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C25A48控制线粒体胆碱的输入和代谢》

  • 来源专题:重大慢性病
  • 编译者: 黄雅兰
  • 发布时间:2024-09-29
  • 胆碱是磷脂、神经递质和一碳代谢的生物合成的必需营养素,其关键步骤是将其输入线粒体。然而,潜在的机制和生物学意义仍然知之甚少。在这里,我们报道了SLC25A48,一种以前未被鉴定的线粒体内膜载体蛋白,控制线粒体胆碱转运和胆碱衍生的甲基供体的合成。我们发现SLC25A48是棕色脂肪产热、线粒体呼吸和线粒体膜完整性所必需的。胆碱通过SLC25A48摄取到线粒体基质中促进了甜菜碱和嘌呤核苷酸的合成,而SLC25A48的缺失导致了线粒体活性氧物质的产生增加和线粒体脂质失衡。值得注意的是,携带SLC25A48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的人类细胞和缺乏SLC25A48的癌细胞表现出线粒体胆碱输入减少、氧化应激增加和细胞增殖受损。总之,这项研究表明SLC25A48调节线粒体胆碱分解代谢、生物能学和细胞存活。
  • 原文来源:https://www.cell.com/cell-metabolism/fulltext/S1550-4131(24)00281-X
相关报告
  • 《Cell | 揭开线粒体质量控制及线粒体DNA水平调控新机制》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6-15
    • 2024年6月7日,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Cell 上发表了题为MTFP1 controls mitochondrial fusion to regulate inner membrane quality control and maintain mtDNA levels 的研究论文。 线粒体形成一个动态且相互连接的网络,会发生分裂(fission)和融合(fusion)事件。这种平衡的形态转换,从分裂的线粒体到相互连接的线粒体,不仅有助于确保线粒体功能,还可以通过适应细胞代谢状态来响应细胞需求,调整网络。精细调控线粒体动态对于维持线粒体DNA(mtDNA)水平和进行线粒体质量控制都是必需的。线粒体分裂将受损的线粒体区域分割成小线粒体(small mitochondria),以便通过细胞自噬进行降解。根据损伤的来源和严重程度,分裂的线粒体还可能与健康的线粒体重新融合,以减轻功能障碍。然而,如果损伤已不可逆转,那些小线粒体就需要被排除出网络以进行降解。 之前有研究显示,这些有缺陷的线粒体区域的分裂发生在线粒体的外周,但目前尚不清楚是否存在专门的线粒体内膜(IMM)质量控制机制,此外,在通过外周分裂分离前后,改变的IMM亚结构域是如何从健康的和融合的网络中分离和排除的,也仍不清楚。线粒体分裂蛋白1(MTFP1)是一种线粒体内膜(IMM)膜蛋白,此前被认为是作用于1DRP1上游的促分裂因子,将分裂过程与驱动细胞命运决定的多种关键同路耦合在一起,例如mTORC1激活、细胞死亡、癌症进展和线粒体生物能。然而,MTFP1如何调控线粒体形态的机制尚不明确。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团队证明了MTFP1负调控线粒体内膜(IMM)融合,此外,通过调控MTFP1水平来操纵线粒体融合从而调控mtDNA拷贝数。在机制上,MTFP1抑制线粒体融合,以分离和排除受损的线粒体内膜亚结构域,并将其从网络中排除出去。随后,外周分裂确保将它们分离成小的MTFP1富集的线粒体(small MTFP1-enriched mitochondria,SMEM),这些小线粒体以通过细胞自噬被分解。值得注意的是,MTFP1依赖的线粒体内膜质量控制对于维持基本的类核(nucleoid)循环和维持细胞中线粒体适当的mtDNA水平至关重要。 研究团队表示,接下来的目标是阐明MTFP1介导的线粒体内膜质量控制是否调控某些致病线粒体DNA(mtDNA)突变的排除和降解。
  • 《Nature | 人体胆碱和乙醇胺转运的分子机制》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5-24
    • 2024年5月22日,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在 Nature 期刊发表了题为Molecular mechanism of choline and ethanolamine transport in humans的文章。 人类猫白血病病毒 C 亚群受体相关蛋白 1 和 2(FLVCR1 和 FLVCR2)是主要促进因子超家族的成员。它们的功能障碍与多种临床疾病有关,包括 PCARP、HSAN 和 Fowler 综合征。早先的研究认为,FLVCR1 可能具有血红素输出功能,而 FLVCR2 则被认为具有血红素输入功能,但对于这两种转运体的功能,仍然没有确凿的生化和详细的分子证据。 该研究发现 FLVCR1 和 FLVCR2 通过浓度驱动的底物转运过程促进胆碱和乙醇胺跨质膜转运。通过结构和计算分析,研究人员确定了 FLVCRs 不同的构象状态,并揭示了它们与底物相互作用的配位化学原理。完全保守的色氨酸和酪氨酸残基构成了这两种转运体的结合口袋,并通过阳离子-π相互作用赋予胆碱和乙醇胺选择性。该发现阐明了 FLVCR1 和 FLVCR2 转运胆碱和乙醇胺的机制,提高了我们对干扰这些重要过程的疾病相关突变的理解,并阐明了这些主要促进剂超家族蛋白在转运循环过程中的构象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