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绿假单胞菌在呼吸道感染小鼠模型中的肽模拟治疗》

  • 来源专题:重大疾病防治
  • 编译者: 蒋君
  • 发布时间:2023-10-31
  • 耐药性的上升已成为全球危机,每年有>100万人死于耐药细菌感染。特别是铜绿假单胞菌,由于复杂的耐药机制,目前每年导致超过32,000例耐多药(MDR)感染和2,000多人死亡,因此解决方案有限。虽然耐药细菌的出现已经变得非常普遍,但在过去40 +年中,有用的新药类别的鉴定一直受到限制。我们发现,一种潜在的新型疗法,肽模拟物TM5,可有效杀死铜绿假单胞菌,并且对哺乳动物细胞显示出足够低的毒性,可用于治疗感染。有趣的是,TM5 在体外 30-60 分钟内比传统抗生素更快地杀死铜绿假单胞菌,并且对一系列临床分离株有效。在体内,与未经治疗的小鼠相比,TM5在24小时内显着降低了肺部的细菌负荷,并且几乎没有不良反应。综上所述,这些观察结果表明,TM5有望作为MDR铜绿假单胞菌呼吸道感染的替代疗法。
  • 原文来源: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2023.10.30.564794v1
相关报告
  • 《囊性纤维化患者呼吸器官中的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

    • 来源专题:重大慢性病
    • 编译者:黄雅兰
    • 发布时间:2025-09-10
    • 本研究旨在调查铜绿假单胞菌在囊性纤维化(CF)肺和痰中的表现和位置。样本包括在强化抗生素治疗出现之前死于慢性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的CF患者的保存组织、3名接受强化治疗的慢性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CF患者的移植肺和77名慢性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CF患者的常规痰液。使用苏木精-伊红(HE)、革兰氏和阿尔森蓝染色、PNA FISH和藻酸盐免疫荧光对所有样本进行显微镜检查。对保存组织的研究显示,在进行积极的抗生素治疗之前,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和CF肺的破坏与呼吸区明显的多形核白细胞(PMN)炎症所包围的聚集结构中出现的粘液样(藻酸盐)细菌相关(9/9)。此处未观察到非粘液样细菌,在传导带中也很少(1/9)。然而,在移植的肺中,铜绿假单胞菌聚集体也是粘液样的,但与尸检相反,它们在呼吸区非常罕见,但在传导区的痰中大量存在(3/3),其中也含有大量的PMNs(3/3)。非粘液性和浮游性的铜绿假单胞菌在这里也被观察到(3/3)。总之,在哥本哈根CF中心,目前对慢性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强化抗生素治疗似乎抑制但不能根除传导区的细菌,而剩余的健康呼吸区似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受到保护,免受大量生物膜感染。这有力地表明,传导区充当细菌储存库,其中细菌在粘液内的粘液样生物膜中被组织,以抵抗抗生素和宿主防御。儿科肺气肿2009;44:547–558.?2009威利-利斯公司
  • 《Nature:重大进展!新研究揭示铜绿假单胞菌从慢性感染转变为急性感染的新机制》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3-06-21
    • 免疫系统衰弱的人一直面临着感染的风险。作为一种常见的环境细菌,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可以在不同的身体部位(比如肺部)定植,导致持续的慢性感染,可以持续一生---这在囊性纤维化(cystic fibrosis)患者中很常见。 但是,这种细菌有时会改变它们的行为并进入血液,导致慢性局部感染变成急性并可能是致命的。尽管几十年来在实验室环境中研究了这种转变,但这种转变如何以及为何在人类身上发生仍然是未知的。 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确定了慢性和急性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之间转变的主要机制。他们发现了一个驱动这种转变的基因。通过测量人体组织样本中的细菌基因表达,他们确定了这种转变的生物标志物。他们的发现可以为未来开发威胁生命的急性感染的治疗方法提供参考。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3年6月8日的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A Pseudomonas aeruginosa small RNA regulates chronic and acute infection”。论文通讯作者为佐治亚理工学院生物科学学院的Marvin Whiteley教授。论文第一作者为Whiteley实验室的博士后研究员Pengbo Cao。 根据Whiteley和Cao的说法,细菌和动物一样,是多面手,并根据其环境表现出不同的行为。一个患有慢性感染的人可能有一天会很好,但身体的环境变化会导致细菌改变其行为。这可能会导致急性感染,一个人可能会出现需要立即治疗的败血症。 Whiteley说,“多年来,人们一直在控制良好的实验室环境中研究这些细菌,尽管实验室是一个大多数微生物从未出现过的地方。我们的研究采取了一种新颖的方法,直接研究细菌在人类宿主中的行为。” 这些作者选择了研究慢性细菌性肺部和伤口感染的人体组织样本。利用基因测序技术,Whiteley和Cao测量了铜绿假单胞菌中存在的所有类型的mRNA水平。mRNA编码在细胞中发挥作用的蛋白,因此通过测量细菌的mRNA水平,人们可以推断出它的行为。 虽然铜绿假单胞菌有大约6000个基因,但是Whiteley和Cao发现,有一个称为PA1414的基因在人体组织样本中的表达量比其他所有数千个基因的总和还要高。这种水平如此之高,以至于一开始,Cao和Whiteley认为PA1414 mRNA的高数量可能是人为造成的--与测序方法有关的故障。 Cao说,“这个特定的基因在标准的实验室环境中表达得不多,所以看到这种较高的水平是令人震惊的。就这一点而言,该基因的功能是未知的。” 这些作者还发现,低氧驱动了该基因的高表达。这是细菌感染的一个常见的环境特征,因为细菌在慢性感染期间经常遇到缺氧的情况。进一步的测试表明,该基因还能在低氧条件下调节细菌的呼吸。有趣的是,他们还发现,该基因不是编码一种蛋白,而是编码一种小RNA,该小RNA在细菌呼吸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将这种小RNA命名为SicX(sRNA inducer of chronic infection X)。 这些作者随后在不同的动物感染模型中测试了该基因的功能。他们观察到,当SicX不存在时,铜绿假单胞菌很容易从慢性感染扩散到整个身体,造成全身性感染。这一比较让他们确定,该基因对促进慢性局部感染很重要。此外,他们还发现在从慢性感染到急性感染的转变期间,SicX的表达量立即下降,这表明SicX有可能作为慢性到急性感染转变的生物标志物。 Whiteley说,“换句话说,如果没有这种小RNA,铜绿假单胞菌就会变得不安分并去寻找氧气,因为它们需要呼吸,就像我们需要呼吸一样。这种需要导致这种细菌进入血液。如今,我们知道氧气水平在调节这种转变。” 更好地指示感染何时可能进入血液将是治疗的模式转变。Whiteley说,“如果你能预测急性感染何时发生,患者就可能在家里进行诊断测试,以确定他们是否以及何时可能需要接受治疗---在感染变得危及生命之前。” 这项新的研究为长期存在的关于慢性感染如何以及为何会变成急性感染的问题提供了答案。这些作者的发现也为开发针对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有关的这种特定分子行为的治疗方法提供了机会。 Cao说,“慢性假单胞菌感染通常对一线抗生素有很强的抵抗力。通过靶向这种小RNA,我们有可能改变这种细菌的生活方式,使其更容易受到抗生素治疗的影响,并实现对这些危险感染的更好清除。” 参考资料: 1. Pengbo Cao et al. A Pseudomonas aeruginosa small RNA regulates chronic and acute infection. Nature, 2023, doi:10.1038/s41586-023-06111-7. 2. Scientists discover small RNA that regulates bacterial infection https://phys.org/news/2023-06-scientists-small-rna-bacterial-infectio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