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震院士:中国有望成为绿色燃料主要供应国》

  • 来源专题:耕地与绿色发展
  • 编译者: 张毅
  • 发布时间:2024-09-20
  • 9月9日,在2024浦江创新论坛分论坛“未来能源专题论坛”现场,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碳中和发展研究院院长黄震表示,目前全球的造船行业正在加速转型脱离化石能源,船海动力能源变革为大势所趋。

    黄震院士。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黄震指出,我国约88%的二氧化碳排放来自于化石能源的利用过程。以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目标,我们面临着一场从化石能源走向新能源的史无前例的绿色转型。与此同时,全球货运总量中80%是由船舶承担的,2022年全球航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就超过了10亿吨。因此,船舶海洋动力减碳已成为全球共识。

    黄震进一步总结了船海动力能源变革的三条路径:在内河湖泊,或是固定点对点运行的船舶,都将采用零碳电力驱动;在大洋上实施运输的船舶,将使用绿色燃料;还有一部分必须使用化石燃料的船舶,将安装船载碳捕集装置。

    发展绿色燃料技术为重中之重。绿色燃料是以阳光、水、二氧化碳、生物质、氮气等为原料,制备成氢气、甲烷、甲醇、二甲醚、氨、合成柴油、合成航空煤油。“这就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最重要的可以摆脱对石油的依赖,实现零碳排放或者净零碳排放。”黄震认为,利用零碳电力制取氢、氨及合成燃料的技术路径,既解决了燃料的脱碳问题,又是一种新型储能方式,可实现跨季节、大规模的广域共享。

    据黄震介绍,上海交通大学致力于研发二氧化碳电催化合成燃料技术。“我们利用零碳电力,将水和二氧化碳在共电解池里获得混有一氧化碳和氢气的合成气。再通过费托合成,制取适合重载动力的合成燃料。”目前上海交通大学有四个研究项目正在推进,包括二氧化碳电催化还原机理及电机材料研究、高性能低温二氧化碳还原关键技术及电解池堆研发、高温共电解水/二氧化碳关键技术和电解池堆研发、高效能可再生合成燃料系统研发与集成。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拥有非常丰富的秸秆资源及其他各种资源。在报告最后,黄震对船海动力能源变革及绿色燃料技术的未来作出展望:“上海理应成为全球绿色航运的一个加注中心,中国一定能够成为全球绿色燃料的主要产地和供应国。以往我们到中东去买油,将来很可能全世界各国向我们中国买绿色燃料。”

  • 原文来源: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9/529733.shtm
相关报告
  • 《国内首个绿色燃料创新联合体正式成立》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8-09
    •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以绿色甲醇、绿氨、绿色航煤等为代表的绿色燃料产业发展,助力长春清洁能源发展和低碳转型,8月6日,“绿色燃料”研讨会暨长春市绿色燃料创新联合体成立仪式在长春榆树市举行。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中国工程院院士彭苏萍,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 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肖晋宇,华电集团氢能研究中心主任、华电科工氢能首席科学家白建明,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教授李十中,中远海运物流供应链公司物流事业部副总经理李志,华陆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齐吟,中国海油集团能源经济研究院咨询评估中心资深研究员王梦川,吉电股份有限公司氢能产业总监王宪民,意大利船级社亚洲特殊项目首席总监杨宏,中船(邯郸)派瑞氢能科 技有限公司技术副总修凯,上海闻基生物科技公司总经理程兆鹏,空气化工产 品(中国)投资公司大项目投资及开发总监岳蕾,北京松杉低碳技术研究院技术总监袁彧等专家和企业代表出席活动,并围绕“绿色燃料”产业展开深入探讨。会议由中国能源研究会双碳产业合作分会主任黄少中主持。 长春市委常委、副市长黄宪昱,长春市政府副秘书长李林峰,长春市发改委副主任车志昕,长春市经合局副局长金海玉,榆树市领导林小明、吴威、吴喜庆、马光辉、姜洪涛出席仪式。 在与会领导嘉宾的见证下,榆树市副市长马光辉代表榆树市人民政府和北京能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署了总投资214亿元的绿电耦合生物质绿色甲醇项目投资协议。签约仪式上,北京能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还与多家公司代表进行了签约。在长春市委市政府和中国能源研究会支持和指导下,“长春市绿色燃料创新联合体” 由国家电网、中化集团、中远海运、中集集团、中国铁建等下属机构、公司,以及意大利船级社、中国船级社、中煤建工、北京能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亿华通、德马科技集团、同方能源科技公司、北京朗净时代、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清华大学海峡研究院等单位 联合发起,旨在推动绿色燃料高质量发展。作为联合体发起单位,北京能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永钰宣读了“长春市绿色燃料创新联合体倡议”。长春市委常委、副市长黄宪昱代表长春市委、市政府向榆树市绿电耦合生物质绿色甲醇项目的成功签约和长春市绿色燃料创新联合体的正式成立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多年来,长春市在新能源产业的赛道上逐步走出了长春特色发展之路,老工业基地正加速转型升级,全力建设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社会主义新长春。 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在致辞中表示,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当前,“双碳”事业正在向纵深领域推进和发展。航空、航运、化工、冶金、煤电等领域的降碳问题是相对比较难的领域,因此如何降低这些领域的碳排放需要各方共同创新和通力合作。去年欧盟公布了一揽子气候计划,将航空、航运、冶金、氢、化肥等在内的领域纳入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这一举措对于绿氢、绿色甲醇、绿氨、绿色航煤等绿色燃料或绿色化工原料等需求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从国内来看,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7月份联合印发了《煤电低碳化改造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7年)》,将掺绿氨燃烧作为煤电低碳化改造的重要技术路线,要求相关项目改造建设后应具备掺烧10%以上绿氨的能力,也为绿氨在煤电领域的应用打开了发展空间。绿色燃料或绿色化工原料的发展,其清洁、高效、可再生的特性,对于推动全球能源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工程院院士彭苏萍表示,在成本可控且技术成熟的条件下,氢氨醇能源化应用将得到扩张。具体来看,在甲醇方面,预计2025年前航运燃料对甲醇需求规模较小;2025年后需求量带动产能产量将持续增长;至2030年,全国甲醇产业平均可再生氢应用率有望达到20%。汽车、船舶燃料替换是中远期全球范围内甲醇燃料应用的重要场景;在合成氨方面,预计2035年前,农业和工业消费仍是氨主要应用场景。2035年后氨能源进入快速发展期,掺氨发电与氨动力船舶具备经济性;2060年,预计氨动力船舶渗透率达到40%以上,船舶用氨燃料需求量将达到约6500万吨/年;在氢方面,预计2030年我国氢气的年需求量预计达到3715万吨,在终端能源消费中占比约5%,其中绿氢占比为15%左右。2060年,我国氢气的年需求量将增至1.3亿吨左右,在终端能源消费中占比约为20%,其中绿氢占比达到约75%-80%。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肖晋宇表示,绿色燃料产业发展要做好国内、国际两篇文章。国内方面,未来一段时期内煤电仍将是我国重要的支撑性和调节性电源,通过绿氢、绿氨等绿色燃料掺烧,可以有效降低碳排放强度。按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煤电低碳化改造建设行动方案》,如果要实现全国煤电10%绿氨掺烧,国内的绿氨需求将超过3亿吨,这一规模是传统合成氨的6-7倍。考虑到目前氨掺烧的经济性(10%掺烧将提高成本0.1~0.15元/kWh),为实现2030年前电力行业碳达峰要求,采用氨掺烧方式解 决十五五新增煤电的碳排放问题,也需要消费约1亿吨绿氨。这将快速启动国内的绿氢、绿氨产业发展。从全球市场来看,马士基等全球航运巨头提出了采用绿甲醇、绿氨等绿色燃料实现海运业脱碳的雄心计划,依托中国低廉的风光发电成本,加之欧洲碳市场价格远过于国内,如果能够争取到稳定的出口渠道,国内的绿色燃料行业将有望快速实现盈利。 与会专家围绕绿色燃料产业发展现状、前景、问题和挑战展开深入交流,普遍看好绿色氢氨醇产业发展前景,同时对绿色氢氨醇产业的发展提出了众多宝贵意见和建议,对于推动绿色氢氨醇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2018中国绿色经济峰会:畅享绿色发展 共赢绿色时代》

    • 来源专题:农业立体污染防治
    • 编译者:季雪婧
    • 发布时间:2019-06-14
    •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成就硕果累累,经济总量已跃居全球第二,人均收入水平进入到中等收入经济体的发展阶段。但随着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弊端日益显露,当前我国经济存在严重地依赖资源环境的问题,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严重阻碍了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2017年十九大报告明确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新的高度,将绿色经济发展作为我国经济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在有利的政策环境支撑下,2018年中国绿色经济向前跃进,在绿色发展多个领取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果。 11月16日,在第二十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组委会指导和支持下,中国低碳网和产融会联合主办2018中国绿色经济峰会,这也是绿色经济峰会第二次亮相高交会。本届峰会主题是推动新时代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峰会重点展示了2018年中国各领域绿色经济、绿色技术、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最新前沿动态和思潮,并总结和探讨了中国绿色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各领域绿色低碳转型路径。 会上国家部委领导、主办单位等纷纷发表重要讲话,表达了对绿色经济发展的殷切希冀,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在会上分享了各领域绿色经济发展的成果和绿色发展经验。 绿色经济是未来经济 国家能源局国际司原司长邹逸桥表示,绿色经济是一种面向未来的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平衡式经济。发展绿色经济是应对能源危机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发展绿色经济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绿色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解决绿色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需各地区结合发展实际,精准施策。 国家能源局国际司原司长邹逸桥 深化绿色经济,探索绿色发展新可能 促进绿色低碳经济发展专家顾问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低碳网总编辑刘奇平作了“深化绿色经济,探索绿色发展新可能”的讲话,他表示绿色经济是一种低碳经济、新经济和共赢经济,它与以往只求速度的经济发展方式不同,它更加强调经济与生态的平衡发展,注重质量的提升与发展的可持续。绿色经济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趋势,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与经济价值,它将引导新的消费需求,引发新的技术革命和管理创新,开辟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解决全球气候变化具有现实意义。中国低碳网将一直致力于为低碳可持续的绿色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绿色经济发展前景可期 山西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程芳琴教授做了以“工业固废资源化综合利用助力绿色经济发展”的主题演讲,她表示,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是发展绿色经济,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经济社会的必由之路。长期以来,工业固废不当存储、非法异地倾倒等给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伤害。目前我国已建立统一的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评价制度,国家、行业、企业标准一应俱全,为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评价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实现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还能为资源衰退型城市转型绿色经济创造新可能。 创新发展,绿色出行 长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长园深瑞继保自动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成斌认为,为推动新能源利用更加安全高效,应用侧和能源的生产侧都需要创新发展,以解决发展瓶颈,如新能源汽车领域,除了要解决好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研发关键技术,解决电池续航等问题是关键。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副总经济师、深圳市新能源行业协会会长邹大中表示,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应着力打造绿色·共享·智慧出行生态圈,使绿色出行成为全社会共识,同时实现互联网技术与出行挂钩,打造智能出行新风尚。 新时代绿色发展创新实践 在以“新时代绿色发展创新实践”为主题的圆桌论坛上,中道共赢创始人郭训超讲述了中道共赢绿色发展理念,他强调企业家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一定要有长远的眼光,制定绿色可持续的发展战略,稳扎稳打,既要能实现企业价值,又要能够真正的造福社会,服务大众美好生活需要。深圳市蓝海华腾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监杨文兴认为绿色发展必须攻克技术瓶颈,同时指出绿色发展需以实际情况为依托,探索适合本地区、本企业的绿色发展特色模式。 打造新生态商业城,推动城市绿色经济发展 大汉集团副总裁付木林先生重点分享了大汉金桥新商业生态城的战略布局,大汉集团作为以房地产和钢贸产业起家的中国500强企业,多年来从未停止绿色化转型,大汉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抓手,重构传统商城生态结构,大汉未来将以金桥国际作为样板,打造新商业生态城ΣF2B2C(“ΣFactory-to-Business-to- Craftsman”的缩写。Σ是代表“集和”概念),推动整个商城实现绿色化转型。 绿色经济开创能源转型新可能 安泰集团董事长、总经理王凤斌先生认为实现经济绿色转型是时代的召唤,解决能源危机、实现低碳发展是当下最迫切的任务。随着能源危机的加剧,能源转型成为全球燃眉之急,各国积极寻求替代性能源,可再生能源成为化石能源的有效补充被各国大力推崇。清洁能源的开发与使用不仅能解决能源危机对经济的冲击,还能实现绿色低碳发展,降低二氧化碳对气候的影响。深圳市华腾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监杨文兴先生也分享了各自企业的绿色发展理念和实践成果。 中国绿色经济峰会圆桌论坛 搭建合作平台,共赢绿色时代 本次峰会还举行了山东郓城投资环境说明会专场活动,现场郓城政府领导向与会嘉宾介绍了郓城发展绿色经济的地区优势以及政策环境,为郓城和企业搭建了合作交流平台。 绿色经济也是提振乡村发展的重要途径。2018年党中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绿色经济与乡村振兴的结合将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绿色是大自然的底色,乡村振兴离不开绿色发展。将美丽乡村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发展特色小镇,发展绿色建筑,保存乡土文化,发展绿色金融,造福乡村建设,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模式。 第二十届高交会·2018中国绿色经济峰会 第二十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是由中国商务部、科技部、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部委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以“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主要活动有展览、论坛、专业技术会议、配套活动、人才与智力交流会和海外分会等六大方面内容。重点展示高端制造、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新材料、新能源、绿色低碳等热点行业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有着“中国第一科技展”的美誉。 出席2018中国绿色经济峰会的人员主要有部委领导、地方政府领导、国内外绿色经济、低碳领域著名的专家学者及国际机构代表、金融机构代表、节能及绿色能源技术企业代表及科研机构代表等。 本届峰会由中国低碳网和产融会主办,中道共赢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产融汇通咨询有限公司承办,受到深圳市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中心、深圳市低碳产业投资商会、深圳市新材料行业协会、深圳市新能源行业协会、加中省府文化经济贸易促进会、加拿大中华总商会、韩中尖端科技产业交流协会等多家单位的大力支持。新浪财经专门对峰会现场进行了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