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密克戎新分支或“重拾”感染肺部能力》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22-07-11
  •  7月6日0时起,西安在全市暂时实施7天部分公共场所临时性管控措施。相关负责人在7月5日西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基因测序结果显示阳性感染者此次感染的毒株均为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BA.5.2分支。

      疫情大数据显示,陕西目前确诊感染者17例。7月以来,陕西每日新增确诊均为个位数,为什么仍需要实施暂停堂食、暂停KTV等场所营业的临时性管控呢?这还要从奥密克戎变异株新分支说起。

      除了传播速度更快、病毒载量更高,业内专家向科技日报记者表示,相较于奥密克戎以往变异株,奥密克戎变异株新分支BA.5出现了入侵肺部、具有很强免疫逃逸能力的新情况。

      一位免疫学者对科技日报记者表示:感染过新冠病毒的人仍会再一次感染BA.5,此外,BA.5对肺功能的影响增大,必须密切关注。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医学中心副教授李克峰解释,之前的原始毒株能够利用肺泡细胞有而上呼吸道没有的蛋白入侵人类的肺部,增加重症风险,奥密克戎BA.1失去了这个能力,大多感染上呼吸道,而BA.5又找回了这个能力,“重拾”肺部感染。

      谈及BA.5与BA.5.2的关系,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童贻刚教授向科技日报记者解释,BA.5.2是BA.5的分支,相较BA.5在非S蛋白上有1个氨基酸变异,预估其特性与BA.5差异不大,有模型根据变异序列推算,BA.5.2较BA.5相对增长优势(relative growth advantage)增加20%,但其置信区间较低(8%—32%)。

      逃逸能力强,BA.5防控难

      “今年2月份以来,我国流行的主要毒株是奥密克戎BA.2亚分支系列。”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王文玲此前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介绍,全球病毒基因共享数据分析显示BA.5近期占比上升较快,初步研究认为BA.4和BA.5的传播力和免疫逃逸能力略有增强。

      为什么BA.5分支的免疫逃逸能力强?北京大学谢晓亮院士团队及其合作团队对不同变异分支的S蛋白进行了构象分析(分析钥匙上的纹路),并将其与不同的中和抗体、细胞受体等匹配检测亲和力。研究发现,BA.5上的F486V和L452R突变可成功逃逸多种抗体的识别,未降低对hACE2的亲和力。

      这一发表在《自然》期刊的研究表明,BA.5具有很强的免疫逃逸能力,除了可能对疫苗接种者造成突破性感染,还可以逃逸早期奥密克戎变异株BA.1感染激发的抗体。

      也就是说,BA.5凭借在刺突蛋白486、452等位点上的变化,不仅能打开人细胞上的“锁”,还更好地逃避了人体内中和抗体的“截获”。这一变化将使得防控难度有所增加。

      “找回”入肺能力,BA.5或提高重症率

      由于大多感染上呼吸道,奥密克戎早前分支(BA.1、BA.2)的感染者多为轻症。新近的研究却发现,BA.5分支能够感染肺泡细胞。

      一项由东京大学、京都大学、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等27家科研单位联合发表的研究显示,BA.4、BA.5对人类肺泡细胞有着比BA.2更强的感染能力。

      为什么奥密克戎变异株能够找回此前已经失去的肺部感染能力呢?

      李克峰解释,这与人体细胞表面的一种蛋白TMPRSS2相关,这种蛋白存在于在肺泡细胞表面,是否能感染肺部,取决于能不能利用好这一蛋白。奥密克戎早前分支并不能很好地和TMPRSS2结合,而现在BA.5对TMPRSS2的结合力增加了,继而感染肺部。

      多项研究表明,TMPRSS2被业界认为是治疗流感病毒与冠状病毒感染的潜在靶点。这一跨膜蛋白“放行”,病毒就能通过膜融合方式进入宿主细胞。

      BA.5的变异使其重新打通了“膜融合”的分子机制,前述研究的动物试验也证明,BA.5比BA.2更具致病性。

      这一结论可得到一定程度的验证。不久前的数据显示,随着BA.5感染者的增加,以色列新冠患者中有170人重症,较一周前上升95.4%。

      西安市相关负责人在介绍此次引发西安疫情的BA.5.2分支时表示,其感染病例的CT值低,传染性强,西安市当前疫情形势严峻复杂,引起社区续发传播风险高。

      针对如何防控的问题,前述免疫学者对科技日报记者表示,BA.5.2的CT值低意味着感染者病毒载量大,载量大代表体内病毒数量多,易传播,同时也易被检出。因此,适当的核酸检测策略可以实现社会面传播前的有效控制。

      截至记者发稿,北京市对7月5日通报的感染者1至3进行基因测序,结果显示病毒均属于奥密克戎变异株BA.5.2分支,传播链条清晰,来源明确,疫情总体可控。

  • 原文来源: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22-07/07/content_538101.htm?div=-1
相关报告
  • 《奥密克戎病毒株较德尔塔更易感染人类支气管》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1-12-20
    • 香港大学(港大)12月15日公布,港大医学院研究团队发现新冠病毒的变异病毒株奥密克戎较德尔塔更易感染人类支气管,但于肺部的感染力较弱。 自2007年起,港大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香港科技园免疫与感染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陈志伟和病理学系临床教授黎国思已使用人体呼吸道的外植体培养物应用于病毒研究,是次研究亦利用这项技术来了解奥密克戎的传播力和致病程度。 研究团队成功分离出奥密克戎,并与德尔塔及原始病毒株于人类呼吸道组织进行感染比较。团队发现,奥密克戎比德尔塔及原始病毒株于人类支气管组织的复制更快,感染24小时后,奥密克戎的病毒量比德尔塔及原始病毒株多近70倍。相反,奥密克戎比原始病毒株于肺部组织的复制能力则低近10倍,这表示致病程度可能较弱。有关研究成果现正于医学期刊接受同行评审。 陈志伟表示,需要注意的是,病症严重程度不只取决于病毒的复制能力,还取决于人体对感染的免疫反应,这可能导致失控的炎症反应。即使奥密克戎本身的致病性可能较低,但其极高的传播能力或可引致更多重症及死亡。参照港大医学院团队最近的研究指出奥密克戎有能力逃避新冠疫苗或曾经感染新冠病毒者所产生的免疫力,可见奥密克戎的整体威胁可能非常显着。
  • 《Nature:奥密克戎在小鼠和仓鼠中不会引起严重的肺部疾病》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2-02-24
    • 当南非科学家在2021年11月宣布他们发现了导致COVID-19的冠状病毒SARS-CoV-2的一个新变体时,他们还报告了两个令人担忧的细节:一是这种新变体的基因组与以前的任何变体都有明显的不同,与2019年出现的原始病毒相比,它包含了几十个变异;二是这种称为奥密克戎(Omicron)的新变体正在像野火一样蔓延。世界需要迅速了解针对COVID-19的免疫力---无论来自疫苗接种还是先前的感染---以及治疗方法对这种新变体的抵御能力。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在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医学院医学教授Michael S. Diamond博士的领导下,来自多个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立即开始研究SARS-CoV-2的这种新变体。在几周内,他们得到的数据显示Omicron变体一个混合体:它可以抵抗大多数基于抗体的治疗方法,但它不太能够引起严重的肺部疾病,至少在小鼠和仓鼠中是这样。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SARS-CoV-2 Omicron virus causes attenuated disease in mice and hamsters”。 Diamond说,“Omicron变体展示出病毒的内在致病性---它引起疾病的能力---只是你在大流行病的背景下必须考虑的一个因素。Omicron变体的致病性较低,但它并不是没有致病性。它仍然可以引起严重的疾病,并且仍然会杀死人。当有大量的人在短时间内被感染时,即使只有一小部分人得了重病,它仍然足以使卫生保健系统不堪重负。再加上我们的许多抗体疗法已经失去效力,会出现我们在这个冬天看到的危机。” Diamond与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医学院病理学与免疫学副教授Jacco Boon博士以及SARS-CoV-2病毒进化评估(SARS-CoV-2 Assessment of Viral Evolution, SAVE)项目的同事们合作,研究Omicron变体导致严重疾病的能力。SAVE项目是由美国国家过敏与传染病研究所(NIAID)建立的,旨在快速描述新出现的变体,并监测它们对COVID-19疫苗、治疗和诊断的潜在影响。 Omicron疫情首先在南非达到了顶峰。来自该国的早期报告已显示,巨大的感染浪潮之后是令人惊讶的小规模住院和死亡潮。这一令人鼓舞的消息表明,与以前的变体相比,Omicron可能导致更温和的疾病。但是南非和美国的人口是非常不同的。南非的人口更年轻,疫苗接种率更低,但先前的感染率更高,而且高危健康状况的模式也不同。目前还不清楚美国是否会走与南非相同的道路。 为了将这种病毒本身的作用与平均年龄和预先存在的免疫力等人口因素分开,Boon、Diamond及其同事们研究了感染Omicron变体的动物。他们在四个品系的小鼠和两个品系的仓鼠中测试了来自三个人的Omicron变体。为了进行比较,他们用SARS-CoV-2的原始毒株或2020年秋季在南非出现的Beta变体感染了不同的动物组。Beta变体在2020年在南非引起了一波大规模的感染,然后蔓延到全球。与感染其他变体的人相比,感染了Beta变体的人更有可能成为重病患者并需要住院治疗。 与感染原始毒株或Beta变体的动物相比,感染Omicron变体的动物体重减轻,鼻子和肺部中的病毒更少,炎症水平更低,呼吸功能丧失更少。 Boon说,“Omicron变体在我们测试的每种COVID-19疾病的啮齿动物模型中都比较温和。这表明它在人类身上引起严重疾病的能力也较弱,尽管我们不能确定,因为人类显然与小鼠和仓鼠非常不同。但是它可能比较温和并不意味着它是无害的。人们仍然每天都在住院和死亡,所以继续采取预防感染的措施很重要。” 与此同时,Diamond也开始研究Omicron变体抵抗基于抗体的治疗方法的能力。这种导致COVID-19的病毒利用它的刺突蛋白进入宿主细胞内部。由于刺突蛋白对这种病毒的重要性,美国使用的所有COVID-19疫苗和基于抗体的治疗方法都靶向这种蛋白。Omicron变体的刺突蛋白基因有30个突变,足以让科学家们担心一些抗刺突蛋白抗体可能会对Omicron变体非常不同的刺突蛋白失效。 这些作者测试了当时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授权用于治疗或预防COVID-19的所有抗体---包括阿斯利康公司(AstraZeneca)、赛尔群公司(Celltrion)、礼来公司(Eli Lilly)、再生元(Regeneron)公司和Vir生物技术公司(下称Vir公司)生产的抗体,以测试它们阻止Omicron变体感染细胞的能力。他们对这些抗体的每一种在单独使用时以及它们被批准的组合使用进行了测试。 其中的大多数抗体对Omicron的效力远远低于对原始病毒的效力。许多抗体完全失效。只有Vir公司的抗体,即所谓的sotrovimab,保留了中和Omicron变体的能力。这方面的数据在今年1月发表在Nature Medicine期刊上,从而提供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许多基于抗体的COVID-19疗法无法帮助感染Omicron的人(Nature Medicine,2022, doi:10.1038/s41591-021-01678-y)。由于Omicron在今年1月份成为主导变体,几乎占了美国所有的COVID-19病例,FDA撤销了对除sotrovimab之外的所有基于抗体的COVID-19疗法的授权。 参考资料: Peter J. Halfmann et al. SARS-CoV-2 Omicron virus causes attenuated disease in mice and hamsters. Nature, 2022, doi:10.1038/s41586-022-044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