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和上海高压先进科研中心和美国卡内基研究院地球物理实验室科研人员合作研究发现了天然金刚石形成的新机制,为了解地幔中碳的赋存形式提供了重要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PNAS )上。
天然金刚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主要途径包括星球撞击和巨大星球内部地质作用。目前研究表明,地球上大部分金刚石来源于地表以下 150-240km 深度, C-O-H 流体或熔体等流动性含碳相与地幔岩石中碳酸盐或硅酸盐反应,碳被还原为金刚石;在上述的深度之下,金刚石生成是碳酸盐熔体与金属铁等还原剂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也就是说,地球内部的金刚石形成均涉及了流体相或熔体和另一种还原剂的存在,尚未发现碳酸盐在没有外部还原剂条件下发生亚固态分解形成金刚石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