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光子收发器2024年产业规模约41.4亿美元》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 shenxiang
  • 发布时间:2019-05-08
  • 积体光学(PIC)收发器的市场将从2018年的约40亿美元成长到2024年的约190亿美元,数量从约3000万台增加到约1.6亿台。 根据产业研究机构Yole Développement(Yole)的研究指出,对PIC的最大批量需求是数据和电信网络中的数据中心互连(或DCI),新的应用将出现,如5G无线技术、汽车或医疗传感器。 如Google、苹果、Facebook、亚马逊和微软等大型网络公司如今已成为部署硅光子技术的推动力。

    PIC由许多不同的材料构建,在特制的制造平台上,包括硅(Si)、磷化铟(InP)、二氧化硅(SiO2)、铌酸锂(LiNbO3)、氮化硅(SiN)、聚合物或玻璃。 PIC旨在将半导体,特别是晶圆级制造的优势带入光子学。 与传统光学组件相比,PIC的优势包括更小的光子芯片、更高的数据速率、更低的功耗、更低的每位数据成本和更好的可靠性。 PIC正在逐步取代垂直共振腔面射雷射(VCSEL),以增加Datacom网络中的带宽和距离。 PIC用于连续或非连续模式的高数据速率收发器(100G及以上)。 将来,当需要紧密整合电子和光子学时,将需要PIC。

    硅光子的年复合平均成长率最高为44%,市场规模将从2018年的约4.55亿美元成长到相当于130万套,到2024年达到约40亿美元,相当于2350万套。 从地铁到长途/海底的DCI是最大的市场,连贯的电信和传感器只是一小部分。 5G即将到来,未来也可能涉及大量产品。 硅光子市场目前只涉及一些参与者:Luxtera/Cisco、Intel、Acacia和InPhi。 英特尔于2016年推出支持100G通讯的硅光子QSFP收发器。 该公司每年出货100万套产品于数据中心,英特尔的400G产品预计将在2019年下半年投入量产。

    英特尔已成为硅光子的光学收发器第二大供货商,该公司的收发器包含两个独立的模块,该发送器通过在倒装芯片配置中的主硅芯片上进行键合,整合了多个InP雷射和CMOS芯片。 在主芯片上,Mach-Zehnder调制器对讯号进行编码,其他组件聚焦或隔离信号。 使用来自MACOM的四信道25G光CDR组件处理数据。 接收器功能由四个锗光电二极管管芯和TIA电路执行。

相关报告
  • 《Yole:2028年全球光收发器市场将翻番》

    • 来源专题:光电信息技术
    • 编译者:王靖娴
    • 2022年,全球光收发器市场产生的收入年增12.5%,至110亿美元。在大型云服务运营商对800G高数据速率模块的高需求和国家电信对增加光纤网络容量的要求推动下,分析机构Yole预计,到2028年,全球光收发器市场收入将达到222亿美元,2022年至2028年间的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12%。 Yole预计2023年全球光收发器市场收入将略有下降,主要原因是超大规模资本支出(Hyperscale CAPEX)的增长速度放缓。2023年超大型企业(Hyperscalers)的整体数据中心资本支出将大幅下降,另一方面,未来三年电信资本支出(Telecom CAPEX)将每年下降3%。然而,2023年,有线和无线电信设备的同比增长率可能只有1%。数据中心超大规模资本支出增长缓慢的原因之一是元宇宙(Metaverse)的关闭及其负面影响。Meta和其他受影响行业采取的行动将导致2023年光收发器部署放缓。 Yole表示,中国在光通信行业的地位日益突出。如今,高速模块的核心光学技术是美国和日本制造商的主导领域,但中国在砷化镓(GaAs)、磷化铟(InP)和硅光(SiPh)等光子制造平台上投入了大量资金。中国政府的《中国光电子器件产业技术发展路线图(2018-2022年)》确定了提高本土光芯片生产商市场份额的国家战略。中美贸易限制和中兴通讯禁令可能促使中国加大对高速光芯片的支持力度,中国本土光芯片生产有望进一步加速
  • 《苏州力争到2025年光子产业规模突破5000亿》

    • 来源专题:光电信息技术
    • 编译者:王靖娴
    • 发布时间:2023-07-11
    • 5月30日,2023中国(苏州)世界光子产业发展大会在苏州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王立军在现场明确提出了苏州光子产业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到2025年,苏州市光子产业规模超5000亿元,形成具有国内竞争力的光子产业创新集群。到2030年,产业规模超8000亿元,形成具有国际品牌影响力的光子产业集群。到2035年,打造万亿级光子产业创新集群,成为全球芯—器—端细分产业核心支撑力量。” 2022年苏州光子产业规模已达3600亿元,其中核心产业实现产值超600亿元。2022年8月,苏州启动建设太湖光子中心,将光子产业列入苏州16个产业创新集群之一。苏州还牵头成立了G60科创走廊激光产业联盟,聚焦光制造、光通信等产业领域,初步形成了从光子产生、传输到应用的产业链条,尤其是在激光器芯片、激光器件、激光加工设备等光制造领域,苏州已成为国内产业链条最全的城市。其中,苏州高新区是苏州光子产业发展的主阵地,光子产业企业数量约250家。 本次活动现场,苏州市政府与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设立中国光学工程学会长三角业务总部、光子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国际光子产业创新联盟等,协同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另外,南京大学、苏州大学、苏州科技大学分别与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建立先进测量融合发展中心、海洋信息技术与装备产业联盟、太湖光子中心前沿技术研究院,推动光子领域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从全国的光子产业版图来看,湖北武汉堪称老牌光子产业重镇。早在2000年初,武汉就开启了光子产业布局,武汉光谷是中国光通信产业的发源地,也是我国最大的光纤光缆生产基地,生产规模居全球第一。武汉提出到2025年,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产值力争突破 6000亿。另外,陕西省委、省政府于2021年开启“追光计划”,举全省之力发展光子产业,以西安高新区为主要承载地,目标打造千亿级光子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