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logy | Jack Gillespie等:锆石振荡环带的形成新机制》

  • 来源专题:关键矿产与绿色冶金
  • 编译者: 欧冬智
  • 发布时间:2024-12-06
  • 近日《地质学》期刊发表文章,发现岩浆锆石中的振荡带可能不是传统认为的由内向外逐层生长形成的。这些看似规律的振荡带实际上可能是枝晶生长的结果。枝晶生长通常在岩浆快速冷却时发生,导致锆石中的微量元素分布不均衡。这一发现挑战了长期以来地质学界对锆石振荡带的解释,对于理解岩浆和火山系统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 原文来源: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g2NjY1NDY0NA==&mid=2247574660&idx=2&sn=8f86dea8ac55427c503c4d9d9cec3abb&scene=0
相关报告
  • 《广州地化所等揭示天然金刚石形成新机制》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wukan
    • 发布时间:2018-03-07
    • 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和上海高压先进科研中心和美国卡内基研究院地球物理实验室科研人员合作研究发现了天然金刚石形成的新机制,为了解地幔中碳的赋存形式提供了重要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PNAS )上。 天然金刚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主要途径包括星球撞击和巨大星球内部地质作用。目前研究表明,地球上大部分金刚石来源于地表以下 150-240km 深度, C-O-H 流体或熔体等流动性含碳相与地幔岩石中碳酸盐或硅酸盐反应,碳被还原为金刚石;在上述的深度之下,金刚石生成是碳酸盐熔体与金属铁等还原剂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也就是说,地球内部的金刚石形成均涉及了流体相或熔体和另一种还原剂的存在,尚未发现碳酸盐在没有外部还原剂条件下发生亚固态分解形成金刚石的现象。
  • 《研究揭示在DNA复制期间保护复制叉新机制》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xxw
    • 发布时间:2019-07-08
    • 在DNA复制期间,复制叉遇到的问题不断威胁着基因组的完整性。BRCA1、BRCA2和一部分范科尼贫血蛋白(Fanconi anaemia protein)通过涉及RAD51的途径保护停滞的复制叉免受核酸酶的降解。BRCA1在复制叉保护中作出的贡献和发挥的调节作用以及这种作用如何与它在同源重组中的作用相关联在一起,仍然是不清楚的。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英国伯明翰大学和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BRCA1与BARD1形成的复合物而不是经典的BRCA1–PALB2相互作用是复制叉保护所必需的。相关研究结果于2019年7月3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Isomerization of BRCA1–BARD1 promotes replication fork protection” BRCA1–BARD1受到磷酸化指导的脯氨酰异构酶PIN1介导的构象变化的调节。PIN1活性增强BRCA1–BARD1与RAD51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增加RAD51在停滞的复制叉结构中的存在。 这些研究人员在患有表现出对新生链较差保护但保留同源重组能力的癌症的患者中鉴定出BRCA1–BARD1的遗传变异,因而确定了复制叉保护所必需的和与癌症产生相关的BRCA1-BARD1结构域。 综上所述,这些发现揭示出一种由BRCA1介导的途径控制着复制叉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