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珊瑚海海洋公园的首次远程海上科学考察》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liguiju
  • 发布时间:2020-07-06
  • 施密特海洋研究所(Schmidt Ocean Institute)团队近日完成了对澳大利亚珊瑚海公园深海的首次远程考察,并在东部水域发现了存活深度最深的石珊瑚及多达10种新的海洋鱼类、蜗牛和海绵物种。

    在詹姆斯库克大学(James Cook University)首席科学家Robin Beaman博士的带领下,研究小组远程连接考察船,利用水下机器人实时播放4K视频并收集高分辨率海底地图和1600米深的深海视频片段。利用大于35500平方公里、包含30个大型珊瑚环礁和河岸的复杂海底地图,研究人员能够更好地了解深礁上发生的物理和长期变化。

    Beaman认为,这次考察提供了了解过去和现在地质状况的特殊窗口,让科学家和公园管理人员能够看到和讲述互联环境的全部情况。

    水下机器人SuBastian收集了超过91小时的高分辨率视频,在水深80米以下没有发现任何珊瑚白化现象。施密特海洋研究所执行主任Jyotika Virmani博士说:“浅层珊瑚礁目前正经历五年来的第三次大规模白化事件,因此,科学家和管理人员有必要了解白化发生的深度。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次考察发现的珊瑚是栖息在深层的,而且我们首次在珊瑚海记录下如此高的物种丰度。

    由SuBastian完成的14次历史性的深海潜水也有助于更好地了解珊瑚海深礁群落的深度和栖息地偏好。所有收集的数据都通过逾74小时的视频调查在施密特海洋研究所YouTube频道和网站上公开分享。在线平台的潜水活动直播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

    Virmani博士提到,水下机器人强大的远程呈现技术让世界各地的科学家进行合作。这些数据将极大推进对庞大且具有重要生态意义的澳大利亚海洋遗产的了解。

    (刘雪雁 编译)

  • 原文来源:https://schmidtocean.org/first-completely-remote-at-sea-science-expedition-in-australias-coral-sea-marine-park-discovers-new-corals-and-possible-species-never-before-seen/
相关报告
  • 《澳大利亚科学家在大堡礁首次发现500米高珊瑚礁》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20-11-03
    • 澳大利亚施密特海洋研究所宣布,120多年来首次在大堡礁发现一个巨大的独立珊瑚礁。这片珊瑚礁的高度有500多米,是由施密特海洋研究所的福尔科号科考船发现的。目前福尔科号正在对澳大利亚周围的海洋开展为期12个月的探测。 10月20日,由詹姆斯库克大学Robin Beaman博士带领的科学家小组在对大堡礁北部海底进行水下测绘时首次发现了该珊瑚礁。10月25日,该团队使用施密特海洋研究所的水下机器人SuBastian开展水下观测,以探索新的珊瑚礁。经海底调查工作获悉,该刀锋状的暗礁底部宽1.5公里,然后向上陡增至500米,最浅深度达到海平面以下仅40米。施密特海洋研究所联合创始人Wendy Schmidt表示,这一意外的发现证实了海洋中的确存在未知的结构和新物种。长期以来,人类对海洋生物的了解非常有限。目前,新技术如同我们的眼睛、耳朵和手一样在深海中工作,为我们提供前所未有的海底探索能力。新的海洋场景正在向我们开放,展示与我们共享这个星球的生态系统和多样的生命形式。 Beaman博士表示,本次探测工作不仅能直观地看到水下机器人SuBastian的视频,还能绘制详细的珊瑚礁3D地图。 作为施密特海洋研究所在澳大利亚探测行动的一部分,本次在大堡礁北部深处的航行将持续到11月17日,海底地图将可以通过AusSeabed获取,并将为日本基金会的“大洋地势图海床2030计划”(GEBCO Seabed 2030 Project)贡献力量。 (冯若燕  编译)
  • 《澳大利亚首次开展大堡礁下一代珊瑚野外试验》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19-07-23
    • 澳大利亚海洋科学研究所(AIMS)培育的数百只幼珊瑚在被移植到大堡礁后存活了下来,这是一项很有前景的早期测试,可以帮助珊瑚增强对海洋热浪的抵抗力。这项试验的目的是证明北部温暖地区的珊瑚礁和中部较冷地区珊瑚混合培植的年轻珊瑚后代可以在较冷的环境中生存。 这是首次在大堡礁进行的评估大规模辅助基因流技术(Assisted Gene Flow)可行性测试。7个月大的珊瑚母体分别来自温暖的北部和较冷的中部,AIMS的海洋科学家Kate Quigley博士认为,这些后代从他们北方的母体那里遗传了耐热性,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会把这些耐热基因传给下一代,使珊瑚礁对未来的海洋热浪更有抵抗力。他还提到,去年,他们从大堡礁最北部的珊瑚群中收集了一些珊瑚,这些珊瑚在之前的热浪中幸存了下来。他们继续用中部地区的珊瑚给它们杂交,看看它们的耐热性是否能遗传下去。 领导这项研究的Line Bay博士提到,辅助基因流是AIMS正在开发的几个技术之一,旨在帮助珊瑚在未来几十年可以在更高的海洋温度下生存。他认为,当珊瑚周围温度太高时,它们就会被破坏并发生白化,这会导致大量珊瑚死亡,就像最近在大堡礁看到的那样。如果珊瑚要在未来继续生存,它们就必须应付不断上升的气温,而且由于气温上升速率增大,它们必须迅速增高耐受性。他们专注于开发新的解决方案,在未来气候变暖的情况下更好地管理珊瑚礁。 (刘思青 编译) 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