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并未放松今冬环保限产要求》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18-10-19
  • 10月起,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正式启动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

    根据上月发布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要求,从10月起到明年3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约3%,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同比减少约3%。从本月开始,各地将严格执行火电、钢铁、石化、化工、有色(不含氧化铝)、水泥行业以及工业锅炉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

    去年秋冬采暖季大气治污方案的要求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5%。

    接近生态环境部的环保专家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从5%到3%,并不意味着环保标准降低。“去年基数较低,且京津冀已经大幅降低污染指标,所以今年把目标(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2.5平均浓度)进行了下调。”该人士表示。

    据他介绍,去年大气治理目标之一是,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PM2.5同比下降15%以上,重污染天数同比下降15%以上,从执行效果看,实际下降了25%。

    该人士表示,今年大气条件较差,按照目前环保要求,实现目标的难度并不比去年小。

    金联创化工分析师王贞贤亦对界面新闻记者称,并未得到环保要求对化工行业有所放松的消息。

    从限产方案看,和去年相比,今年重点提出钢铁行业的烧结烟气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浓度分别不能高于10、35、50毫克/立方米,其他生产工序分别不高于10、50、200毫克/立方米。按照分业施策、一行一策的原则,推进重点行业VOCs治理。

    今年的大气治理方案还要求,各城市结合本地产业结构和企业污染排放绩效情况,制定错峰生产实施方案。各地可根据采暖期月度环境空气质量预测预报结果,适当缩短或延长错峰生产时间。

    上述人士称,每个城市的污染物下降目标及问责指标,让地方不敢放松执行力度,且各省进行空气质量排名,空气质量好的可得到财政转移支付,这也鼓励了大气治理。

    钢铁第一省河北省已明确提出,确保今年秋冬季空气环境质量好于往年,并对火电、钢铁、石化等行业实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中国钢铁重镇唐山古冶区已经提前实行钢企限产50%。

    据央广网报道,河北省计划今冬明春对部分生产工序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产品中端的企业,错峰20%-30%;对仅达到现行污染物排放标准、产品低端的企业,错峰50%-60%;对污染物不能稳定达标排放,不符合现行行业产业政策,或未按期完成今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改造任务的,全面停产治理,同时要按照“一厂一策”的要求,制定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操作方案。

    兰格钢铁研究中心主任王国清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今年全国范围内执行采暖季限产的区域较去年有所扩大,除京津冀周边“2+26”城市外,限产范围扩大到长三角、福建等地。

    "十一"小长假后,长三角地区,临汾、邯郸、唐山、长沙、福建、安徽、陕西等地先后颁布了采暖季的相关限产政策。

    根据《长三角地区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要求,秋冬季期间,长三角地区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5%左右,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同比减少5%左右。

    “随着一系列环保限产政策落地,粗钢日产量或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落,利于价格维持,缓解供给方压力。”王国清说。

相关报告
  • 《今冬采暖季是否又是雾霾季?》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
    • 编译者:APC
    • 发布时间:2016-11-06
    • 导读:11月2日,北京发布空气重污染黄色预警,这是进入10月以来雾霾第三次袭击京津冀地区。 11月15日,北方大部分地区就要进入采暖季了,会不会像往年一样出现严重的雾霾?环境保护部大气环境管理司司长刘炳江的答案是:会出现雾霾,但是峰值预计会低于往年。    “冬病夏治”打下良好基础    做出上述判断,是有现实依据的。    今年,环境保护部要求有关地区实施错峰生产,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冬季,水泥、铸造等行业的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排放量将下降。    而且北京将有50万户实现煤改清洁能源,涉及150万~200万吨煤,预计将减排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共4万多吨。    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也在稳步推进。截至今年9月,全国完成煤电超低排放改造约2.9亿千瓦,约占全国煤电装机容量的32%,电厂煤耗已达世界先进水平。河北省率先完成全面改造任务。位于京津冀及河南、山东传输通道上的大电厂基本都是超低排放企业,而且其他高架源也基本都处于环境保护部的监控之下。    通过对近三年全国发生重污染的天数统计分析,45%左右发生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    从变化趋势来看,2013年~2015年,全国74个城市重污染天数占全年的比例分别为8.67%、5.46%和3.91%;其中,北京市重污染天数占全年比例分别为15.89%、12.88%和12.6%。总体上看,重污染天数呈逐年减少态势。    今年1月~10月,京津冀PM2.5平均浓度为5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5%;其中,北京市PM2.5平均浓度为64微克/立方米,同比2015年下降8.6%,同比2013年下降30.4%。全国338个城市PM2.5浓度平均为4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5%;PM10浓度平均为7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4%。    不过,刘炳江指出,机动车依然是导致北京发生重污染天气的主要污染源,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治理。    统一预警,做好应急    除了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应对突发重污染天气,环保部门从预测预警、成因分析、决策会商、执法监督、媒体曝光等方面完善了机制。    今年,环境保护部要求京津冀及河南、山东传输通道上的城市统一重污染天气预警,目前这一工作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11月4日,京津冀及河南、山东位于传输通道上的共20个城市将向环境保护部提交应急预案。    刘炳江说,目前对污染天气的预测,可以精准到什么时间发生污染、范围多大、程度多高。出现污染天气时,还可以分析出主要是哪种原因导致的。    环境保护部环境监察局局长田为勇介绍说,京津冀地区及河南、山东位于传输通道上的20个城市,共有高架源约2500多家。环保部门将对这些高架源安装在线监控装置,目前已经完成2000家,预计今年年底2500多家高架源全部实现在线监控。届时,对于高架源污染问题可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对于督查发现的问题,今后不再是简单罚款。如果存在环境违法行为,特别是在线监测数据造假问题,还要追究刑事责任。    部分城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减排措施未落实    进入10月以来,为有效应对空气重污染过程,环境保护部积极采取有力措施,累计派出22个督查组,对北京、天津、石家庄、廊坊、保定、唐山、邯郸、邢台、衡水、济南等城市开展了督查。督查发现,部分高架源企业仍在超标排放污染物,部分城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减排措施未落实,个别“土小”企业群环境问题突出。    11月2日起,环境保护部先后派出8个督查组,分赴石家庄、唐山、保定、衡水、济南等城市开展督查,重点检查各地政府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启动情况,并对管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截至目前,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廊坊、保定、衡水、沧州、唐山、石家庄,山东省德州、聊城等城市已经发布黄色预警,启动了重污染天气三级响应;河北省邢台市发布橙色预警,启动了重污染天气二级响应。    现场督查发现,河北省迁安市政府对企业提出的应急减排措施不合理,在启动应急响应后,部分企业未采取任何实际减排行动;对企业应急响应措施督导力度不够,检查内容流于形式,无法促进企业实际减排。迁安宝利源炼焦有限公司未采取有效措施落实污染物减排,无法达到河北省应急预案要求的减排比例,企业内部无应急响应流程记录。    督查还发现,唐山新兴隆钢铁有限公司高炉炉顶排放黑烟。津西钢铁高炉附近无组织排放问题明显。唐山东海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高炉炉顶排放黑烟。迁安中化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一座焦炉炉顶荒煤气放散,无组织排放明显;另外一座焦炉炉顶黑烟无组织排放明显。建龙简舟钢铁公司焦耐厂出焦过程无组织排放严重。唐山松汀钢铁有限公司厂区物料堆场防风抑尘网破损严重。滦南县一家废旧塑料加工企业无污染治理设施,车间大量焚烧塑料制品,浓烟滚滚,异味弥漫。滦南县宋道口镇唐港线、乐亭县庞各庄乡唐港高速路北等道路沿途发现垃圾焚烧现象。乐亭县宁庄唐港线、乐亭县王滩镇远大物流东侧道路扬尘严重。    针对上述问题,环境保护部已责成河北省环保厅和相关城市人民政府进一步调查,依法严肃处理,尽快落实整改要求。    田为勇还介绍了今年10月京津冀高架源超标情况。    今年10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高架源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数据异常、涉嫌超标的共有10家,分别是: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古玉煤焦化工有限公司,邯郸市峰峰矿区义戎焦化有限公司,衡水市河北东华冀衡化工有限公司;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华明水泥有限公司,德州市索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德州乾海碳素有限公司、德州永兴碳素有限公司、德州欧莱恩永兴碳素有限公司、德州东方希望碳素有限公司,聊城市山东信发华源铝业有限公司。    环境保护部将责成所在地省级环保部门组织实地查证,对超标排放污染物的依法高限处罚并向社会公开处罚结果。对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等弄虚作假的,将移送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 《韩国政府放松加氢站安全要求管制》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4-02-08
    • 韩国政府近日公布了放松加氢站安全的规定,目标是到2030年将韩国的加氢站数量从192座增加至458座。规定中最关键的提议是取消氢气设备需距离周围建筑至少12米的要求,此举本意是在保护第三方财产免受爆炸事件的影响。但此要求限制了加氢站建设的地点,特别是在韩国人口密集的城市地区。 韩国政府在名为《以实地为导向的监管创新计划,以培育世界第一氢能产业》的文件中表示,韩国加氢站监管已有所改善,但仍存在限制加氢站建设和运营的规定。该文件是在韩国国家经济部长紧急会议之后发布的。 韩国政府计划以“防护墙”的新要求取代加氢站的距离限制,这些防护墙必须使用钢筋混凝土、混凝土块和/或钢板建造。 韩国依靠构建基于进口清洁氢的“氢能经济”,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目标。韩国没有足够的可用土地进行足够量的可再生能源项目。 韩国的计划在2019年5月遭遇过挫折,当时在江陵市的一个政府研究项目发生了氢气储存罐爆炸,造成两人死亡和六人受伤,同时摧毁了约半个足球场大小的设施。经初步调查认为,爆炸是由于氧气泄露到氢气罐并产生火花引起的。这一事件增加了对加氢站安全的担忧,并导致韩国全国各地的居民对新的氢能发展项目提出抗议。 经韩国加氢站爆炸事件后,挪威桑德维卡的加氢站不久后发生的另一起爆炸事件进一步加剧了韩国居民的担忧。据当地广播公司NRK的报道,这次爆炸导致两名经过的驾驶员因爆炸引发的安全气囊展开而受伤。 韩国政府新文件中进一步提议放宽与氢相关的安全规定,包括取消电解系统中的金属管道需求,以及围绕氨储罐设置堤坝或排放坝,以便在发生泄漏时捕获任何逸出的氨气。 尽管韩国政府继续在氢能动力交通运输上进行重大投资,但民众对氢能热情似乎正在减少。据悉,2023年韩国仅注册4,635辆燃料电池车,相比2022年增加的10,219辆下降了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