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 | 能有效避免数据泄露的新型拓扑设计光纤》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husisi
  • 发布时间:2023-01-12
  • 图1 巴斯大学所发明的光纤提高了当下光纤网络和未来量子通信的鲁棒性
    光纤是现代信息网络的核心。从远距离的互联网通信到数据中心和股票交易中心的高速信息传输,光纤在全球化的各种场景中都至关重要。
    然而,光纤网络在结构上并不完美,一旦出现问题,信息传输就会受到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光纤网络的鲁棒性,巴斯大学的物理学家们发明了一种新型光纤。这种光纤的强鲁棒性有望在即将到来的量子网络时代发挥巨大作用。
    团队利用数学中的拓扑学,制造出了能保护光不受环境影响的光纤。更重要的是,改良后的光纤具有很强的可拓展性,光纤结构能在数千公里的距离内保持不变。
    巴斯大学的研究成果发表于最新一期Science Advances。
    保护光不受环境影响
    最简单的光纤直径通常约为125微米,由外部的包层和内部固体玻璃的纤芯组成。光在纤芯中传播,纤芯如同镜子般对光线进行多次反射。
    然而,当在现实环境中铺设光纤时,光纤路径几乎不可能是笔直、不受干扰的,常常会存在转弯、组成环路或者弯曲。光纤的变形会降低信息在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的传输性能。“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高鲁棒性的网络。”主导此项研究的物理学博士生Nathan Roberts说。
    “在光纤光缆制造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物理结构的微小变化;部署在网络中时,光纤也会被扭转和弯曲。解决这些缺陷和变形的方法之一是,在光纤设计之初就考虑光纤的鲁棒性。而拓扑学则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巴斯大学的团队使用了拓扑学来设计这种新型光纤。拓扑学是研究几何图形在连续改变形状后还能保持不变的性质的学科,已经被应用到许多物理研究领域中。通过将物理现象与不变的数字相关联,避免了无序环境的破坏性影响。
    巴斯大学团队所设计的光纤中包含多个以螺旋状连接在一起的纤芯,其拓扑设计保证光在这些纤芯之间跳跃的同时永远保持在边缘内传输。这些边缘态能够保护光不受结构变化的影响。
    此项研究的共同作者、巴斯大学的物理学家Anton Souslov说:“相比未采用拓扑设计的系统,这种设计能够降低环境改变对光纤的影响。通过使用具有拓扑设计的光纤,研究人员将能搭建稳定光子系统,提前避免信号失真效应。”
    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此项研究的共同作者、实验负责人、巴斯大学的物理学家Peter Mosley博士说:“科学家们早就在光学研究中使用过复杂的拓扑数学。巴斯大学具备丰富制造光纤的经验,我们在这里把数学和专业知识相结合,设计出了拓扑光纤。”
    团队还包括物理系的博士生Guido Baardink和Josh Nunn博士,目前团队正寻找工业合作伙伴以进一步发展这一概念。
    Souslov博士说:“我们迫切希望能够帮助人们搭建起更稳健的通信网络,并且已经对下一阶段的工作做好了准备。”
    Roberts补充道:“我们已经证明,这种拓扑光纤在缠绕几公里长后,还能继续传输信号。我们还设想了一个利用拓扑原理将信息在各大洲之间可靠传输的量子互联网。”他还指出,这项研究的意义绝不仅限于通信网络中。他说:“对光纤进行改进的意义并不仅仅是解决了一项技术挑战这么简单,改进本身就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对光纤设计的研究,推动了人们对光源的认识从明亮的超连续谱光源发展到整个可见光谱、再到产生单个光子的量子光源——即光的单个粒子。”
    未来属于量子
    人们普遍认为,量子网络将在未来几年发挥重要的技术作用。量子技术有望以远强于经典计算机的方式存储和处理信息,并且杜绝任何窃密手段、在全球网络中安全地发送消息。
    然而量子网络传输信息所使用的光量子态很容易被环境影响,如何保持光量子态是一项重大挑战。此项研究工作有望为如何利用拓扑设计保持光纤中传输的量子信息相关研究奠定重要基础。

相关报告
  • 《Clin Infect Dis:早期的HIV疗法或能有效避免感染者大脑发生萎缩》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8-05-08
    • 自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和HIV相关的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从新闻头条中消失了,截至2016年底,全球有3670万人感染了HIV,然而却仅有53%的患者有条件得到治疗,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蒙特利尔神经学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阐明了如果没有接受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机体暴露HIV后所出现的后果。 如今科学家们都知道,HIV的感染会导致大脑某些区域的体积及大脑皮层厚度下降,但研究人员并不清楚这些改变何时会开始,以及组合性抗逆转录病毒疗法(cART,combination antiretroviral therapy)在阻断或减缓这种改变进展上所扮演的关键角色;为了回答这些问题,研究人员通过联合研究,对来自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感染不超过一年的65名HIV感染者进行磁共振成像(MRI)分析。 随后研究人员将上述感染者的MRI数据与19名HIV阴性参与者以及感染至少3年的16名HIV阳性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感染后未进行治疗的持续时间越长,个体大脑多个区域的容量就会越小,而且大脑皮层也越来越薄。而一旦cART疗法开始,个体大脑这些区域容量的改变就会停止,而且其大脑中额颞叶区域的皮层厚度也会略微增加。相关研究结果强调了对HIV感染者进行早期诊断的必要性,同时及时进行cART治疗就有可能避免感染者的神经性损伤。 HIV的感染会诱发记忆缺失,随后就会诱发个体痴呆症的发生,以及平衡和视觉等问题;早期的筛查和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就能有效阻断感染者出现这些症状,同时还能有效阻断未及时治疗的患者机体疾病的进展。研究者Ryan Sanford博士认为,目前从事HIV早期感染中纵向结构神经影像学的研究非常少,而且也并没有任何一项研究在相对较大的样本群体中使用非常敏感性的分析方法;本文研究结果或许就为HIV的早期治疗提供了神经病学领域的研究依据,同时研究人员也希望能利用cART疗法来有效保护HIV感染者大脑免于损伤。 最后研究者表示,后期我们还将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来寻找诱发HIV感染者大脑损伤的可能性机制,这或为后期科学家们开发新型疗法来逆转感染者大脑的结构性改变提供新的思路和新的线索。
  • 《广东省率先探索智慧杆统筹建设》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9-03-19
    • 3月14日,由广东铁塔牵头发起的广东省智慧杆产业联盟正式成立。联盟将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尤其是杆塔类设施高效整合和集约建设,用以批量储备5G站址资源,推动解决“多杆林立”和“单杆单用”的城市生态问题,为广东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融合升级带来新的机遇,加速基础设施建设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为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重要支撑,助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智慧城市群。 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任小铁,省通信管理局局长苏少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杨鹏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蔡瀛,广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高裕跃,中国铁塔副总经理顾晓敏,广东省智慧杆产业联盟理事长、广东铁塔总经理舒兆平,以及广东21个地市的工信、住建、市政等有相关部门负责人、联盟理事单位负责人、智慧杆产业链各企事业单位共500余人参加活动。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作为受邀嘉宾,就“智慧杆 + 5G/未来网络,助力智慧城市发展”作了主题演讲。 智慧杆将成粤港澳大湾区“新型智能化基础设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智能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传统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形成适应智能经济、智能社会需要的基础设施体系。”在刚刚出台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全面覆盖、泛在互联的智能感知网络,推动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市政、智慧社区等应用落地,实现城市群智能管理。在这些大战略要求下,具有“一杆多用”功能的智慧杆应势而生,并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新型智能化基础设施”的典型代表。 智慧杆,是遵循城市道路、街道分布,按照“共建共享”的理念,将各种前沿技术和应用集于一身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在智慧城市中扮演了“末梢神经元”的角色。它具备“有网、有点、有杆”三位一体的特点,并且能够对照明、公安、市政、气象、环保、通信等多行业信息进行采集、发布以及传输,形成一张智慧感知网络,实现对城市各领域的精确化管理和城市资源的集约化利用。目前,“智慧杆”已成为国内外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新标志之一。 在广州从化生态设计小镇有一条由广州铁塔打造的“智慧之路”,所铺设的智慧杆集通信基站、节能照明、LED显示屏、视频监控、气象监测等功能为一体,并预留了智能电子导游、人流量检测、智能停车指引、车牌识别等功能接口,建设智能信息基础设施与生态融合的新型现代化“智慧小镇”,使居民生活更加便利、幸福。 在韶关莲花大道建设中,由韶关铁塔建设141根智慧路灯杆,集成照明、摄像头、基站、环境监控、公交智能定位、交通视频执法、汽车充电桩等设备,通过信息共享和协同运作,统一实现智能交通、环境监控等智能管理及信息交互,建设“智慧道路”。 广东省率先开启智慧杆产业布局 广东省智慧杆产业联盟是全国首个由政府官方指导成立,并呈产业化布局、规模化推广的智慧杆联盟。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作为指导单位给予全面支持和指导;而规划设计、行业组织、杆塔厂家、通信技术、智慧照明、安防技术、应用平台等30家智慧杆产业链企事业单位也已成为联盟理事单位。 目前,全国智慧杆建设仍处在实践与探索并重的初始阶段,但是广东省已率先在广州、深圳、韶关、惠州等地开展了试点建设工作。如,广州市按照“一区一园一街”的原则,选取了市政府大院、天河南二路、广钢新城、花城广场等8个智慧灯杆试点,积极探索智慧灯杆的建设运营模式、相关功能的整合方式、相关产业的带动模式以及结合5G基站研究智慧杆塔的布点方式等。 记者获悉,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将以推动5G商用为契机,会同住建厅、通管局等部门制定《广东省加快5G发展实施方案(2019—2022年)》,提请省级政府建立统筹推进工作机制,部署2022年前全省5G基站与智慧杆建设任务,明确智慧杆建设运营模式,在规划衔接、开放公共设施、用电用地等方面出台扶持政策,加快全省智慧杆塔建设,力争在2019年底前完成智慧杆项目试点,并形成规模应用。充分发挥智慧杆产业对5G产业发展的带动效应,促进5G在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领域的深入应用,将5G产业培育成为新的支柱产业,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为联盟首席理事长单位,广东铁塔公司表示要将多年来在通信设施共建共享方面的经验以及在“一杆多用”建设领域的试点探索,充分推广到市政道路杆塔资源的共享运营中,同时牵头各单位将“智慧杆”产业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基础建设中的“精品工程”和“品牌工程”。据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杨鹏飞介绍,在广东铁塔以及各电信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广东四年来新建铁塔共享率由14.3%提升到78.3%,站址综合共享率达到39%,相当于减少3万座新建铁塔,节省行业投资65亿元,节约土地98万平方米,每年节约用电量6亿度,共建共享的成效十分显著。 5G海量站址储备催生智慧杆共享模式 我国将于2020年实现5G规模商用。当前社会各界对5G的呼唤日益强烈,而解决5G站址紧缺的难题也同时被纳入了日程。 据工信部数据披露,截至2018年底,全国4G基站总数372万个。基于5G频谱和网络技术要求,5G小基站站距仅为50-100米,站址数量将达4G的数倍。面对如此海量且更加密集化规模部署的5G站址需求,且同时考虑避免重复建设和节约投资,最可行的部署方法就是充分利用各种杆件,尤其是高密度的灯杆。因此,推进铁塔基站、路灯、监控、交通指示、广播电视等各类杆塔基础设施的集约建设和共建共享成为重中之重。 “一杆多用”的智慧杆,将在不久的将来成为5G站址的重要载体。在这方面,广东省智慧杆产业联盟将发挥统筹整合与研发能力,优先解决城市灯杆等与5G小基站共融共生共享的问题;统筹考虑照明、通信、道路指示、监控、环境监测、广播、信息发布等功能,编制智慧杆技术指引,搭建多行业沟通平台,协助有关部门出台智慧杆建设管理制度和道路杆件使用管理办法,建立智慧杆立项、设计、建设、验收、运行维护规范,避免重复投资、重复开挖、反复扰民。在加速5G网络建设布局的同时,解决“多杆林立”、“单杆单用”等城市基础设施问题,推动实现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一代智能化信息基础设施“硬联通”和综合数据共享应用“软联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