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科学家揭示蜜蜂学习和记忆神经生物学机理》

  • 来源专题:转基因动植物新品种培育
  • 编译者: Zhao
  • 发布时间:2017-12-26
  •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蛋白质组学创新团队通过对中华蜜蜂(中蜂)和意大利蜜蜂(意蜂)大脑不同分区(蘑菇体、嗅神经叶、视神经叶)蛋白质组的比较研究发现,中蜂大脑嗅神经叶和蘑菇体增强了与嗅觉传导和学习记忆相关的功能。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分子与细胞蛋白质组学(Molecular & Cellular Proteomics)》上。

    中蜂和意蜂是目前我国饲养最多的两个蜂种,早在35万年前西方蜜蜂就从东方蜜蜂中进化出来形成了独立的蜂种。它们在外部形态、生理特性和行为方面都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生物学特性。然而,中蜂和意蜂生物学差异的神经生物学机理尚不清楚。

    通过比较两种蜜蜂大脑的不同分区蛋白质组,发现蘑菇体、嗅神经叶和视神经叶三个分区的功能差异也体现在蛋白质组的差异上。蘑菇体上蛋白质的动态变化对突触的塑造和长期记忆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视神经叶上核糖核酸作为第二信使在视觉传导中起重要作用。然而,两蜂种嗅神经叶的蛋白质功能存在显著差异,意蜂嗅神经叶上与突触传导相关的氢离子和氢离子跨膜转运功能加强,而中蜂嗅神经叶中与突触塑造和神经递质长距离传输的微管骨架蛋白功能加强,说明两种蜜蜂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与特定生境相关的嗅觉机制。同时,蛋白质合成和信号转导等与学习和记忆相关的功能在中蜂的嗅神经叶中加强了,说明中蜂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更灵敏的嗅觉机制适应采集零星蜜源的生物学特征。

    蜜蜂所博士研究生孟丽峰为本文的第一作者,李建科教授为通讯作者。

    全文链接:http://www.mcponline.org/content/early/2017/11/29/mcp.RA117.000159.full.pdf+htm

  • 原文来源:http://www.caas.cn/xwzx/kyjz/285022.html
相关报告
  • 《中国科学家揭示视觉拥挤效应的神经机制》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oujie
    • 发布时间:2019-06-24
    • 中国科学家揭示视觉拥挤效应的神经机制. . 日前,采用基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的群感野技术,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方方教授课题组揭示了视觉拥挤效应的神经机制。相关成果6月20日发表于《当代生物学》。 视觉拥挤效应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当一个位于外周视野的目标物体周围有其他物体呈现时,对这个目标物体的辨别会变得困难,这种现象被称为视觉拥挤效应。在过去一百年中,研究者普遍认为视觉拥挤是由于视觉系统缺乏必要的分辨率把目标刺激从旁侧刺激中分离出来,导致被错误的整合。 基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的群感受野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脑成像数据分析方法。它的最大优势是能够获得大脑里每个体素的群感受野位置和大小的信息,分离对不同视野位置反应的体素,精准地考察不同视野位置上刺激的激活。 基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的群感受野技术,研究人员通过一系列实验,发现早期视觉皮层V2的群感受野大小在视觉拥挤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群感受野越小,拥挤效应越弱。 “此次研究使用神经科学的方法首次直接验证了过去关于视觉拥挤效应发生机制的最重要假设,并且确定了V2是视觉拥挤效应发生的关键脑区。”论文第一作者何东军说。 几乎所有视觉刺激都可能引发视觉拥挤,在弱视、黄斑变性、阅读障碍等多种临床疾病造成视觉功能损害后更显重要。“深入探讨视觉拥挤效应的神经机制不仅可以使研究者对视觉系统进行物体识别机制的理解,而且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何东军说。
  • 《研究揭示蜜蜂病毒流行与进化规律》

    • 来源专题: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
    • 编译者:姜丽华
    • 发布时间:2023-02-13
    •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资源昆虫生物学与饲养创新团队和国内其他单位合作,对我国蜜蜂病毒的流行及进化规律进行了深入解析,研究成果发表在《微生物组学(Microbiome)》上。   蜜蜂是重要的传粉昆虫,对维持生态系统平衡、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全球蜜蜂种群数量不断下降,寄生螨、致病病毒等因素对蜜蜂的健康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危机。长期以来,人们对蜜蜂病毒的组成、分布、流行规律以及进化关系缺乏系统性研究和监测。   研究团队采用宏转录组研究方法,对我国2016年至2019年326个蜂场的东方蜜蜂、西方蜜蜂及其寄生螨进行了病毒组研究,明确了我国蜜蜂主产区12种蜜蜂病毒和2种螨传病毒的流行及进化规律。研究发现,我国流行的蜜蜂残翅病毒优势亚型为A亚型,而欧美国家主要流行的B亚型;蜜蜂囊状幼虫病毒以AC亚型为主;蜜蜂西奈湖病毒除存在着与其他国家相同的6种亚基因型外,还存在4种独特的亚型:LSV2、LSV3、LSV4、LSV8。研究发现了蜜蜂ARV1、ARV2、VDV3/5和BMLV病毒新的流行家系。同时,在我国未检出缓慢性蜜蜂麻痹病毒、克什米尔病毒等国外报道的蜜蜂致病性病毒,说明这些病毒未在我国流行或很少流行。值得一提的是,研究还鉴定出23种蜜蜂相关新病毒,并预测其中几种新病毒对蜜蜂可能存在致病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该研究是我国首次采用宏转录组学方法对全国范围的蜜蜂病毒开展研究,首次揭示了我国蜜蜂病毒的多样性、丰度、进化规律,为我国蜜蜂病毒流行和进化研究提供了基线资料,也为有效防控蜜蜂病害、保护蜜蜂健康提供了重要依据。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通讯员 杨宇晖)   原文链接:   https://microbiomejournal.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40168-022-014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