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制造出微型全光纤力传感器》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husisi
  • 发布时间:2020-09-21
  • 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微型全光纤法布里-珀罗传感器,用于测量极小力。这项工作发表在《Optics Letters》杂志上,该传感器是由石英玻璃制成的圆柱体,长度约为800 μm,直径约为105 μm,与人发的直径大致相同。他们通过使用新传感器测量蒲公英种子的硬度或液体的表面张力,实验证明了该传感器拥有约0.6 μN的力感测分辨率,同时拥有约0.6 mN的可明确测量范围。
    微型系统(如微流控系统)通常需要控制和测量作用在小物体上的力。传统的基于微机电系统(MEMS)的力传感器尽管可以提供较高的测量分辨率,但其尺寸,几何形状和电特性在许多应用中受到限制。MEMS系统需要适当的包装,如果没有适当的包装,则MEMS装置也不具有生物相容性,也无法浸入水中,且其几何形状通常只能限于需要电连接的中型芯片的矩形形状。基于锥形超细纤维的法布里-珀罗(FP)传感器利用光纤布拉格光栅( FBG),可以弥补MEMS传感器的不足。但是目前的光纤传感器很少能用于测量极微小的力,且一般对使用环境比较敏感。
    创建全玻璃传感器
    为了开发更通用的微型力传感器,研究人员创建了一种完全由玻璃制成的微型光纤力传感器,该传感器在光纤尖端处形成,带有密封的FP干涉仪(FPI)。他们先前开发出一种复杂的蚀刻工艺,用来制造复杂的全纤维微结构。他们使用这种微加工工艺来创建基于Fabry-Perot干涉仪的传感器,一种由两个平行反射面制成的光学腔。
    它能够与包括导电液体和化学侵蚀性液体在内的各种不同操作环境兼容,不需要额外的包装,并且具有圆柱形状,可以在各种应用中直接使用。具体而言,该传感器传感器由在光纤末端形成的二氧化硅薄隔膜组成。膜片的中心部分延伸到一个硅极中,硅极的末端是一个圆形探针或一个易于施加测力的传感圆柱体。
    整个传感器由石英玻璃制成,呈圆柱形,长度约为800 μm,直径约为105 μm。其特殊之处在于制造使用的二氧化硅玻璃材料中掺杂了特定量的磷。为了使感应膜片足够薄并提升其灵敏度,该薄膜在显微镜下切割并抛光打磨而成。当外力施加到探头上时,磁极使膜片偏转,从而调节FPI的长度。之后使用商用信号探测器在光谱上探测干涉仪的长度。在探测器的可用波长范围内(1529和1568.2 nm之间)可获取背反射光谱。在将后向反射的光功率与波长数据转换为光功率与光频率数据之后,对采集的光谱数据执行离散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DFFT),即可得出需测量的力的大小。
    传感器的末端引入光纤和薄而柔软的二氧化硅膜片来制造微型干涉仪。当外力施加到端部有圆形或圆柱形测力探头的硅胶柱上时,它会改变干涉仪的长度,其精度为亚纳米级。实验表明,该传感器拥有约0.6 μN的力感测分辨率,同时拥有约0.6 mN的可明确测量范围。
    传感器结构的制造方式形成了一个气密腔,可以防止污染,同时可应用于生化环境中。它不仅可以浸入各种液体中,还可以测量正负力,并且在大多数应用中不需要任何额外的包装。
    测量微小的力
    在对传感器进行评估和校准后,研究人员用它来测量人的头发和普通蒲公英种子的杨氏模量(一种硬度的度量)。同时,通过测量从液体中取出的微型圆筒的回缩力,来测量液体的表面张力。
    论文作者Donlagic说:“高分辨率力感测和广泛的测量范围可用于对小物体进行灵敏的操纵和加工,在非常少量的液体上进行表面张力测量以及在细胞水平上操纵或检查生物样品的机械性能。” 同时,他表明,“这种力传感头可以大大减小小至10微米左右,并且可以用来执行各种测力任务。“微型力传感器还可用于创建更复杂的传感器,例如用来测量磁场、电场、确定表面张力、液体流量等。”
    该传感器目前已经可以使用,但是,提高过载的鲁棒性,生产其他形状的探针以及增加小型化的包装都可以进一步扩大潜在的应用范围。研究人员还致力于自动化制造传感器的过程,使其更加实用。

相关报告
  • 《前沿 | 研究人员在室温下制造出量子谐振子》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3-01-16
    • 量子谐振子作为各种场物质的本源,由正反粒子偶极子构成,它的本质是暗物质。作为一种可以控制量子粒子位置和能量的结构,在将来有望用于开发包括OLED和微型激光器在内的各种新技术。 近期,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联合研究团队利用有机微腔产生一种即使在室温下也显示出量子态的极化子。该成果以“Optically trapped room temperature polariton condensate in an organic semiconductor”为题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图 (左)在显微镜下看到的被捕获的量子流体,(右)当流体被困在激光束强度的下降处时量子流体的各个谐振振荡状态的形状(虚线)。 激子 - 极化子是部分物质和部分光的混合粒子,通过半导体微腔内的强耦合结合在一起,在那里它们可以形成玻色 - 爱因斯坦凝聚物。为了制造极化子,研究人员将光限制在一层厚度大概只有一根头发丝的百分之一的有机半导体(用于 OLED 智能手机显示屏的发光材料)中。有机薄层与两个高反镜构成一个三明治结构的微腔。 极化子,就像空气中的水分一样,可以凝结并形成一种液体。研究人员将这种量子液体集中在激光束模式中以控制其特性。这使得它以一系列类似于小提琴弦振动的谐波频率振荡。 而且这些量化振动状态的形状与“量子谐振子”的形状相匹配。 项目负责人之一、圣安德鲁斯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的 Hamid Ohadi 博士表示:“这是我们在量子物理课程中与学生一起研究的教科书问题,也就是量子谐振子。在这之前我们认为需要复杂的冷却方法才能看到这些振荡,但现在看来室温下也可以。”他的同事 Graham Turnbull 教授补充道,“通过研究这种量子振荡器,我们正在尝试如何控制极化子的位置和运动。未来,我们希望能够利用这些知识开发用于环境传感的新型量子技术、OLED 和微型激光器。” Ifor Samuel 教授也是圣安德鲁斯项目团队的一员,他认为,这项研究最引人注目的地方之一是凝聚体偏离激发区域一段宏观距离,导致更长的相干性和比常规高斯激发轮廓低一个数量级的阈值。因此该研究不仅可以应用于激光,还可以用于太阳能电池。”
  • 《首尔科学技术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碳纳米管(CNTs)制造出用于“智能鞋垫”的3D打印纳米管传感器》

    • 来源专题:计量基标准与精密测量
    • 编译者:张宇
    • 发布时间:2025-10-11
    • 为了充分发挥可穿戴生物医学设备的潜力,需要新的材料。用碳纳米管(CNTs)制成的纳米复合材料是最有希望的选择之一,但由于制造方面的挑战,其应用一直难以实现。 近日,首尔科学技术大学的研究人员正在转向一些更高效和便捷的制造方法,如使用光固化成型(VPP)的3D打印技术来克服这些挑战,因为这种方法具有高度的设计自由度和打印精度。在这种方法中,光线被用来选择性地固化和硬化槽中的墨水层,逐步构建一个三维物体。 然而,这也带来了一些挑战——碳纳米管会影响墨水的可打印性和固化特性,而同时实现高拉伸性和电导率是一个主要障碍。 韩国首尔科学技术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已经在最近的一个项目中开始着手应对这些挑战。在朴坤教授和朴顺宰副教授的带领下,该团队利用光固化成型(VPP)3D打印技术制造出了具有高拉伸性和电导率的碳纳米管(CNTs)纳米复合材料。 “我们的新型碳纳米管纳米复合材料专门针对基于VPP的工艺进行了优化,可以制造出高度复杂的3D结构,”Park说。 工程师们首先通过在树脂中添加多壁碳纳米管来制备聚合物纳米复合油墨,浓度范围为0.1%至0.9%。他们利用超声波搅拌混合物以使其均匀分散,然后分析制备好的墨水以确定最佳打印条件。 该团队使用各种墨水通过VPP方法制造出多种测试样品,然后测试了其机械和电气性能以及打印分辨率。测试结果表明,含有0.9%碳纳米管配方的纳米复合材料在性能上达到了最佳平衡——它可以在断裂前拉伸至原始长度的223%,同时仍能实现1.64×10?3西门子/米的电导率,超越了此前报道过的材料。 为了证明实际适用性,研究人员利用优化后的碳纳米管纳米复合材料制造出具有高灵敏度和可靠性能的压阻式传感器。这些传感器被集成到鞋垫中,使团队能够实时监测脚底的压力分布,用于检测不同的动作和姿势。 “开发的智能鞋垫设备展示了我们的碳纳米管纳米复合材料在3D打印下一代高拉伸性和导电性材料方面的潜力,”Pyo说,“我们相信这些材料将成为可穿戴健康监测设备、柔性电子设备和智能纺织品来说将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该项目的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Composite Structures》。(DOI:10.1016/j.compstruct.2025.119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