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首次揭示南极海冰融化与热带地区天气变化的联系》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liguiju
  • 发布时间:2020-04-09
  •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Scripps)极地气候科学家Mark England和哥伦比亚工程学院的地球物理学教授尼Lorenzo Polvani合作的一项研究显示,北极和南极的海冰损失将占热带地区预计变暖的约五分之一。尽管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北极海冰的损失如何影响地球的其他部分,但该研究首次考虑到南极海冰融化的长远影响。

    Mark England在谈到这项研究时提到,他们认为这是一个改变游戏规则的事,因为两极的冰流失对理解未来的热带气候变化至关重要。他们的研究将开辟迄今为止尚未探索的方向,并推动科学界研究南极海冰流失对气候系统的巨大影响。

    2017年和2018年创造了南极洲海冰范围的最低记录。Mark England和同事们使用计算机模拟研究,假设这种下降若持续到本世纪末,赤道附近会发生什么情况。结果发现,南极海冰损失与北极海冰损失相结合,在太平洋中形成了异常的风型,这将抑制深层冷水的上升运动。这将引发海洋表层变暖,特别是在赤道东太平洋。气候变暖是厄尔尼诺现象的著名标志,经常给北美和南美带来强降雨,而给澳大利亚和其他西太平洋国家带来干旱。

    随着表层海水的变暖,还将产生更多的降水。研究人员认为,两极的冰损失将转化为赤道海洋海表升温0.5℃(0.9℉),并且每天在同一地区增加超过0.3毫米(0.01英寸)的降雨。

    该研究加入了对极地冰盖全球影响的一些新分析,包括Scripps海洋学物理学家Charles Kennel一月份的研究,暗示北极冰盖的缩小可能会改变未来的厄尔尼诺现象。

    (傅圆圆 编译)

  • 原文来源:https://scripps.ucsd.edu/news/new-research-first-relate-antarctic-sea-ice-melt-weather-change-tropics
相关报告
  • 《Scripps研究人员利用25年卫星数据揭示南极冰川融化模式变化》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20-08-28
    • 最近,由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斯克里普斯海洋学研究所(Scripps)研究人员领导的一个科学小组在《自然地球科学》(Nature Geoscience)期刊上发表了南极洲浮冰架质量损失的详细历史记录。 该研究利用了长达25年的来自25个欧洲航天局(ESA)卫星飞行任务的数据、NASA冰速数据以及NASA计算机模型。研究人员发现,自1994年以来,这些冰架损失了近4万亿吨。该研究主要作者Susheel Adusumilli表示,“这是迄今为止最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南大洋的长期变化是南极冰层持续流失的原因。” 由于南极冰架的规模巨大,加之无法亲自到达冰架,因此研究人员很难获得详细信息。而卫星可以进行全年监测,并且是定期收集有关南极冰损失的信息。研究小组使用了来自ESA雷达卫星的数据,该数据以每秒2万次的速度向地面发送无线电波,并测量这些波反弹回卫星时的传播时间。研究人员可以使用该信息来确定陆地或冰层的精确高度。这是对南极总面积为150万平方公里(58万平方英里)的所有冰架融化变化的首次分析。 长达25年的记录表明,南极洲周围海洋融化冰架的速度变化很大,但总的来说,冰架质量的损失多于增加。尽管冰架在漂浮,冰架损失本身并不能直接导致海平面上升,但是冰架确实起到了缓冲作用,有助于减缓冰盖从陆地向海洋的滑动,当冰盖变小时,这种影响变弱。如果南极西部冰原完全融化到海洋中,它将使全球海平面上升约3米(10英尺)。尽管在未来几十年内融化的可能性很小,但即使海平面上升4英寸,也可能使美国西海岸的洪水发生频率翻倍。 此外,研究人员还确定了融水在海洋中的深度,因为冰架融化的增加会对全球海平面的上升产生重大的环境影响。融化的冰所产生的水比周围的海洋更冷更新鲜。根据水在海洋中最终到达的位置,它可能会对海洋循环和全球气候产生重大影响。Scripps海洋学冰川学家Helen Amanda Fricker说:“我们有自1990年代中期以来,所有冰架的变化以及融水进入海洋的位置记录。这些记录能够解释大气和海洋的变化力,以及融水如何影响海洋,从而使我们能够改进预测未来海平面上升的模型。” (傅圆圆 编译)
  • 《研究揭示了南极洲罗斯冰架下令人惊讶的融化模式》

    • 来源专题:物理海洋学知识资源中心
    • 编译者:张灿影
    • 发布时间:2019-06-17
    • ROSETTA-Ice 项目是对南极冰的一项为期三年的多机构数据收集调查,它汇集了罗斯冰 架结构及其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近日 发表在《 Nature Geoscience 》上的一项研究中, ROSETTA-Ice 团队成员详细介绍了他们如何发现一种限制海水流动的古老地质结构,并揭示 当地洋流可能在冰架未来的回撤中发挥关键作用。 随着行星继续变暖,冰架将如何变化,这需要了解冰、海洋、大气和地质相互作用的复杂 方式。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些过程,ROSETTA-Ice 团队接近罗斯冰架,利用一种首创的 IcePod 系统,收集极地地区的高分辨率数据。IcePod 由哥伦比亚大学的 Lamont-Doherty 地球观测站 开发,安装在仪器上,可测量冰架高度、厚度和内部结 构,以及下伏岩石的磁力和重力信号。 该团队使用 IcePod 对地球重力场的测量来模拟冰 架下方海底的形状,发现地质边界使得南极东部的海底 比西部深得多,这影响了海水在冰架下流动的方式。利 用冰架下的海床新地图,该团队运行了一个海洋环流模 型分析海水对冰架融化的影响。该模型显示,冷水融化了东部南极冰川的较深部分,但是由于 古代构造边界的深度变化,它远离了南极西部。 该团队发现,Polynya 冰架也有助于夏季沿着冰架前缘的融化,这种融化在冰架内部结构 的雷达图像中得到了证实。总体而言,用于预测未来气候中南极冰损失的模型必须考虑改变冰 锋附近的局部条件,而不仅仅是温暖深水循环的大规模变化。 (杨娅敏 编译;於维樱 审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