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运行情况》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husisi
  • 发布时间:2020-05-26
  • 根据SIA数据,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半导体市场销售额1046亿美元,同比增长了6.9%。中国集成电路产业2020年第一季度保持增长态势,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统计,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1472.7亿元,同比增长15.6%,其中:设计业增速最高,主要是国内规模较大设计企业的拉动,设计业同比增长25.2%,销售额为574.4亿元;制造业同比增长15.1%,销售额为451.4亿元;封测业同比增长5.7%,销售额为446.9亿元。

    2020年第一季度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受新冠疫情影响较小,依然保持较快速度增长。2020年第二、三季度预计无论是全球半导体市场还是国内集成电路产业都会呈下降趋势,如果全球新冠疫情得到控制,2020年第四季度市场将好转。

    根据海关统计,2020年1-3月中国进口集成电路1161.2亿块,同比增长32.5%;进口金额721.1亿美元,同比增长10.6%。出口集成电路532.2亿块,同比增长15.4%;出口金额239.5亿美元,同比增长9.5%。

相关报告
  • 《Wiley 2026财年第一季度总结》

    • 来源专题:科技出版市场动态监测
    • 编译者:崔颖
    • 发布时间:2025-09-30
    •     2026财年第一季度,Wiley公司业绩表现符合预期。受业务组合变化、收入确认时间安排及专业出版市场需求疲软等因素影响,部分业务板块出现波动。人工智能许可需求为研究业务带来中个位数增长,开放获取模式也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但同期部分增长被上一年度期刊续订时间安排所抵消。     Wiley通过代表现有出版合作伙伴执行人工智能授权项目(AI licensing project),扩大了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业务布局,并与全球某领先人工智能创新者达成战略合作。基于当前需求与产出指标、经常性收入模式和开放获取计划的稳定表现,以及成本节约措施的逐步推进,管理层对第二季度及全年业绩展望保持信心。     股东回报方面,公司宣布提高股息,为连续第32年增长,并将股票回购金额增至1,400万美元;同时董事会批准新增2.5亿美元股票回购授权,较2020年授权规模扩大25%。     在2026财年目标推进方面,Wiley取得了多项进展:全球投稿量增长25%,论文产出量提高13%,其中中国、印度、美国和英国市场投稿增长分别为25%、35%、14%和17%。开放获取业务实现两位数增长,7月投稿量达到历史新高。订阅业务在续订周期中表现稳定。Wiley旗下期刊在17个学科领域的行业引文索引中获得最高评级,总引用量占比超过10%。     Wiley通过人工智能及相关市场拓展实现业务增长,包括与某大型科技公司达成一项价值2,000万美元的人工智能许可项目,继与亚马逊云科技、Perplexity合作后,与Anthropic建立研究类人工智能应用战略合作,以及调整销售架构成立专门的企业市场团队以深化研发领域合作。     运营方面,Wiley将超过1,000种期刊迁移至变革性出版平台,92%的研究人员认为系统易于使用。Advance期刊系列中的开放获取旗舰刊《Advance Science》收入同比增长近50%。成本节约措施预计自第二季度起显现效果,资产剥离所得约1.2亿美元用于降低债务。 图1. 2026财年承诺     对于第二季度及全年业绩,Wiley认为第一季度的时间性影响属暂时因素,2025财年续订周期内经常性收入增长良好,开放获取业务因需求增加和产出渠道扩展预计保持增长。人工智能授权市场持续成长,第一季度相关收入为2,900万美元。美国高等教育入学人数连续两年增长,但2025年秋季情况仍需观察。     在人工智能业务领域,Wiley集团通过不断演进的授权模式,持续响应市场对其学术内容与专业知识的增长需求。目前,Wiley已在多个方向取得实质性进展。     在模型训练方面,Wiley与3家全球领先的科技企业达成内容授权协议,为其人工智能模型训练提供大量历史文献资源。当前,该类合作正由初期的大型项目逐步扩展为更多元化、针对性更强的中小规模交易,显示出更广泛的市场适应性。     Wiley Nexus智能平台作为连接出版合作伙伴与人工智能应用需求的关键枢纽,持续发挥Wiley在行业关系、渠道布局与技术积累方面的优势。2026年第一季度,该平台实现收入1,600万美元,反映出其在生态系统中的核心地位及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     面向企业垂直研发场景,Wiley推出了以“知识供给”为核心的订阅服务,已成功与多家制药及化工企业签订内容订阅协议,目前储备多项进行中的合作项目。与此同时,Wiley积极与亚马逊云服务(AWS)、Perplexity、Anthropic等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创新者建立战略合作,共同推进多项应用试点,探索更广泛的企业级应用场景。 图2. Wiley人工智能领域的三种模式     自2024年1月以来,Wiley在人工智能领域推进了多项业务进展。在科技领域,Wiley与全球3家主要科技企业开展了模型训练合作,与若干核心人工智能创新者建立了开发与推荐合作伙伴关系,并为中小型出版商提供代理授权服务。在医疗与科学领域,Wiley与3家大型制药企业推进药物发现相关的周期性推理试点,为欧洲航天局启动了地球观测项目试点,并与多家制药及科研机构探索合作机会。在工业领域,Wiley与跨国化工企业合作开展了模式识别应用的周期性推理试点。     Wiley依托其在人工智能与数据领域的资源积累,正逐步开拓在企业市场中的业务机会。企业业务目前占公司总收入10%,但在美国研发支出中占比80%,显示出进一步增长的空间。Wiley内容和数据资源覆盖多个行业,潜在应用场景广泛。     在技术方面,Wiley一体化研究平台已集成多项人工智能功能:1,000种期刊已接入具备预测性风险评估的自动化平台,系统实施25项完整性及质量检查,引用存在问题的论文数量减少约70%,自动转投推荐转化率提升约30%。Wiley通过Magic Lab创新项目、AI/Xplansations研究、作者人工智能指南和出版物知识图谱等工具支持研究创作环节;通过完整性筛查、审稿人推荐和规模化部署提升评审与分发效率;借助“Ask an Article”人工智能助手、多个战略合作伙伴的集成、人工智能网关与发现助手及知识联结网络,改善内容发现与获取体验。     2026财年第一季度,Wiley公司业绩受到业务组合变动、收入确认时间以及专业出版市场环境疲软的影响。具体来看,利润率结构方面,第一季度的人工智能项目(2,900万美元)抵消了上一年度的人工智能收入(1,700万美元),由于Nexus合作伙伴部分的1,600万美元需支付更高版税,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率为45%。此外,研究出版业务受到上一年度期刊续订时间安排的影响,且第一季度未分配公司费用因战略咨询项目暂时增加,部分抵消了重组带来的开支节省。专业出版业务虽然面临市场压力,但图书产出增长9%,签约量上升27%。     展望今后,研究业务保持积极发展态势,出版计划储备较为充实,期刊续订进展总体顺利。人工智能相关业务储备目前较为活跃,成本节约措施逐步生效,Wiley将继续关注秋季入学及消费者支出环境变动。第一季度研究出版业绩与预期一致,需求、产出及未来展望指标保持稳定。研究解决方案业务的增长部分来自代表Nexus出版合作伙伴执行的人工智能许可协议。学术类业务虽处于传统淡季,且受到上一年度人工智能交易高基数的影响,专业出版收入因市场疲软表现欠佳,但评估业务实现稳健增长,形成一定抵消。学术与专业板块在新选题签约方面表现良好,调整后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虽受收入端影响,但利润率同比提升20个基点。     Wiley财务状况保持稳健,自由现金流使用额为1亿美元,较上一年度同期的1.07亿美元有所变化,符合上半年期刊订阅收入季节性波动的历史规律。资本支出为1,500万美元,低于上一年度同期的1,800万美元。Wiley连续第32年提高股息,收益率约3.5%,并以均价42.22美元回购约33.2万股股票,总额1,400万美元,比上一年度同期的1,300万美元有所增加。董事会批准新增2.5亿美元股票回购授权,较2020年规模上升25%。净债务与过去12个月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比率为1.9,较上一年度同期的2.0进一步改善。通过剥离大学服务业务,Wiley获得约1.2亿美元现金收入,已全部用于偿还债务及降低负债。     Wiley重申对2026财年的增长展望。第一季度整体业绩符合预期,公司凭借稳健的需求与产出指标、循环收入模式、开放获取计划以及持续推进的成本节约措施,对第二季度及全年业绩信心充足。Wiley在人工智能领域已建立一定优势,与全球领先的技术创新者达成战略合作,并为出版合作伙伴提供独特价值。未来,Wiley将继续通过人工智能创新与投资提升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持续推动业务发展。此外,连续第32年提高股息及扩大股票回购等举措,也体现了公司回报股东的一贯承诺。
  • 《能源局:2018年一季度能源生产运行情况》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wukan
    • 发布时间:2018-04-27
    • 摘要:4月24日,国家能源局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2018年一季度能源生产运行情况,通报监管投诉举报处理情况,解读光伏扶贫电站管理办法等。 4月24日,国家能源局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2018年一季度能源生产运行情况,通报监管投诉举报处理情况,解读光伏扶贫电站管理办法等。 出席发布会的有发展规划司司长李福龙先生、煤炭司副司长任育之先生、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李创军先生、市场监管司副司长赵国宏先生、电力业务资质管理中心副主任丁勇军先生,法改司司长兼新闻发言人梁昌新主持了发布会。 发展规划司司长 李福龙 一季度,我国能源运行开局良好,总体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能源消费延续回暖态势,能源生产平稳,进口增加,能源结构低碳转型持续推进,传统行业用能进一步放缓,新兴产业用能较快增长。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六个特点: 第一,能源消费持续增长。 一季度,全国能源消费延续增长态势,分品种看:煤炭需求持续回暖。前两个月,全国煤炭消费量约6亿吨,同比增长4.2%。其中,发电用煤同比增长9.8%,钢铁行业耗煤小幅增长0.6%,建材和化工行业用煤分别下降1.6%和2.2%。电力消费大幅增长。在主要用电行业需求增加、各地煤改电力度加大以及低温天气等因素作用下,一季度用电量同比增长9.8%,创2012年以来季度增速新高,较去年同期和四季度分别回升2.9、4.1个百分点。 天然气消费较快增长。一季度表观消费量71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9.8%;其中,城市燃气、工业燃气和发电用气同比分别增长23%、2%、12%,化工用气同比下降15%。石油消费中低速增长。一季度表观消费量约1.54亿吨,同比增长5.5%左右。成品油消费量7680万吨,同比增长2.2%;其中,汽油消费相对平稳,同比增长约3.8%,柴油消费较为低迷,同比下降0.1%,煤油消费稳中有进,同比增长6.7%。 第二,能源供给质量持续改善。 一季度,全国原煤产量8亿吨,同比增长3.9%。化解煤电过剩产能稳步推进。一季度,火电新增装机639万千瓦,比去年同期减少499万千瓦;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1089小时,比去年同期增加52小时。 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加快。油气企业加大天然气增储上产投资力度,加快在建气田和已探明未动用储量开发。一季度,天然气产量396.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3%;进口2062万吨,同比增长37.3%。 清洁能源消纳取得积极进展。一季度,太阳能、风电利用率显著提高,弃风弃光率显著降低。福建核电市场化交易规模大幅增加,采暖期辽宁红沿河核电实现3台机组满发。 第三,民生保障和乡村振兴工程深入实施。 北方地区清洁供暖稳步推进。各地加快编制清洁取暖实施方案(2017-2021年)和2018年清洁取暖工作计划。“百个城镇”生物质热电联产示范项目启动,装机容量380万千瓦。清洁煤替代劣质散煤供暖扩围提速。北方地区煤改电成效显著。初步统计,去冬今春北方地区煤改电新增用电量约120亿千瓦时,涉及京津冀地区及周边居民约200万户。农网改造升级持续推进。分两批下达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2018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约405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120亿元。 第四,新旧动能转换加快。 清洁电力引领能源行业转型发展。一季度,水、核、风、光等清洁发电合计投资同比增长18%,远高于全部电源投资10.5%的增速,投资比重为66%,比去年同期提高5.8个百分点。能源新业态加快培育。一季度,新增电动汽车充电设施7.6万台,同比增长152%,3月底,全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累计达到52万台,同比增长123%。生物燃料乙醇应用有序推进。生物燃料乙醇产业总体布局方案初步拟定完成,生物燃料乙醇应用推广工作规范有序展开。 第五,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推进。 电力市场交易机构组建工作基本完成,跨省区和区域电网输电价格改革取得新进展。国内原油期货正式上市。非居民用气价格下调,推动天然气消费量较快增长。 第六,能源行业效益好转。 前两个月,全国煤炭采选业利润总额463亿元,同比增长20%;油气开采业利润总额286亿元,增长138%;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利润总额444亿元,增长18%;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利润总额588亿元,增长38%。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 李创军 可再生能源整体发展情况: 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持续扩大。截至一季度末,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6.66亿千瓦,一季 度新增1535万千瓦;其中,水电装机3.42亿千瓦、风电装机1.68亿千瓦、光伏发电装机1.4亿千瓦、生物 质发电装机1575万千瓦,一季度新增分别为77万千瓦、394万千瓦、965万千瓦和99万千瓦。可再生能源发 电装机约占全部电力装机的36.9%,比2017年末提高了0.3个百分点,可再生能源占比进一步提高。 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显著提高。一季度,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局专门组织召开清洁能源消纳会 议,研究提高清洁能源消纳问题。一季度,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344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可再生能 源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的22%,同比上升1.4个百分点。一季度,全国基本无弃水;弃风电量91亿千瓦时, 弃风率8.5%,同比下降8个百分点;弃光电量16.2亿千瓦时,弃光率4.3%,同比下降5.4个百分点。 水电 一季度,全国新增水电并网容量77万千瓦,新增装机较多的省份为甘肃26万千瓦、四川19万千瓦、湖 南7万千瓦、江西7万千瓦和新疆7万千瓦,占全部新增装机的85.7%。截至今年3月底,全国水电装机容量 约3.42亿千瓦,其中抽水蓄能2869万千瓦。 一季度,全国水电发电量193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6%。分省份看,水电发电量排名前五位的省(区 )依次为四川548亿千瓦时、云南400亿千瓦时、湖北247亿千瓦时、广西122亿千瓦时和贵州116亿千瓦时 ,其合计水电发电量占全国水电发电量的74.1%。 风电 一季度,全国风电新增装机394万千瓦,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势头,中东部和南方地区占比超过50%,风 电开发布局持续优化,新增装机较大的省份是青海、河南、宁夏和江西,分别为75万千瓦、54.6万千瓦、 34.76万千瓦和30.8万千瓦。一季度末,全国风电累计装机1.68亿千瓦,其中中东部和南方地区占26.2%, “三北”地区占73.8%。 一季度,全国风电发电量97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9.4%;全国风电平均利用小时数592小时,同比大幅增加124小时;平均利用小时数较高的地区为华南地区703小时,华东地区701小时,其中云南904小时、福建809小时、四川765小时。一季度,弃风率进一步降低。大部分弃风限电严重地区的形势均有所好转,其中吉林弃风率下降35.5个百分点,黑龙江弃风率下降27.8个百分点,山西、辽宁、蒙东、甘肃、新疆、天津弃风率下降超过10个百分点,全国18个省份弃风率同比下降。 光伏发电 一季度光伏发电市场整体发展形势向好,呈现“双升双降”,所谓“双升”,一是装机增长,光伏发电新增装机965万千瓦,同比增长22%。二是发电量增长,光伏发电35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4%;所谓“双降”,一是弃光电量下降,弃光电量16.2亿千瓦时,同比下降30%。二是弃光率下降,弃光率4.3%,同比下降5.4个百分点弃光主要集中在新疆和甘肃,其中,新疆(不含兵团)弃光电量6.16亿千瓦时,弃光率21%,同比下降18.6个百分点;甘肃弃光电量2.45亿千瓦时,弃光率10%,同比下降8.8个百分点。 一季度,从新增装机结构看,光伏电站197万千瓦,同比下降了64%;分布式光伏768.5万千瓦,同比增长217%。分布式光伏发展继续提速,新增装机超过100万千瓦的省份有山东、河南、江苏和浙江,新增容量分别为110.1万千瓦、103.4万千瓦、103.2万千瓦和102.1万千瓦,四个省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占全国的54.5%。从新增装机布局看,华南地区新增装机76.71万千瓦,同比增加262%;华北地区新增装机270.76万千瓦,同比增加137%;东北地区新增装机42.72万千瓦,同比增加75%;华东地区新增装机为323.98万千瓦,同比增加8%,占全国新增容量的33.6%;华中地区新增装机为199.58万千瓦,同比增长11%;西北地区新增装机为51.93万千瓦,同比下降37%。 生物质发电 一季度,生物质发电新增装机99万千瓦,累计装机达到1575万千瓦,同比增长24%;一季度生物质发电量178.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1%,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势头。以上就是2018年一季度可再生能源并网运行情况。 煤炭司副司长 任育之 一季度,我们组织对各地截至2017年底的煤矿产能情况进行梳理汇总,形成了最新的煤矿产能公告,以国家能源局2018年第3号公告正式发布。截至2017年底,全国公告生产和建设煤矿4980处、产能43.6亿吨,其中生产煤矿3907处,产能33.4亿吨;建设煤矿1156处(含生产煤矿同步改建、改造项目83处)、产能10.2亿吨。建设煤矿中已进入联合试运转的230处,产能3.6亿吨。公告的具体煤矿名单可查阅国家能源局网站。 我国煤矿产能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煤矿规模结构进一步优化。此次公告中,30万吨/年以下的煤矿2061处,产能2.2亿吨,占公告煤矿产能总数的5.1%;30万吨/年及以上、120万吨/年以下煤矿1914处,产能11.0亿吨,占公告煤矿产能总数的25.3%;120万吨/年及以上煤矿1005处、产能30.3亿吨,占公告煤矿产能总数的69.6%。大型现代化煤矿已经成为煤炭供应的主力军。 二是煤炭开发布局加速向资源条件好的地区转移。晋陕蒙宁四省(区)公告煤矿1782处、产能29.7亿吨,占公告煤矿产能总数的68.2%。这些地区的煤矿普遍资源禀赋好、达产率高,对保障煤炭稳定供应的作用日益突出。 三是建成煤矿产能与产量基本匹配。截至2017年底,公告生产煤矿33.4亿吨,进入联合试运转的建设煤矿3.6亿吨,产能合计约37亿吨。2017年全国煤炭产量35.2亿吨,建成煤矿产能与实际产量基本匹配,建成煤矿产能总体上得到了有效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