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震院士:中国有望成为绿色燃料主要供应国》

  • 来源专题:耕地与绿色发展
  • 编译者: 张毅
  • 发布时间:2024-09-20
  • 9月9日,在2024浦江创新论坛分论坛“未来能源专题论坛”现场,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碳中和发展研究院院长黄震表示,目前全球的造船行业正在加速转型脱离化石能源,船海动力能源变革为大势所趋。

    黄震院士。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黄震指出,我国约88%的二氧化碳排放来自于化石能源的利用过程。以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目标,我们面临着一场从化石能源走向新能源的史无前例的绿色转型。与此同时,全球货运总量中80%是由船舶承担的,2022年全球航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就超过了10亿吨。因此,船舶海洋动力减碳已成为全球共识。

    黄震进一步总结了船海动力能源变革的三条路径:在内河湖泊,或是固定点对点运行的船舶,都将采用零碳电力驱动;在大洋上实施运输的船舶,将使用绿色燃料;还有一部分必须使用化石燃料的船舶,将安装船载碳捕集装置。

    发展绿色燃料技术为重中之重。绿色燃料是以阳光、水、二氧化碳、生物质、氮气等为原料,制备成氢气、甲烷、甲醇、二甲醚、氨、合成柴油、合成航空煤油。“这就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最重要的可以摆脱对石油的依赖,实现零碳排放或者净零碳排放。”黄震认为,利用零碳电力制取氢、氨及合成燃料的技术路径,既解决了燃料的脱碳问题,又是一种新型储能方式,可实现跨季节、大规模的广域共享。

    据黄震介绍,上海交通大学致力于研发二氧化碳电催化合成燃料技术。“我们利用零碳电力,将水和二氧化碳在共电解池里获得混有一氧化碳和氢气的合成气。再通过费托合成,制取适合重载动力的合成燃料。”目前上海交通大学有四个研究项目正在推进,包括二氧化碳电催化还原机理及电机材料研究、高性能低温二氧化碳还原关键技术及电解池堆研发、高温共电解水/二氧化碳关键技术和电解池堆研发、高效能可再生合成燃料系统研发与集成。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拥有非常丰富的秸秆资源及其他各种资源。在报告最后,黄震对船海动力能源变革及绿色燃料技术的未来作出展望:“上海理应成为全球绿色航运的一个加注中心,中国一定能够成为全球绿色燃料的主要产地和供应国。以往我们到中东去买油,将来很可能全世界各国向我们中国买绿色燃料。”

  • 原文来源: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9/529733.shtm
相关报告
  • 《“细胞工厂”有望为生物燃料打开一条绿色通道》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03-31
    • 本月,诺和诺德基金会生物可持续性研究中心与美国耶鲁大学在《自然—通讯》发布的一项研究表明,甘蔗在进行乙醇发酵时,淀粉乳杆菌能产生大量喂养酵母菌的乙醛,发酵产量预计可提高3%。研究人员建议,关注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对益生菌和有害细菌进行取舍,可以提高发酵的总产量和成本。 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张延平看来,微生物细胞工厂是生物炼制的核心,利用代谢工程与合成生物学技术创建高效的微生物细胞工厂,已经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 不过,她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坦言,“虽然高效利用微生物可以提高生物燃料产量,但由于生产成本高及补贴等优惠政策的变化,很多企业对技术研发持续投入的热情并不高。” 细胞工厂前景凸显 “由于化石能源具有不可再生性及不合理使用会造成环境污染等特性,各国都在积极寻找可替代资源,其中生物质最具潜力。”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王岚说,“生物质在地球上储量巨大,可以通过化学、生物等方法转化为燃料,这种生物燃料清洁无污染,在可再生能源中占据重要地位。” 据她介绍,生物燃料主要分为醇类燃料、发电、柴油和成型燃料四大类。醇类燃料中,燃料乙醇是最具代表性的生物质产品。 在《自然—通讯》发表的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仔细研究了甘蔗在进行乙醇发酵时,酵母菌和其他细菌的相互作用,并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所有可能组合进行了重构,这涵盖了工业生产中约80%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其中淀粉乳杆菌特别值得关注。 “这种细菌几乎可充当益生菌,阻止有害细菌参与发酵过程。它以一种和酵母几乎共生的方式生长,这对工业生产十分有益。”曾在诺和诺德生物可持续性研究中心攻读博士学位的马萨·利诺说。 近年来,张延平将目光转向了燃料丁醇。“由于燃烧热值和腐蚀性问题,燃料乙醇在汽油中添加量超过15%时,必须添加腐蚀抑制剂或对发动机进行改造。我国现行标准是乙醇汽油中乙醇含量为10%左右。相比而言,丁醇在性能上与汽油更为接近,燃料丁醇可以100%用作车用燃油。” 为了获得高产丁醇细胞工厂,张延平团队以大宗有机溶剂和潜在生物燃料——正丁醇为目标产品,以大肠杆菌为底盘细胞,创建全染色体编辑的丁醇细胞工厂。经过这种策略获得的丁醇高产菌株可以达到产丁醇大肠杆菌最高水平,葡萄糖的得率也达到理论最大值的83%,超越了天然产丁醇梭菌。 “该菌株生产丁醇不需要添加任何抗生素和诱导剂,具有工业化生产应用的潜力,但由于原料成本高,产业化进程仍然相对缓慢。”张延平表示。为此,她们进一步开发了同步高效代谢葡萄糖和木糖生产丁醇合成菌群,为进一步开发二代纤维素丁醇奠定了基础。 改造微生物并非易事 “微生物菌种是制造生物燃料的核心,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微生物形成了非常精细的调控系统,想要改造它们并非易事。”张延平表示。 她告诉记者,微生物利用秸秆等生物质为原料进行生物转化,需要对原料进行预处理、水解等,转化过程可能会产生很多杂质,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转化得到的混合糖如果不能被同时利用,就会导致浪费,提高成本;如果不能有效代谢,又会产生高营养的废水。 “因此,要想将秸秆等木质纤维素原料转化成所需的目标产品,就需要将微生物的所有功能集成在一起,单靠某一种微生物是很难办到的。”张延平团队为此也提出了一些新的技术理念,如合成微生物组,将分工合作的不同微生物结合在一起,共同完成一项工作。 作为生物质炼制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王岚表示,首先,确定合适的酶靶点和代谢途径进行修饰或替换并不容易,某些基因的插入或删除可能会影响菌株其他基因的表达。其次,与自然进化的菌株相比,理性改造后的菌株可能还需要应对菌株退化等问题。 但王岚指出,生物燃料的商业化不可避免地需要人造微生物,其性状现已优于野生型和某些工程菌株,能够改善某些生物燃料的生产经济性。将遗传和代谢工程与合成生物学和系统生物学相结合,是建立生产生物燃料的细胞工厂的关键。 张延平表示,在生物燃料生产过程中对微生物进行改造,引入外源基因是必不可少的,但微生物在形成最终产品前会被分离,不会进入产品,因此产品纯度高且安全。“在菌株改造和生物燃料生产过程中还要注意尽量减少使用抗生素等可能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物质。” 经济性仍是挑战 多年来,王岚团队不断尝试将技术与市场接轨,她发现,在整个过程中,企业最关心的就是成本和利润。“我国在利用生物质转化醇类燃料领域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拥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转化乙醇及高附加值副产品技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工程性和经济性。” 张延平表示,目前我国燃料乙醇主要原料仍是玉米和甘蔗等,随着玉米供需结构的改变,未来以粮食为原料的燃料乙醇产业发展存在不确定性,因此,我国燃料乙醇产业正逐步从淀粉和糖类乙醇,向2代纤维素燃料乙醇转换。“一方面原料来源更广,另一方面也维护了粮食安全”。 但她同时指出,我国2代纤维素燃料乙醇转换技术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面临原料收集难、生产成本高、受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影响大等问题。 为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王岚在研究中发现,在生物燃料生产过程中融合化学催化和生物转化,可以缩短反应周期,提高效率。例如采用廉价的化学氧化剂复配于纤维素酶中进行协同降解,有望同时降低底物氧化的用酶成本。 “随着基因工程和代谢工程的发展,通过人工筛选、诱变、驯化和改造,增加微生物的功能、提高代谢能力,进而提高产物的质量和产量。”王岚补充道。 激发内生动力 为推动生物燃料市场化,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措施。《完善生物质发电项目建设运行的实施方案》就明确指出,在现有中央补贴资金的基础上,自2021年起,新纳入补贴范围的项目补贴资金由中央和地方共同承担。 在王岚看来,国家补贴不是推动生物燃料发展的长久之计,还应从根本上调动企业、科研人员、农户等主体的内生动力,根据不同地区的生物质特点设计适合的实施方案,降低其生产成本,从国家推动转为自发推动。 为此,她建议进一步降低生物燃料的市场准入门槛,让更多市场主体参与竞争。此外,政策制定还应适当放宽,过细的政策可能会限制企业的发展和技术的更新。 张延平指出,生物燃料是一项涉及诸多不同研发方向的系统工程,而在此领域中,我国研究主体相对分散,技术集成存在一定难度,大多以科研项目为牵引。 对此,她建议,一方面科研人员要有“十年磨一剑”的研发精神,另一方面要整合现有资源,组建技术研发平台,集中力量攻克生物燃料技术难题。此外,在合作中还应明晰各方权责,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对于生物燃料的发展,王岚建议,要将工程概念引入工艺及设备开发,除了产量外,还应考虑能耗、水耗、投资成本、操作成本、安全性等指标,综合评价工艺;其次要对整个系统进行设计,实现全局最优化。此外,生物燃料行业一定要注重增加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以增加企业利润,未来生物质能梯级综合利用将是主要发展方向。
  • 《2018中国绿色经济峰会:畅享绿色发展 共赢绿色时代》

    • 来源专题:农业立体污染防治
    • 编译者:季雪婧
    • 发布时间:2019-06-14
    •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成就硕果累累,经济总量已跃居全球第二,人均收入水平进入到中等收入经济体的发展阶段。但随着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弊端日益显露,当前我国经济存在严重地依赖资源环境的问题,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严重阻碍了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2017年十九大报告明确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新的高度,将绿色经济发展作为我国经济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在有利的政策环境支撑下,2018年中国绿色经济向前跃进,在绿色发展多个领取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果。 11月16日,在第二十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组委会指导和支持下,中国低碳网和产融会联合主办2018中国绿色经济峰会,这也是绿色经济峰会第二次亮相高交会。本届峰会主题是推动新时代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峰会重点展示了2018年中国各领域绿色经济、绿色技术、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最新前沿动态和思潮,并总结和探讨了中国绿色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各领域绿色低碳转型路径。 会上国家部委领导、主办单位等纷纷发表重要讲话,表达了对绿色经济发展的殷切希冀,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在会上分享了各领域绿色经济发展的成果和绿色发展经验。 绿色经济是未来经济 国家能源局国际司原司长邹逸桥表示,绿色经济是一种面向未来的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平衡式经济。发展绿色经济是应对能源危机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发展绿色经济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绿色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解决绿色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需各地区结合发展实际,精准施策。 国家能源局国际司原司长邹逸桥 深化绿色经济,探索绿色发展新可能 促进绿色低碳经济发展专家顾问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低碳网总编辑刘奇平作了“深化绿色经济,探索绿色发展新可能”的讲话,他表示绿色经济是一种低碳经济、新经济和共赢经济,它与以往只求速度的经济发展方式不同,它更加强调经济与生态的平衡发展,注重质量的提升与发展的可持续。绿色经济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趋势,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与经济价值,它将引导新的消费需求,引发新的技术革命和管理创新,开辟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解决全球气候变化具有现实意义。中国低碳网将一直致力于为低碳可持续的绿色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绿色经济发展前景可期 山西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程芳琴教授做了以“工业固废资源化综合利用助力绿色经济发展”的主题演讲,她表示,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是发展绿色经济,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经济社会的必由之路。长期以来,工业固废不当存储、非法异地倾倒等给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伤害。目前我国已建立统一的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评价制度,国家、行业、企业标准一应俱全,为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评价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实现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还能为资源衰退型城市转型绿色经济创造新可能。 创新发展,绿色出行 长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长园深瑞继保自动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成斌认为,为推动新能源利用更加安全高效,应用侧和能源的生产侧都需要创新发展,以解决发展瓶颈,如新能源汽车领域,除了要解决好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研发关键技术,解决电池续航等问题是关键。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副总经济师、深圳市新能源行业协会会长邹大中表示,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应着力打造绿色·共享·智慧出行生态圈,使绿色出行成为全社会共识,同时实现互联网技术与出行挂钩,打造智能出行新风尚。 新时代绿色发展创新实践 在以“新时代绿色发展创新实践”为主题的圆桌论坛上,中道共赢创始人郭训超讲述了中道共赢绿色发展理念,他强调企业家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一定要有长远的眼光,制定绿色可持续的发展战略,稳扎稳打,既要能实现企业价值,又要能够真正的造福社会,服务大众美好生活需要。深圳市蓝海华腾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监杨文兴认为绿色发展必须攻克技术瓶颈,同时指出绿色发展需以实际情况为依托,探索适合本地区、本企业的绿色发展特色模式。 打造新生态商业城,推动城市绿色经济发展 大汉集团副总裁付木林先生重点分享了大汉金桥新商业生态城的战略布局,大汉集团作为以房地产和钢贸产业起家的中国500强企业,多年来从未停止绿色化转型,大汉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抓手,重构传统商城生态结构,大汉未来将以金桥国际作为样板,打造新商业生态城ΣF2B2C(“ΣFactory-to-Business-to- Craftsman”的缩写。Σ是代表“集和”概念),推动整个商城实现绿色化转型。 绿色经济开创能源转型新可能 安泰集团董事长、总经理王凤斌先生认为实现经济绿色转型是时代的召唤,解决能源危机、实现低碳发展是当下最迫切的任务。随着能源危机的加剧,能源转型成为全球燃眉之急,各国积极寻求替代性能源,可再生能源成为化石能源的有效补充被各国大力推崇。清洁能源的开发与使用不仅能解决能源危机对经济的冲击,还能实现绿色低碳发展,降低二氧化碳对气候的影响。深圳市华腾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监杨文兴先生也分享了各自企业的绿色发展理念和实践成果。 中国绿色经济峰会圆桌论坛 搭建合作平台,共赢绿色时代 本次峰会还举行了山东郓城投资环境说明会专场活动,现场郓城政府领导向与会嘉宾介绍了郓城发展绿色经济的地区优势以及政策环境,为郓城和企业搭建了合作交流平台。 绿色经济也是提振乡村发展的重要途径。2018年党中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绿色经济与乡村振兴的结合将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绿色是大自然的底色,乡村振兴离不开绿色发展。将美丽乡村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发展特色小镇,发展绿色建筑,保存乡土文化,发展绿色金融,造福乡村建设,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模式。 第二十届高交会·2018中国绿色经济峰会 第二十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是由中国商务部、科技部、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部委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以“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主要活动有展览、论坛、专业技术会议、配套活动、人才与智力交流会和海外分会等六大方面内容。重点展示高端制造、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新材料、新能源、绿色低碳等热点行业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有着“中国第一科技展”的美誉。 出席2018中国绿色经济峰会的人员主要有部委领导、地方政府领导、国内外绿色经济、低碳领域著名的专家学者及国际机构代表、金融机构代表、节能及绿色能源技术企业代表及科研机构代表等。 本届峰会由中国低碳网和产融会主办,中道共赢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产融汇通咨询有限公司承办,受到深圳市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中心、深圳市低碳产业投资商会、深圳市新材料行业协会、深圳市新能源行业协会、加中省府文化经济贸易促进会、加拿大中华总商会、韩中尖端科技产业交流协会等多家单位的大力支持。新浪财经专门对峰会现场进行了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