亿t,煤层气资源量9088亿m3。但是由于地质条件复杂,直接抽采煤层气十分困难,必须通过卸压开采和强化增透,才能实现两淮矿区煤层气资源的高效抽采。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永介绍,两淮矿区高度重视瓦斯灾害防治与煤层气资源开发,开展了多组煤层群条件下的地面抽采、井下卸压抽采、井上下联合抽采试验研究,“十一五”主要解决矿区瓦斯灾害有效的控制难题,“十二五”着重解决煤层气资源安全高效开采难题,“十三五”着力实现煤层气资源的低成本、高效开采,进一步提高煤层气抽采率和利用率。

    两淮矿区煤层气抽采量从2007年的3.83亿m3 ,提高到2015年的7.81亿m3;煤层气抽采率和利用率分别从2007年的47.1%和17.2% ,提高到2017年的71.1%和2016年的40.5%的历史最高水平。示范工程的成功实施实现了两淮矿区松软煤层群条件下瓦斯安全高效抽采,大幅提高了两淮矿区煤炭产量、瓦斯抽采量和瓦斯抽采率,为全国同类条件矿区安全高效抽采瓦斯提供了借鉴和技术保障,技术已推广至全国10多个矿区100多个矿井。

相关报告
  • 《我国最长煤层气长输管道神安管道终段开建》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3-29
    • 3月28日,横跨陕、晋、冀三地的我国最长煤层气长输管道——神木-安平煤层气管道工程(简称神安管道)陕西至山西段开工建设,该段工程为神安管道最后一段,由中国海油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统筹建设。 神安管道是国家《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中所列重点建设项目。该管道西起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市,途经3省7市17县,最终抵达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管道全长622.98千米,设计输气量50亿方/年,是目前我国最长煤层气长输管道。 据了解,此次建设的神安管道(陕西-山西段)自神木市起,终至山西省吕梁市康宁镇,全长72.2公里,配套新建神木站和3座阀室,改建康宁站,预计于2023年第二季度完成建设并投产。 此前,神安管道工程(山西-河北段)已于2021年11月底机械完工,具备投用条件,该段管道自2021年7月分段通气以来,已累计向山西、河北地区供应约6亿立方米天然气,有力保障了华北地区冬季民生用气需求。 中联公司总经理戴照辉表示,神安管道全线贯通后,可将晋西、陕东的天然气输送至雄安新区及京津冀的千家万户和产业聚集区,通过与鄂安沧管道、陕京线系统互联互通,积极融入国家天然气主干网,通过与天津、沧州LNG接收站码头和国家管网“文23”储气库对接,可实现双气源互补和调峰保供,推动天然气市场辐射京津冀及周边区域,保障天然气稳定供应,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实现。
  • 《我国最长煤层气长输管道终段开建》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4-08
    • 3月28日,横跨陕、晋、冀三地的我国最长煤层气长输管道——神木-安平煤层气管道工程(下称“神安管道”)陕西至山西段开工建设,该段工程为神安管道最后一段。 神安管道是国家《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中所列重点建设项目,由中国海油全资子公司中联煤层气公司统筹建设。该管道西起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市,途经3省7市17县,最终抵达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管道全长622.98千米,设计输气量50亿立方米/年,是目前我国最长煤层气长输管道。 此次建设的神安管道(陕西-山西段)起自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市,终到山西省吕梁市康宁镇,全长72.2公里,新建神木站,改建康宁站,新建3座阀室,此次开工作业点位于山西省兴县瓦塘镇,该段管道预计于2023年完成建设并投产。 据悉,神安管道工程(山西-河北段)已于2021年11月底机械完工,具备投用条件,该段管道自2021年7月分段通气以来,已累计向山西、河北供应约6亿立方米天然气,有力保障了华北地区冬季民生用气需求。 中联煤层气公司总经理戴照辉表示,神安管道全线贯通后,可将晋西、陕东的天然气输送至雄安新区及京津冀的千家万户和产业聚集区,通过与鄂安沧管道、陕京线系统互联互通,与天津、沧州LNG接收站码头和国家管网“文23”储气库对接,可实现双气源互补和调峰保供,推动天然气市场辐射京津冀及周边区域,保障天然气稳定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