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所在海洋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其在土壤改良中的应用研究取得系列进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熊萍
  • 发布时间:2024-11-03
  • 随着全球水产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每年都会产生大量海藻、牡蛎壳等废弃物。这些废弃物通常被堆放在垃圾填埋场和近海滩涂或直接丢弃到海洋中,对土壤、自然水域及海洋生态系统带来严重的环境影响。为促进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冯大伟研究小组在海藻、牡蛎壳等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其土壤改良技术上取得突破性进展。通过有机-无机共堆肥策略、堆肥过程精细化调控与复合材料应用等措施,大大提升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效率,为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农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径。相关成果发表在Waste Management、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 Innovation、Chemosphere等重要期刊。

    针对海藻和玉米淀粉渣堆肥体系,引入了生物炭、磷酸盐和MgO等添加剂,旨在优化堆肥过程中的有机质分解、氮素转换及腐殖化水平。研究证明,生物炭、磷酸盐和MgO提高了嗜热期氧气利用率和纤维素酶活性,增强了蛋白质溶解转化以及纤维素的降解效率。平行因子分析揭示,高缓冲力条件下,有机质降解与腐殖化显著加强,较对照组可提升28.6%-33.8%;HA/FA比率增长高达37.1%-49.6%。特别是,富含高缓冲性的配方,促进了NO3--N以及NH4+-N的形成,创造了利于氮素保留的理想微环境,氮含量提升了约4.80%。研究进一步确认,处理样本均保持甚至强化了海藻的植物刺激作用,发芽指数超过101%。

    以鸡粪和玉米秸秆为基础,研究团队探索了牡蛎壳粉掺入的最佳比例,评估其对酸性土壤改良及油菜栽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40%牡蛎壳粉时,堆肥效果最佳,既减少了氮素流失又提高了有机质降解与腐殖质积累(胡敏酸含量增加86.1%)。同时,堆肥过程可以激活钙元素,添加20%牡蛎壳粉的钙活化效率最高(37.5%)。盆栽试验证实,牡蛎壳堆肥产物能有效缓解酸性土壤问题,促进油菜增产。相较于单一堆肥或堆肥后混合牡蛎壳粉,加入牡蛎壳的堆肥明显上调了土壤pH值、有机碳和交换态Ca、Mg浓度,证实了有机-无机共堆肥策略在牡蛎壳资源化利用上的可行性和高效性,为鸡粪、玉米秸秆及牡蛎壳等废弃物综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针对海藻和糖渣共堆肥过程研究,探讨了添加5%生物炭(T1)、10%生物炭(T2)和10%牡蛎壳粉(T3)对关键理化性质、产品质量和微生物群落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处理都保留了海藻的植物刺激效应,并促进了海藻酸盐的降解。T1和T2有机质降解效率分别较对照提升31.2%和26.4%。EEM光谱分析揭示,T1和T2腐殖质比例分别增加434%和423%,显著高于对照组(289%)。尤其是10%生物炭处理改善了海藻酸盐的降解和种子发芽指数,推测是海藻中存在生物刺激素和Cobetia属细菌丰度增加所致。微生物宏基因组分析指出,T2和T3显著提高了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值得注意的是,牡蛎壳粉虽未能大幅提升腐殖化程度,却有效减少了废弃物的量(OM损失为43.57%,远超CK的35.34%),在维持堆肥质量的同时实现了废弃物减量化。

    以上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烟台市科技发展计划等项目资助。

    论文链接:

    Cui,Y.,Zeng,Y.,Hu,H.,Zhang,Y.,Wang,D.,Feng,D. 2024. Biochar,phosphate,and magnesium oxide in seaweed and cornstarch dregs co-composting: Enhancing organic matter degradation,humification,and nitrogen retention. Waste Manage.,187,207-217. https://doi.org/https://doi.org/10.1016/j.wasman.2024.07.024

    Feng,D.,Cui,Y.,Zeng,Y.,Wang,D.,Zhang,H.,Zhang,Y.,Song,W. 2024. Enhancing compost quality through biochar and oyster shell amendments in the co-composting of seaweed and sugar residue. Chemosphere,366,143500. https://doi.org/https://doi.org/10.1016/j.chemosphere.2024.143500

    Zhang,Y.,Wu,J.,Yuan,J.,Chen,Q.,Wang,D.,Cui,Y.,Xie,M.,Li,H.,Feng,D. 2024. Nitrogen fixation and calcium activation of oyster shell during composting and its performance on acidic soil amendment.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 Innovation,36,103792. https://doi.org/https://doi.org/10.1016/j.eti.2024.103792


  • 原文来源:https://yic.cas.cn/xwzx/kydt/202410/t20241029_7409766.html
相关报告
  •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在海洋监测装备研制及产业化推广取得进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24-01-31
    • 技术水平先进、精度高、环境适应性和可靠性高等已成为海洋监测装备研制的发展趋势。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陈令新团队通过多年的基础研究积累,突破了近海介质复杂、高盐度梯度、高浊度条件下快速检测技术瓶颈,开发了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原理-新方法-新技术”海洋生态环境要素监测系统。通过微系统、微流控等微纳米科技攻关,采用插拔式模块化设计,研制了海水营养盐、重金属、藻类识别、总磷、总氮等多台(套)原位、走航监测系统,实现了一台仪器 30 分钟 5 种营养盐快速监测。2023年6月完成海水营养盐CNAS校准认证;2023年7月参与由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组织的海水水质自动监测系统测试,圆满完成设备线性、检出限、零点漂移、精密度、准确度、跨度漂移、盲样、加标等8项测试,测试结果满足测试方案中规定的性能测试指标要求,可用于长期原位监测;2023年9月,完成了与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联合编制的海洋行业标准《海水营养盐原位自动分析仪现场比对方法》验证试验。 走航营养盐系统体积小、便携、可适用不同场景、不同类型科考船的走航式海水营养盐在线监测系统,该系完成NO2-N、NO3-N、PO4-P、NH4-N、SiO3-Si 等5种营养盐的快速分析检测,参加了“创新一”渤海—北黄海综合调查、国家基金委共享航次计划黄河口重大科学实验研究调查、广西北部湾海域的航次调查。2023年6月,在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的验证下,分别进行了包含检出限、示值误差和测量重复性在内的CNAS校准工作,以及包含五项营养盐的测量范围、检测时间和废液量等性能指标在内的第三方性能测试。测试结果满足校准规范要求。 陈令新团队的“研发-测试-应用-改进-提升”的仪器研制创新思路,为国产海洋观测仪器装备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开拓了新模式,促进了海洋环境分析、监测关键技术、多参数在线监测系统等的革新。  
  •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在贝类寿命研究中取得进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22-10-18
    • 抗衰老机制一直是生命科学前沿热点问题,这个问题在人类和陆生模式生物中已进行了较为深入广泛的研究,但是鲜有关于海洋无脊椎动物寿命决定机制的研究报道。紫扇贝和海湾扇贝同为Argopecten属扇贝,但在长期进化的过程中演化出截然不同的寿命。海湾扇贝的寿命一般不超过14个月,而紫扇贝的寿命可长达7-10年,海湾扇贝与紫扇贝的种间杂交一代寿命比海湾扇贝显著延长,且表现出极其显著的生长优势,因此紫扇贝和海湾扇贝是研究自然条件下海洋动物寿命决定机制的理想模型。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王春德研究团队利用生物信息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开展系统研究,首次揭示了IIS通路核心基因的遗传变异在两种扇贝寿命决定中的重要作用。相关研究成果分别发表于Aquaculture和Frontiers in Physiology。 胰岛素/IGF-1信号(IIS)通路是陆生模式生物调控其衰老和寿命的保守途径,其中FoxO和PTEN作为重要调节器在该通路中起着关键的调控作用。团队利用前期完成的紫扇贝和海湾扇贝的高质量基因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FoxO和PTEN在进化过程中受到了选择,PTEN的特征基序HCxxGxxR邻近位点和FoxO蛋白邻近AKT磷酸化位点的氨基酸发生了变异。此外,两种扇贝的FoxO在转录激活结构域附近发生了变异,可能会导致不同的FoxO转录活性。因此,推测这些关键位点的变异可能导致FoxO和PTEN活性的改变。在陆生模式生物中,营养限制可导致IIS通路活性被抑制,提高FoxO和PTEN的活性,从而延长寿命。团队发现,营养限制导致两种扇贝的FoxO和PTEN表达均显著上调,但海湾扇贝对营养限制响应速度更快、幅度更大。电离辐射刺激后,紫扇贝的死亡率显著低于海湾扇贝,表现出更强的抗损伤和修复能力。辐照后FoxO的表达量在紫扇贝闭壳肌中显著升高,而在海湾扇贝中显著降低;PTEN的表达量在紫扇贝闭壳肌中显著升高,而在海湾扇贝中则无显著变化。敲降FoxO和PTEN基因的表达后,抗氧化酶SOD和CAT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降低,同时老化标志酶β-半乳糖苷酶活性显著升高。这些研究结果表明,IIS通路的核心基因FoxO和PTEN可通过营养感受、DNA损伤修复、抗氧化等作用实现代谢保护、基因组稳定性维持以及有害自由基消除,从而证明IIS通路关键基因的遗传变异在海湾扇贝和紫扇贝的寿命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结果将为动物寿命决定机制的研究提供新思路,提升对动物衰老和寿命决定机制理论的认知,同时可为培育长寿命杂交扇贝提供理论基础,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该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项目、山东省贝类产业技术体系和烟台市科技计划项目的支持。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王媛(博士研究生)和许瀚之分别为两篇论文的第一作者,卢霞副研究员为两篇论文的通讯作者。 论文信息:Yuan Wang, Xia Lu*, Chunde Wang, Junhao Ning, Min Chen, Ke Yuan, 2022. Potential roles of FoxO in promoting longevity in larger Argopecten scallops. Aquaculture, 561: 738690. DOI: 10.1016/j.aquaculture.2022.738690. Hanzhi Xu, Xia Lu *, Chunde Wang, Junhao Ning, Min Chen, Yuan Wang, Ke Yuan, 2022. Potential roles of PTEN on longevity in two closely related Argopecten scallops with distinct lifespans. Frontiers in Physiology, 1386. DOI: 10.3389/fphys.2022.872562 论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44848622008079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phys.2022.872562/ful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