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研究团队在晶圆级芯片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与量子信息
  • 发布时间:2025-07-22
  • 晶圆级芯片(Wafer-Scale Chip)是一种颠覆传统计算和半导体制造模式的前沿技术,其优势在于能够以更少的节点数目实现更高的集群扩展线性度和性能,同时具有更高的互连密度、更短的互连距离和更大的集成密度,单机柜算力密度可达现有超节点方案的两倍以上。

     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尹首一、胡杨研究团队在晶圆级芯片领域取得重要突破,三项研究成果在2025年国际计算机体系结构研讨会(ISCA)上发表。自2020年起,尹首一教授瞄准超高性能大模型训练与推理场景,探索晶圆级芯片技术,提出了“计算架构”与“集成架构”两大核心设计方法。本次ISCA的三项成果分别研究计算架构问题、集成架构问题与大模型推理任务映射问题,构建了“计算架构-集成架构-编译映射”协同设计优化方法,获得学术界与工业界广泛认可。 

    该团队联合清华系芯片企业研发了可重构算力网格芯粒,并制造出国内首台基于可重构AI芯粒的12寸晶圆级芯片验证样机,证明了晶圆级集成方式在次世代工艺条件下的可行性,为解决国内芯片“卡脖子”难题提供了技术路线。

  • 原文来源: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g2NDgzNTQ4MA==&mid=2247789105&idx=1&sn=841419d380c06c9b525dea300fbad1c1&scene=0#wechat_redirect
相关报告
  • 《突破 | 吉林大学研究团队在集成光子芯片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2-06-06
    • 日前,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超快光电技术研究团队在集成光子芯片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该研究成果以“Non-Abelian braiding on photonic chips”为题在线发表于《自然•光子学》。 飞秒激光直写技术是一种将脉冲激光光束聚焦于材料表面或内部,通过激光焦点与材料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引起材料性质改变的微纳加工技术。得益于其独特的加工方式,飞秒激光直写技术可以实现任意三维形状结构的加工制备,这给片上三维光子集成提供了可能。然而,当前成熟的片上光子器件的设计原理大多是面向二维芯片,面向第三个空间维度的研究仍然十分缺乏。将片上光子集成推广到三维,除了可以在物理空间上为提高器件的集成度提供直接解决方案,更可以提供新的物理自由度用于设计新型片上光子操控手段。 图.光子芯片上多个光子态的非阿贝尔编织实验 针对飞秒激光直写三维光子芯片的巨大应用潜力,研究团队提出并在芯片上成功验证了一种新型三维光子集成与操控机制??非阿贝尔编织机制,用于实现片上光量子逻辑等应用。非阿贝尔编织的概念最早在凝聚态领域被提出,用于实现受拓扑保护的量子计算。非阿贝尔编织本质上是实现一个幺正矩阵变换,因此可以利用光学体系中的贝里几何相位矩阵来实现这一操作。 沿着这一思路,研究团队在光子芯片上成功实现了多达五个光子模式的非阿贝尔编织现象,通过激光实验和单光子实验分别验证了非阿贝尔编织的重要特性---编织结果依赖于编织顺序,并通过巧妙的干涉实验提取了非阿贝尔规范势引起的贝里相位矩阵。该编织机制具有非常好的可拓展性,通过拓展编织模式的个数和编织步骤可以构造丰富的贝里相位矩阵,面向片上光量子逻辑等应用。未来通过拓展非阿贝尔编织机制到其它光学系统中,利用贝里相位矩阵作为新的自由度,将为研究者们提供更多的手段来操控光子。
  • 《清华大学在智能光芯片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 来源专题:光电信息技术
    • 编译者:王靖娴
    • 发布时间:2024-08-11
    • 【内容概述】据光行天下8月10日报道,近日,清华大学电子系方璐教授课题组与自动化系戴琼海教授课题组在智能光芯片领域取得重大进展。他们首创全前向智能光计算训练架构,研制出“太极-Ⅱ”光芯片,实现了大规模神经网络的原位光训练,为人工智能(AI)大模型探索了光训练的新路径。相关成果以《Fully forward mode training for optical neural networks》为题,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国际学术期刊上。    现有光神经网络的训练严重依赖GPU离线建模,并要求高度匹配的前向-反向传播模型。这对光计算系统的精准对齐提出苛刻要求,致使梯度计算难、训练规模小,禁锢了光计算的优势。 据介绍,“太极-Ⅱ”的面世,填补了智能光计算在大规模神经网络训练这一核心领域的空白。除了加速AI模型训练外,其还在高性能智能成像、高效解析拓扑光子系统等方面表现出卓越性能,为人工智能大模型、通用人工智能、复杂智能系统的高效精准训练开辟了新路径。  (文献详细内容,请看下一篇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