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亲水又亲油”的新型海绵面世》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姜山
  • 发布时间:2017-12-29
  • 能让海绵如吸水一般快速地吸油吗?这恐怕是在众多漏油事故中,人们首先想到的最快捷、最简便的处理方法。记者日前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人员利用纳米纤维素和石墨烯的特性,通过浸涂法获得了超亲水超亲油的新型海绵。这种“双亲”海绵在油水分离领域,特别是海上漏油事故以及受到油污染的各类水资源中,将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近几年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聚合物复合材料研究组致力研究纳米纤维素和石墨烯的相互作用,并通过大量实验证实了纳米纤维素与二维石墨烯片层有较强的吸附作用。其中,石墨烯基多孔材料通常通过化学气相沉积、电化学沉积以及冷冻干燥等方法获得。

      “正是这两种纳米材料的相互作用,有效促进了石墨烯在海绵内部的扩散和表面吸附,使普通海绵能够达到具有超双亲的表面特性。”中国科学院金属所聚合物复合材料研究组刘冬艳副研究员说,这也是国际上首次通过浸涂法直接获得的超双亲聚氨酯海绵材料,“接触角度为零,表明水或油滴在材料表面时,会迅速达到铺展和吸收作用,接触角度越小,说明材料的吸收能力越强。”

      据悉,新型海绵能迅速吸附水和油,对制备具有特殊浸润性能的多孔弹性材料及其复合材料提供了新思路,在催化剂载体和智能高分子复合材料领域有望获得应用。

相关报告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来源专题:水体污染与防治领域信息门户
    • 编译者:徐慧芳
    • 发布时间:2006-03-27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网站,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成立于1950年8月1日,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学科最全的从事海洋科学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和新技术开发的综合性海洋科研机构。此网站提供科研动态,科技信息,重大课题等信息。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再添凡纳滨对虾新品种》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mall
    • 发布时间:2017-05-11
    •  近日,农业部公布了2017年通过审定的14个水产新品种,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海南广泰海洋育种有限公司合作培育的凡纳滨对虾“广泰1号”榜上有名。这是海洋研究所自凡纳滨对虾“科海1号”后又一通过审定的凡纳滨对虾新品种。   凡纳滨对虾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上世纪末发起并成功引进我国,引进后开展了一系列基础性研究工作。自2002年开始,海洋所实验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相建海研究员课题组面向产业发展需求,开始凡纳滨对虾的自主选育工作,并于2009年培育了凡纳滨对虾“科海1号”新品种,目前已在辽宁、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海南、广东等多个地区进行了推广养殖,为提高国内良种覆盖率做出了重要贡献。   凡纳滨对虾“广泰1号”是在“科海1号”基础上,运用品系繁育和配套系育种理论,历经7个世代连续培育,获得了快长系、高存活/高繁系、高存活/快长系和高繁系四个具有典型性状特征的专门化品系,进一步利用四系配套技术培育出的兼具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的凡纳滨对虾新品种。在相同养殖条件下,“广泰1号”与进口SIS虾苗比较,120日龄虾的生长速度提高16.0%、成活率提高30.0%。该品种适合在全国各地人工可控的海水及咸淡水水体中养殖,在南北方养殖地区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