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的第一座地下锂矿开始生产,可减少稀释和废物污染、提高锂回收率》

  • 来源专题:先进材料
  • 编译者: 李丹
  • 发布时间:2025-04-14
  • 转自全球技术地图

    据The Northern Miner 4月9日消息,澳大利亚Liontown Resources公司在澳大利亚的第一座地下锂矿已开始生产。该矿将比传统的露天开采更具优势,包括减少稀释和废物污染、提高锂回收率以及改善矿石破碎度以实现更高效的加工。该项目的初始产能已优化至每年280万吨,每年可生产约50万吨锂辉石精矿,计划在第六年进行扩建,将年产量提升至400万吨,预计可产出约70万吨锂辉石精矿。

  • 原文来源:https://northernminer.com/news/liontown-kicks-off-production-at-australias-first-underground-lithium-mine/1003877533/
相关报告
  • 《澳大利亚投入5000万澳元资助能源关键矿产开发利用项目》

    • 来源专题:先进材料
    • 编译者:李丹
    • 发布时间:2023-05-19
    • 2023年5月18日,澳大利亚工业、科学和资源部宣布投入近5000万澳元(约合3325万美元),支持13个清洁能源关键矿产开发利用项目,助力建立清洁能源产业链,实现脱碳目标。资助项目包括:①建设澳大利亚第一家电池正极活性材料前驱体试点工厂;②钕、镨、镝、铽、锆、铌和铪等关键矿物的开采、分离、提炼和生产设施项目,将完成相关设施的工程和设计工作;③生产高价值镍钴锰正极活性材料前驱体的综合生产设施,将为开发澳大利亚首个综合镍钴精炼厂进行试点、冶金中试、示范阶段可行性研究、副产品优化研究和工程工作;④测试新型浮选分离添加剂并扩大规模,可在不增加碳排放或环境影响的情况下使锂、钴和钒等关键矿物的回收率提高50%;⑤生产用于制造航空航天、医疗、能源和国防产品的钨铁粉末;⑥推进清洁提取金属镁技术商业化,并建立首个镁精炼中试工厂;⑦全规模冶炼厂的一期工程和设计,重点生产钴和羟基磷灰石;⑧无氢氟酸石墨精炼工艺示范设施;⑨石墨加工项目,涵盖从精矿到电池材料全过程;⑩从矿山废物中回收钴的项目;11用于太阳电池的石英砂加工设施和金属硅生产设施的预可行性研究;12稀土氧化物精矿生产项目;13钨产品制造测试,将研究仲钨酸铵的下游生产潜力。 (来自“双碳情报”)
  • 《钴锂回收率超90% 废旧锂电池如何变废为宝》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04-09
    • 国内已有大批电池企业联合车企开展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循环利用项目,随着未来退役动力电池量的增多,锂电池回收利用的经济效益日益凸显,成为新的经济蓝海。 从废旧电池中回收钴锂镍等原材料对于降低锂电池成本低作用具有积极意义,提升回收率是实现该目标的关键所在。 据外媒报道,芬兰能源供应商Fortum正进军锂离子电池回收市场,该公司使用芬兰Crisolteq公司研发的工艺,声称可以回收每块电池中80%以上的材料,而目前市场上的电池回收率约为50%。 Fortum公司预计,随着对电动汽车的需求激增,到2025年,全球电池回收市场市值将达到至少200亿欧元(约合230亿美元,1543亿元人民币)。 Fortum公司回收电池采用湿法冶金工艺,首先通过分离塑料、铝和铜,让电池可安全进行机械处理,并让分离的材料进入各自的回收过程中;然后,电池中的钴、锰、镍和锂被回收,并且返还给电池制造商,用于生产新电池。 据了解,湿法回收技术是当前锂电池回收利用较为成熟有效的方法,回收率可以达到80%以上。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未来锂电池材料的回收率有望可以达到90%以上,进一步提升锂电池回收的经济效益,从而降低锂电池的原材料采购成本,从而降低动力电池的价格。 今年2月,大众汽车宣布,在德国萨尔茨基特开始了一个电池回收工厂试点项目,该公司表示,长远目标是回收每块电池中97%的材料。而全球正极材料龙头企业优美科已经在锂电池回收利用当中先行一步,目前能够回收大约15万至20万辆电动汽车的电池。 当前,国内已有大批电池企业联合车企开展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循环利用项目,随着未来退役动力电池量的增多,锂电池回收利用的经济效益日益凸显,成为新的经济蓝海。 下面就来看看本周锂电行业都有哪些新技术和大事件吧。 1、瑞士初创企业宣称研发出1000wh/kg新型锂电池 外媒报道,近日一家名叫Innolith的瑞士电池初创企业,宣称他们已经打造出了全球首批1000Wh/kg的新型高密度锂离子可充电电池。 Innolith主席AlanGreenshields在接受TheVerge采访时称:“这是一项巨大的飞越,其1000Wh/kg的能量密度,约为当前最先进锂电池的四倍”。 作为对比,特斯拉Model3采用了约为250Wh/kg的2170电池,且后续有望提升至330Wh/kg。此外,美国能源部正在资助的一个项目,也希望将能量提升到500Wh/kg。 惊奇的是,Innolith的方案,仍基于传统的液态电解质,但有一个主要的区别——其采用了有机、且高度易燃的电解质溶剂(类似盐的材料),替代更加稳定、但不易燃的无机物。 Innolith表示,它将现在德国进行初步试产,然后再将新型电池推向市场,与各大电池生产和汽车制造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后续的商业化,可能需要耗费3~5年的时间。 点评:1000wh/kg的能量密度是当前能量产的最高比能量锂电池的3-4倍左右,完全超出了现有锂电池材料体系的范畴。但该企业研发的新型电池并没有采用颠覆性的材料体系,因此很难相信能够得到实现如此高的技术目标。只有真正量产才能证明其新型锂电池的真实技术水平。 2、探索降成本MGX用冶金硅升级硅负极 据外媒报道,加拿大材料企业MGXMineralsInc.(MGX)2月26日宣布,其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已完成对公司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东南部的三个硅项目中的硅金属的综合基线评估。 据悉,MGX/UBC研究联盟正在合作开发下一代锂电池,研究计划为期两年,旨在:1)使用低成本冶金硅作为原料制造纳米结构硅,2)用商业石墨合成纳米结构硅以开发高性能硅负极。 该研究的最初目标是用硅代替石墨负极,并在短期内完成混合,不需要工业改造。最终目标是使下一代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增加到400Wh/kg,可用于远程电动汽车和电网存储。 点评:硅碳负极对提升锂电池能量密度具有明显作用,但其高昂成本也注定无法大规模替代传统石磨负极材料,因此如果能够降低硅负极对成本,则有利于推动硅碳负极对产业化应用。MGX的降本方法是使用低成本低冶金硅替代纳米硅,或合成纳米硅材料,如果能够成功则有积极意义。 3、宝马2020年停止从刚果(金)采购钴 外媒报道称,负责宝马采购的董事会成员AndreasWendt表示,随着2020/21年推出第五代电动汽车,该公司将不再从刚果购买钴。 宝马表示,由于新的技术发展,车用动力电池对钴的需求已经下降,并将继续减少。同时,现有钴资源的回收也足以支撑其未来的应用需求。 华晨宝马即将在4月份的上海车展上展示宝马X1xDrive25Le的新版本,这款紧凑型运动型多功能车(SAV)专为中国汽车市场开发,将采用NCM811体系锂电池,可实现110公里(68英里)纯电续航。 与前代车型相比,续航增加了83%,并且通过电池技术领域的进步,使每100公里的燃油消耗减少了72%至1.3升。 点评:宝马明确宣布将停止或减少直接采购钴材料,其目的是使用镍含量更高,钴含量更少的高镍电池替代现有的三元电池,从而降低电池成本。同时宝马将从废旧电池中回收作为钴原料供应的重要渠道,也对降低电池成本具有显著作用,着体现出宝马在电池技术路线方面的前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