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国绿色经济峰会:畅享绿色发展 共赢绿色时代》

  • 来源专题:农业立体污染防治
  • 编译者: 季雪婧
  • 发布时间:2019-06-14
  •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成就硕果累累,经济总量已跃居全球第二,人均收入水平进入到中等收入经济体的发展阶段。但随着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弊端日益显露,当前我国经济存在严重地依赖资源环境的问题,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严重阻碍了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2017年十九大报告明确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新的高度,将绿色经济发展作为我国经济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在有利的政策环境支撑下,2018年中国绿色经济向前跃进,在绿色发展多个领取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果。

    11月16日,在第二十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组委会指导和支持下,中国低碳网和产融会联合主办2018中国绿色经济峰会,这也是绿色经济峰会第二次亮相高交会。本届峰会主题是推动新时代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峰会重点展示了2018年中国各领域绿色经济、绿色技术、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最新前沿动态和思潮,并总结和探讨了中国绿色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各领域绿色低碳转型路径。

    会上国家部委领导、主办单位等纷纷发表重要讲话,表达了对绿色经济发展的殷切希冀,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在会上分享了各领域绿色经济发展的成果和绿色发展经验。

    绿色经济是未来经济

    国家能源局国际司原司长邹逸桥表示,绿色经济是一种面向未来的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平衡式经济。发展绿色经济是应对能源危机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发展绿色经济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绿色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解决绿色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需各地区结合发展实际,精准施策。

    国家能源局国际司原司长邹逸桥

    深化绿色经济,探索绿色发展新可能

    促进绿色低碳经济发展专家顾问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低碳网总编辑刘奇平作了“深化绿色经济,探索绿色发展新可能”的讲话,他表示绿色经济是一种低碳经济、新经济和共赢经济,它与以往只求速度的经济发展方式不同,它更加强调经济与生态的平衡发展,注重质量的提升与发展的可持续。绿色经济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趋势,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与经济价值,它将引导新的消费需求,引发新的技术革命和管理创新,开辟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解决全球气候变化具有现实意义。中国低碳网将一直致力于为低碳可持续的绿色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绿色经济发展前景可期

    山西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程芳琴教授做了以“工业固废资源化综合利用助力绿色经济发展”的主题演讲,她表示,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是发展绿色经济,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经济社会的必由之路。长期以来,工业固废不当存储、非法异地倾倒等给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伤害。目前我国已建立统一的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评价制度,国家、行业、企业标准一应俱全,为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评价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实现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还能为资源衰退型城市转型绿色经济创造新可能。

    创新发展,绿色出行

    长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长园深瑞继保自动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成斌认为,为推动新能源利用更加安全高效,应用侧和能源的生产侧都需要创新发展,以解决发展瓶颈,如新能源汽车领域,除了要解决好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研发关键技术,解决电池续航等问题是关键。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副总经济师、深圳市新能源行业协会会长邹大中表示,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应着力打造绿色·共享·智慧出行生态圈,使绿色出行成为全社会共识,同时实现互联网技术与出行挂钩,打造智能出行新风尚。

    新时代绿色发展创新实践

    在以“新时代绿色发展创新实践”为主题的圆桌论坛上,中道共赢创始人郭训超讲述了中道共赢绿色发展理念,他强调企业家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一定要有长远的眼光,制定绿色可持续的发展战略,稳扎稳打,既要能实现企业价值,又要能够真正的造福社会,服务大众美好生活需要。深圳市蓝海华腾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监杨文兴认为绿色发展必须攻克技术瓶颈,同时指出绿色发展需以实际情况为依托,探索适合本地区、本企业的绿色发展特色模式。

    打造新生态商业城,推动城市绿色经济发展

    大汉集团副总裁付木林先生重点分享了大汉金桥新商业生态城的战略布局,大汉集团作为以房地产和钢贸产业起家的中国500强企业,多年来从未停止绿色化转型,大汉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抓手,重构传统商城生态结构,大汉未来将以金桥国际作为样板,打造新商业生态城ΣF2B2C(“ΣFactory-to-Business-to- Craftsman”的缩写。Σ是代表“集和”概念),推动整个商城实现绿色化转型。

    绿色经济开创能源转型新可能

    安泰集团董事长、总经理王凤斌先生认为实现经济绿色转型是时代的召唤,解决能源危机、实现低碳发展是当下最迫切的任务。随着能源危机的加剧,能源转型成为全球燃眉之急,各国积极寻求替代性能源,可再生能源成为化石能源的有效补充被各国大力推崇。清洁能源的开发与使用不仅能解决能源危机对经济的冲击,还能实现绿色低碳发展,降低二氧化碳对气候的影响。深圳市华腾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监杨文兴先生也分享了各自企业的绿色发展理念和实践成果。

    中国绿色经济峰会圆桌论坛

    搭建合作平台,共赢绿色时代

    本次峰会还举行了山东郓城投资环境说明会专场活动,现场郓城政府领导向与会嘉宾介绍了郓城发展绿色经济的地区优势以及政策环境,为郓城和企业搭建了合作交流平台。

    绿色经济也是提振乡村发展的重要途径。2018年党中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绿色经济与乡村振兴的结合将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绿色是大自然的底色,乡村振兴离不开绿色发展。将美丽乡村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发展特色小镇,发展绿色建筑,保存乡土文化,发展绿色金融,造福乡村建设,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模式。

    第二十届高交会·2018中国绿色经济峰会

    第二十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是由中国商务部、科技部、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部委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以“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主要活动有展览、论坛、专业技术会议、配套活动、人才与智力交流会和海外分会等六大方面内容。重点展示高端制造、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新材料、新能源、绿色低碳等热点行业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有着“中国第一科技展”的美誉。

    出席2018中国绿色经济峰会的人员主要有部委领导、地方政府领导、国内外绿色经济、低碳领域著名的专家学者及国际机构代表、金融机构代表、节能及绿色能源技术企业代表及科研机构代表等。

    本届峰会由中国低碳网和产融会主办,中道共赢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产融汇通咨询有限公司承办,受到深圳市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中心、深圳市低碳产业投资商会、深圳市新材料行业协会、深圳市新能源行业协会、加中省府文化经济贸易促进会、加拿大中华总商会、韩中尖端科技产业交流协会等多家单位的大力支持。新浪财经专门对峰会现场进行了直播。

相关报告
  • 《绿色巨龙 舞动世界东方:党的十八大以来,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述评》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7-09-21
    • 2017-09-20 15:17:36 来源:新华社 长江口外,东海之中。红色塔林密布的上海洋山港,来自长江沿线腹地的货物从这里被运往世界各地……从青藏高原到太平洋,浩浩向东的长江宛如一条巨龙舞动在世界东方,见证着中国与世界的交融激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科学谋划中国经济新棋局,部署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新理念新发展让中华民族母亲河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勇立潮头 ——顺应时代潮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新理念确保一江清水绵延后世 长江居西,大海在东。上海崇明,从一粒沙到一座绿岛,经历千百年沧桑巨变后,如今正在演绎新的时代传奇。常住人口控制在70万左右、建筑高度不超18米、东滩保护区禁止一切开发活动、发展海洋智能制造等产业……《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发布,描绘了崇明发展的新蓝图。“崇明是上海最为珍贵、不可替代、面向未来的生态战略空间,将开启长江口时代的新上海。”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诸大建说。 崇明的探索,正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长江经济带开启发展新篇章的脚注。千百年来,长江以水为纽带,连接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带给沿岸人们灌溉之利、舟楫之便、鱼米之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江流域经济社会迅猛发展,成为货运量居全球内河第一的黄金水道。然而,犹如水位的落差,长江也是一条东中西发展不均衡的经济带。流域系统性保护不足,生态功能退化严重,污染物排放量大,产业升级任务艰巨等一系列新问题出现,昔日大干快上、追求规模与速度的发展模式已然走到尽头。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顺应时代潮流,围绕长江经济带建设作出重大部署。 “中西部加快追赶的进程中,必须超越传统发展模式,走出一条不一样的发展路径,推动长江经济带成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压舱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说。 激流勇进 ——规划先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开启古老母亲河新发展 金秋时节,湖北黄石市西塞山区的长江边上,一处非法码头已被拆除,曾经堆得像小山一样的煤炭和大量装卸船舶设备早已不见踪影。 “长江大保护,我们对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湖北省环境监察总队总队长蒋茂芳说,去年以来,全省已清理长江干线各类非法码头657个。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成为重塑长江的重要指南。 “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创新驱动带、协调发展带。”2016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提出了新常态下推动长江保护发展的更高要求。 一年前印发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成为我国首个把生态文明、绿色发展作为首要原则的区域发展战略,新时期的长江之歌正在神州大地上唱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今年7月,环境保护部等多部门印发《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勾画了到2020年前建设和谐、健康、清洁、优美和安全长江的美丽画卷;年底前沿江各省市将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一条绿色生态廊道呼之欲出。 黄金水道带来黄金效益—— 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等工程进展顺利、上海洋山港四期基本建成、沪昆高铁贵昆段等一批重大工程建成运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等加快建设,一条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正在形成。 创新发展促进区域协调—— 东部创新发展、先行带动,中西部后发启动、弯道超车,长江经济带“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发展大格局正在形成。 今年上半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速超过8%。如同一条巨龙,长江经济带初现龙首牵引、龙腰支撑、龙尾摆动的良性格局。 “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联动,将带动整条长江巨龙起舞。”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范恒山说。 奔腾向前 ——联动东中西、辐射南北方,呼应“一带一路”和“京津冀”,撑起中国经济发展大格局 翻开中国地图,漫长的东部海岸线宛如一张蓄力已久的长弓,长江经济带就是那根蓄势待发的锐箭。箭的能量和长度,决定着中国经济所能到达的方位。承东启西、接南济北、通江达海,长江流域如今正以开放创新的新姿态,支撑起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 这是中国对未来经济发展的谋篇布局—— 作为沪浙首个紧密合作的开发区项目,位于浙江省的上海漕河泾开发区海宁分区已累计引进各类项目42个,成为浙江接轨上海和长三角协调发展的一个样本。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吴晓华说,挖掘中上游广阔腹地的内需潜力,促进经济增长空间从沿海向沿江内陆拓展,将为中国经济探索一条超越以往的发展道路。 这是中国对全球经济大格局的深度融入—— 溯江而上,从位于入海口的上海洋山深水港到太仓南京,从中游的九江武汉到上游的重庆宜宾,一张完整的综合物流网络已然成型。 “仅去年一年,长江支线给上海港贡献的集装箱货源在1000万标箱以上,这一数量还在不断增长。”上港集团副总裁方怀瑾说。2016年上海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713万标箱,连续七年居世界第一。 “向西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向东对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长江经济带联动‘一带一路’,辐射京津冀,勾连起广袤内陆和宽广海洋,区域协同联动效应初步显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扩说。 万里长江奔流不息,巨龙腾飞正当其时。 展望未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一个生态环境更加美好、经济发展更具活力、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长江经济带,必将引领中华民族走上一条绿色的永续发展之路。
  • 《世园会即将拉开大幕:建设美丽中国 共筑绿色家园》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
    • 编译者:APC
    • 发布时间:2019-04-29
    • 长城脚下,妫水河畔。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即将拉开大幕,人与自然在这里精彩相遇,中国与世界在这里交互。   这是北京世园会园区内的妫汭剧场(2019年4月18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   “绿色生活 美丽家园”是本次世园会的主题,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不懈追求——   为了建设一个富饶而美丽的中国、给子孙后代留下山青水秀的好风光,亿万中国人民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下,秉持新发展理念,凝心聚力,走出一条绿色发展之路,成为共建全球生态文明的重要力量。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久久为功,走出一条绿色发展新路   继1999年昆明世园会后,国际最高级别的园艺博览会再次来到中国——28日,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正式开幕,11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将共赴这场“绿色之约”。   2014年6月,国际展览局第155次大会在法国巴黎召开,168个成员国一致表决认可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   从当年的山脊贫地到如今的万花之园,巍巍海陀山见证了北京世园会园区的成长。   这是塞罕坝景色(2018年7月28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发   功勋树、望海台、临源廊……北京世园会园区河北园内,象征塞罕坝林海、望海楼、简易窝棚的多项设计引人驻足。   从“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到“花的世界、林的海洋”,坚持几十年如一日植树造林的塞罕坝林场,在大地上留下了一片绿色的美丽印记。   塞罕坝再向西,深入到内陆,人们不懈追求绿色的故事同样感人。   在甘肃省古浪县境内的黑岗沙风沙口,八步沙第二代治沙人用稻草压沙(2019年3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八步沙,位于腾格里沙漠南缘,是甘肃省古浪县最大的风沙口。30多年前,沙魔以每年7.5米的速度吞噬着这里的农田和村庄。   “活人不能让沙子欺负死!”郭朝明、贺发林、石满、罗元奎、程海、张润元等6位老汉卷起铺盖住进沙窝,决心要在这沙海里造出绿洲。   老汉走了,儿子来了……子承父志、世代相传。如今在八步沙林场管护区内,林草植被覆盖率由治理前的不足3%提高到70%以上,建成一条南北长10公里、东西宽8公里的绿色长廊。   一抹抹绿意覆盖了黄沙,一片片林草改变着生态环境。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更是美好生活的基础、人民群众的期盼。   今年是新中国植树节设立40周年。40年来,我国森林面积、森林蓄积分别增长一倍左右,森林覆盖率已增至21.66%,还造出了全世界面积最大的森林——人工林,保存面积达0.69亿公顷。   不久前,美国航天局的卫星数据显示,全球从2000年到2017年新增的绿化面积中,约四分之一来自中国,贡献比例居全球首位。在全球森林资源持续减少的背景下,中国森林面积和蓄积量持续双增长,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   “美国航天局的数据和我国开展的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基本吻合,反映了中国为全球植被增长作出的巨大贡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张建龙说。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且首次提出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习近平总书记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告诉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4月8日上午,北京城市副中心绿心城市森林公园,习近平总书记和首都干部群众、少先队员们一起挥锹铲土、围堰浇水。油松、国槐、侧柏、玉兰、红瑞木、碧桃……习近平总书记接连种下7棵树苗。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已经连续第7年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   生态文明建设要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进一步加大生态文明和国土绿化建设力度,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2013年至2018年,全国完成造林0.4亿公顷,森林面积达2.15亿公顷;   ——国家储备林制度初步建立,建设和划定国家储备林318万公顷;   ——草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势头得到遏制,综合植被盖度超过55.7%;   ——启动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等试点,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持续缩减。   ……   一幅绿色发展的美丽画卷,正在中国大地徐徐展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协同推进   峰雄瀑飞的山林景观、丰富多彩的花园类型……走进北京世园会浙江园,眼前呈现出一幅“旧境江南山水秀”的画卷。   “浙江园是浙江的浓缩。”浙江园总设计师、浙江理工大学风景园林系教授卢山说,浙江坚定不移地沿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路前行,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年接着一年干,正变得越来越美。   2013年9月,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回答学生提问时,习近平主席对他在浙江工作时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出全面阐述:“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从来都不是金山银山的“拦路虎”,而是“敲门砖”。   作为全国磷化工龙头企业,湖北兴发集团近两年关停临近长江的22套总价值12亿元的生产装置,对搬迁腾出的900多米长江岸线、800多亩土地进行生态修复。以此为契机,公司淘汰落后产能,研发新材料产品,近年来业绩不降反升,去年增长达到30%。   “以前,我们的产品是按吨卖,如今是按克卖。”兴发集团董事长李国璋说,“企业想获新生,就要壮士断腕。”   一个企业是如此,一座城市也是如此。   拼版照片:上图为江苏省徐州市马庄村第三煤矿的工人在工作(1989年摄);下图为当年的矿区变身为漂亮的住宅区(新华社记者李响2018年3月13日摄)。新华社发   江苏徐州,1882年起掘井建矿,最多时超过250座,采煤塌陷区和采石宕口,成为这座资源型城市的“生态疮疤”。   将生态包袱化为生态资源,徐州对成片的采煤塌陷区、工矿废弃地和采石宕口实施生态修复。往日“一城煤灰半城土”的徐州,如今尽展“一城青山半城湖”风采。   目前,徐州已建成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00多个,大中型工业及规模以上高新企业研发机构达700多家。绿色发展成为徐州走出资源困局的新动能。前不久,徐州获得“联合国人居奖”。联合国人居署执行主任特别代表姆西西评价道:“徐州根据时代和环境不断调整、改变、适应的韧性,正是近年来我们大力提倡的一种城市发展能力。”   如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底色正越来越绿——   这是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姜各庄镇海边养殖区内的风电场(2018年11月10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能源结构方面,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例降至59%,天然气、水电、核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比升至22.1%;建成世界最大的清洁煤电供应体系。   工业排放方面,1万多家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全部安装在线监控,企业排放达标率大幅度提升;各地整治“散乱污”企业,为优质企业腾挪出更多发展空间。   国网新河县供电公司工人在河北省新河县西流乡南马庄村的农户家中调试电采暖设备(2018年11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居民生活方面,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增加到35个,2018年新完成“煤改气”“煤改电”改造480万户;全国新增一批污水管网和处理系统,城市黑臭水体逐步变清变“靓”。   “凡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践行好的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仅不会因生态环保而迟滞,反而更具活力、质量更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说。   2017年新年前夕,习近平主席发表新年贺词时指出:“每条河流要有‘河长’了”。   将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河长制、湖长制为破解中国的水问题注入新活力。   到2018年,全国共明确省市县乡四级河长30多万名、四级湖长2.4万名,设立村级河长93万多名、村级湖长3.3万名。百万河长、湖长“上岗”,河湖健康有了守护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相继制定了40多项涉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改革方案。   ——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等制度出台实施;   ——国家公园体制、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管理、排污许可、河(湖)长制、禁止洋垃圾入境等环境治理制度加快推进。   山水不言,自成风景。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版图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景越来越多。   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携手同行,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绿色发展,没有人是旁观者。   一有空,马房村村民徐明就从县城回村里转悠。“舍不得!”在村里生活了几十年,他做梦都惦记着这里。   这是云南省玉溪市抚仙湖(2018年4月6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马房村在云南省澄江县的抚仙湖畔。抚仙湖,这个美丽的高原明珠是全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一度,矿山开采、机动船捕鱼、农业面源污染,让这潭清水面临水质恶化风险。   为了让出生态空间,2万多人要从世代生活的湖边陆续搬走。如今,徐明的老房子已变成湖滨湿地,只有他亲手栽下的那丛翠竹依然挺拔。“看到竹子,就知道家在那里。”他说。   亿万中国人,正在用行动刻画出自己在这颗蓝色星球上的绿色足迹。   2016年9月3日,西子湖畔,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召开前夕。   浙江省长兴县虹星桥镇港口村东港内,河长孙根法在打捞水面漂浮物(2018年11月28日摄)。 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杭州西湖国宾馆如意厅,蓝色背景板上用中英文写着“从巴黎到杭州 应对气候变化在行动”。习近平主席亲手将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中国批准文书,递交到时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手中。   “中国倡议二十国集团发表了首份气候变化问题主席声明,率先签署了《巴黎协定》。中国向联合国交存批准文书是中国政府作出的新的庄严承诺。”习近平主席说。   这是时代赋予的使命——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发出号召:“建设生态文明的时代责任已经落在了我们这代人的肩上。”   这是中国人身体力行的绿色实践——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广泛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创建活动,推广绿色出行……   中国这种执着的绿色追求,越来越被世界关注。   这是在内蒙古鄂尔多斯杭锦旗拍摄的亿利集团温室(2018年7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邹予 摄   在曾被称作“死亡之海”的库布其沙漠,原本黄沙漫漫的恩格贝成了生态示范区,绿林萦绕、流水潺潺,一片片苜蓿散布其间,136座温室里种着各种瓜果蔬菜。原本人迹罕至的不毛之地,如今成了沙漠旅游景区。   2017年9月,《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召开,库布其防沙治沙实践被写入各国代表共同起草的《鄂尔多斯宣言》。如今,在尼日利亚、摩洛哥等国,中国人正在将防沙治沙经验传播出去。   这是北京世园会世界园艺展示区中的西非联合园(2019年4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推动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连续多年开办防沙治沙国际培训班,帮助非洲等地发展清洁能源……中国的绿色发展经验正在传播到更多地方。中国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党的十九大发出新的绿色发展号令。   今天,世界的绿色发展智慧将在这里交汇碰撞。北京世园会,将奏响一曲人与自然交流对话的绿色乐章——   11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人们能够观赏到各国独具风情的园林园艺,欣赏到各国各民族的精彩文化表演。   护林员孙诺在普达措国家公园里巡山护林(2018年7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秘书长提姆·布莱尔克里夫说:“举办世园会不仅能让游客欣赏到美丽的花园,更体现了中国与世界共享发展成果、追求绿色生活方式的意愿。”   “长城脚下的世园会”,将再次向世人昭示中国人民建设美丽家园、美丽中国、美丽世界的决心和信心,与世界分享绿色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中国方案,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