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十堰发现大片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红椿》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 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3-10-23
  • 2023年10月20日,据央视新闻报道,湖北十堰竹山县竹坪乡仁和寨村近日发现大片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红椿。本次发现的成片野生红椿有60多株,最大株胸径1.3米,树高25米。据村民介绍,这些红椿最早的有50多年的树龄,树心是红色。

    红椿是非常珍贵的乡土树种,树高可达20米以上,木心呈深红褐色,纹理通直,结构细致,花纹美观,质地坚韧,持久微香,防虫耐腐,干燥快,变形小,加工容易,承重性强。同时,红椿也是一味中药材,具有清热燥湿、收涩杀虫等功效。

    在2021年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红椿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 原文来源:https://content-static.cctvnews.cctv.com/snow-book/index.html?item_id=8371448018004291808&toc_style_id=feeds_default&track_id=633032C9-5E34-4102-831B-F3941C1D6E27_719492057293&share_to=wechat
相关报告
  • 《《湖北省珍稀濒危植物野外识别手册》出版发行》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8-01-26
    • 2018-01-24 来源:科研处 王豫兰 大 中 小 .   由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植被生态学学科组首席研究员江明喜博士主编的湖北省第二次重点植物资源调查系列丛书——《湖北省珍稀濒危植物野外识别手册》于 2017年 12月由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湖北省地处中国地势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过渡地带,植物区系具有东西渗透、南北交汇的过渡区域特点,拥有十分丰富、复杂的植物区系成分,包含有许多古老孓遗植物,是中国植物资源和植物种类最丰富的省区之一,也是中国具有东亚特色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野生植物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十分宝贵的自然资源和国家战略资源。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人们对野生植物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野生植物资源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全国高等植物有 4000多种正面临严重威胁,甚至处于濒危状态,如模式标本采自湖北的七子花,已经有 100多年未在湖北发现野生资源。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江明喜、李晓东、吴金清等一批长期从事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研究的科研人员,为帮助社会各界全面了解湖北省野生植物资源,进一步推动野生植物和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工作,经过不懈努力,编撰了《湖北省珍稀濒危植物野外识别手册》。   该书所列物种依据《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全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程规划( 2011-2015)》和《中国植物红皮书:稀有濒危植物(第一批)》中的湖北有分布的种类,以及湖北省分布极其稀少的种类,共 49科 80属 98种(含变种、亚种)。在对每一个物种进行文字介绍的同时,还配有彩色图片,标注了识别特征和保护级别,绘制了县一级的分布图。该书编写体例完整,图文并茂,有助于湖北省野生珍稀植物的科学保护与有效管理。原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所长郑重研究员特为该书作序。   
  • 《湖北十堰发布“十四五”科技规划》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1-12-06
    • 11月26日,记者从湖北省十堰市科技局获悉,该市已印发《十堰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部署开启科技创新发展新征程、构建科技创新新格局、实施科技创新四大专项行动、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强化科技创新保障五大工作,为十堰“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描绘崭新蓝图。   《规划》明确该市“十四五”科技创新的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以服务十堰“经济倍增、跨越发展”为主题,以十堰科技城建设为抓手,强主体、搭平台、聚要素、增投入、优生态,打造国家高新区示范样板和鄂豫陕渝毗邻地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科技强市。   到2025年,该市全社会研究与开发(R&D)经费占GDP比重达到2.5%,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00家,总数突破6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1000家,构建与十堰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创新体系,主导产业科技创新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规划》提出,未来5年,围绕建设“现代新车城、绿色示范市”目标定位,十堰将着力构建“一主带动、两翼驱动、多点联动”的全域科技创新空间格局;围绕“一主三大五新”产业体系,着力推进重点产业技术创新行动;以提升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能力和成果转化协同创新能力为目的,加快推创新平台建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实施创新主体培育行动;瞄准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大力实施科技人才聚集行动;大力发展科技成果转化机构,构建完善的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释放科技创新潜能;推进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完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科研伦理和学风作风建设,营造尊重科学、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   同时,《规划》还从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健全科技创新法规政策体系、加强规划与年度计划的衔接、开展规划评估与动态调整等方面,为“十四五”科技创新工作提供强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