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2023中国(苏州)世界光子产业发展大会在苏州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王立军在现场明确提出了苏州光子产业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到2025年,苏州市光子产业规模超5000亿元,形成具有国内竞争力的光子产业创新集群。到2030年,产业规模超8000亿元,形成具有国际品牌影响力的光子产业集群。到2035年,打造万亿级光子产业创新集群,成为全球芯—器—端细分产业核心支撑力量。”
2022年苏州光子产业规模已达3600亿元,其中核心产业实现产值超600亿元。2022年8月,苏州启动建设太湖光子中心,将光子产业列入苏州16个产业创新集群之一。苏州还牵头成立了G60科创走廊激光产业联盟,聚焦光制造、光通信等产业领域,初步形成了从光子产生、传输到应用的产业链条,尤其是在激光器芯片、激光器件、激光加工设备等光制造领域,苏州已成为国内产业链条最全的城市。其中,苏州高新区是苏州光子产业发展的主阵地,光子产业企业数量约250家。
本次活动现场,苏州市政府与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设立中国光学工程学会长三角业务总部、光子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国际光子产业创新联盟等,协同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另外,南京大学、苏州大学、苏州科技大学分别与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建立先进测量融合发展中心、海洋信息技术与装备产业联盟、太湖光子中心前沿技术研究院,推动光子领域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从全国的光子产业版图来看,湖北武汉堪称老牌光子产业重镇。早在2000年初,武汉就开启了光子产业布局,武汉光谷是中国光通信产业的发源地,也是我国最大的光纤光缆生产基地,生产规模居全球第一。武汉提出到2025年,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产值力争突破 6000亿。另外,陕西省委、省政府于2021年开启“追光计划”,举全省之力发展光子产业,以西安高新区为主要承载地,目标打造千亿级光子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