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 通过铁氧体触发波出现大规模细胞死亡》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 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7-12
  • 2024年7月10日, 国防医学院生命科学研究所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Nature发表题为Emergence of large-scale cell death through ferroptotic trigger waves的文章。

    在生物体发育和人类病理过程中,经常可以观察到大规模的细胞死亡。这些细胞死亡事件会延伸到很远的地方,消灭大量细胞,这就提出了细胞死亡如何在空间和时间上协调的问题。触发波是实现远距离信号传输的一种机制,但这种机制如何用于细胞群的死亡事件仍不清楚。

    该研究证明了铁突变是一种依赖于铁和脂质过氧化反应的细胞死亡形式,它可以通过活性氧(ROS)触发波以恒定的速度(约 5.5 μm min-1)在人体细胞中长距离传播(≥5 mm)。化学和遗传扰动表明,ROS 反馈回路(芬顿反应、NADPH 氧化酶信号传导和谷胱甘肽合成)在控制铁氧触发波的进展中发挥着主要作用。该研究表明,通过抑制胱氨酸摄取来引入褪铁应激会激活这些 ROS 反馈环路,使细胞氧化还原系统从单稳态转变为双稳态,从而使细胞群成为 ROS 传播的双稳态介质。

    此外,该研究还证明了在鸟类胚胎肢体肌肉重塑过程中,铁突变及其传播伴随着大量但空间受限的细胞死亡事件,从而证实了铁突变在胚胎发生过程中作为一种组织塑形策略的用途。该研究的发现凸显了铁突变在协调全球细胞死亡事件中的作用,为研究胚胎发育和人类病症中的大规模细胞死亡提供了范例。

  • 原文来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4-07623-6
相关报告
  • 《首次发现铁死亡和相分离之间的联系,让癌细胞对铁死亡敏感》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23-07-11
    •     2023年6月28日,由慕尼黑亥姆霍兹中心的Marcus Conrad博士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了一种新型的抗癌药物,称为icFSP1,它能使癌细胞对铁死亡作用敏感,这项研究首次揭示了铁死亡和相分离之间的联系。研究成果以“Phase separation of FSP1 promotes ferroptosis”为题发表在nature上。         铁死亡(ferroptosis)是近年发现的一种新型细胞死亡方式,其特征是脂质过氧化物和活性氧(ROS)的过量蓄积。由于该过程依赖铁,所以被称为铁死亡。而铁死亡抑制蛋白1 (ferroptosis suppressor protein 1,FSP1) 将细胞膜上的泛醌转化为其还原型——泛醇,泛醇能抑制过氧化反应并阻止铁死亡。尽管FSP1已被认为是癌症治疗的一个有吸引力的药物靶点,但一直缺乏体内有效的FSP1抑制剂。为此,研究小组仔细评估了大约一万种小分子化合物,并确定icFSP1是一种新的体内有效药物。重要的是,该团队揭示了icFSP1的作用机制:它基于触发FSP1的相分离,这是一种类似于油和水分离的细胞物理现象。事实上,icFSP1在体内强烈抑制肿瘤生长,在肿瘤组织中有明显的FSP1凝聚物,从而提出了通过促进FSP1相分离和铁死亡来对抗肿瘤的新概念。 编译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QWdzN0f1jMAoEnjxs5QZdA
  • 《Science | 大规模化学蛋白质组学加速配体的发现并预测配体在细胞中的行为》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4-29
    • 2024年4月26日,奥地利科学院分子医学研究中心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 Science 期刊发表了题为Large-scale chemoproteomics expedites ligand discovery and predicts ligand behavior in cells的文章。 通过对蛋白质进行化学调节,可以从机理上了解生物学,这也是大多数疗法的基础。然而,尽管进行了数十年的研究,人类蛋白质组中仍有 80% 缺乏功能配体。化学蛋白质组学推动了细胞系统中基于片段的配体发现,但吞吐量的限制阻碍了片段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规模化鉴定。 该研究报告了 407 种结构不同的小分子片段的全蛋白质组蛋白质结合倾向图。研究人员验证了已识别的相互作用可以推进到 E3 泛素连接酶、转运体和激酶的活性化学探针。通过整合机器学习二元分类器,研究人员进一步对片段在细胞中的行为做出了可解释的预测。由此产生的片段-蛋白质相互作用资源和预测模型将有助于阐明分子识别的原理,并加快迄今为止尚未药物化的蛋白质的配体发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