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23年瑞典学术出版费用细分及变化趋势》

  • 来源专题:科技出版市场动态监测
  • 编译者: 崔颖
  • 发布时间:2024-07-07
  • 瑞典国家图书馆负责监督瑞典高等教育机构(HEI)在瑞典的学术文献和开放获取出版方面的支出。概述在向开放获取学术出版系统过渡期间产生的出版总成本。

    瑞典国家图书馆于2017年开始起草学术出版的总成本。今年公布的数据涵盖2023年数据。出版的总成本以图表和可下载数据的形式呈现,以便用户访问和使用。2023年,瑞典高等教育机构的出版总成本至少为7.99亿瑞典克朗(SEK)。

    图1 2017-2023年学术出版总成本(百万瑞典克朗)

    1. 向开放获取出版系统过渡

    目前正在进行的过渡(见图2),有许多不同的付款渠道,这意味着出版商可能会为同一篇文章获得多次费用。部分是通过研究人员的出版成本,部分是通过从高等教育机构获得增加的订阅费,尽管出版商投资组合中的开放获取文章的比例增加,那么订阅费应该下降。出版商争辩,他们不断增加新的期刊和新的内容,以此解释成本的增加。

    在开放获取学术出版成本有增无减的情况下,稳定向开放获取出版系统的过渡。实现即时开放获取理想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将支付渠道从订阅融资重新引导到出版费用融资。目前,从研究到出版商的总成本尚无透明的总体情况。

    图2 当前付款流程

    2. 学术出版成本研究

    出版基于Stephen Pinfield等人撰写的一篇文章《混合开放获取环境中的“出版总成本”:与订阅相结合资助期刊文章处理费用的制度方法》。本文强调需要分析和理解学术出版总成本的重要性。这里的概念包括:

    1)开放获取文章的出版成本

    2)订阅费

    3)用于处理出版费用的行政资源补充费用

    当英国选择通过混合出版方式开放获取时,英国研究部长创造了“出版总成本”一词。部长强调,需要与订阅费的出版成本(以及管理费用)挂钩的可持续供资模式。Pinfield的研究表明,当出版成本通常是在个人层面支付,而订阅由学术机构集中支付,或由全国财团支付时,收集出版成本的统计数据是困难的。管理费用差异很大,通常包括处理研究人员的问题。一些组织声称,如果管理出版成本继续增加,他们将需要招聘新员工,而另一些组织则认为需要重新分配任务。由于行政费用差异很大,这些费用被排除在更广泛的分析之外。最终,该研究表明,出版成本占总支出的10%,订阅费占90%。

    Stuart Lawson等人认为,必须能够评估学术出版中的付费流以系统的方式进行,并且结果必须是开放获取的。由于缺乏这样的概述,研究人员及其组织发现更难在获取出版物方面争论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数据收集往往会给研究人员带来负担的风险相抵触,并伴随更多的管理工作,这表明图书馆应该能够代表研究人员完成这项工作。

    3. 结论和进一步研究。

    2018年,瑞典国家图书馆根据国际惯例,重点汇编了可以在国家层面收集的学术出版信息。与此同时,他们确定了缺少哪些信息,并启动了额外收集这些信息的计划。因此,大约4.46亿瑞典克朗的总成本应被视为低于实际数字。

    在2019年的拨款指示中,瑞典国家图书馆还被赋予了报告高等教育机构学术出版总支出的任务。除上述举措外,瑞典国家图书馆还计划通过新的国家图书馆网站报告支出情况。

  • 原文来源:https://www.kb.se/samverkan-och-utveckling/oppen-tillgang-och-bibsamkonsortiet/open-access-and-bibsam-consortium/cost-of-scholarly-publishing.html
相关报告
  • 《STM国际科技出版趋势2027》

    • 来源专题:数智化图书情报
    • 编译者:程冰
    • 发布时间:2023-05-17
    • 4月28日,国际科学技术和医学出版商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cientific,Technical and Medical Publishers,简称STM协会)公布了今年的国际科技出版趋势2027(STM Trends 2027),主题是——升级(Level Up)。 今年的主题选择了“蛇和梯子”(原名:Moksha Patam)这个2000多年前源于印度的游戏。这个游戏被用来比喻万物的双重性,即先进与挑战共存、善恶之间互存、进步和挫折并存。游戏的目的是教导孩子们美德和恶习、命运和欲望、因果报应的道理。所有的善行都能让我们向上爬升(梯子),而邪恶则会使我们下滑(蛇),降级并重新投胎。 今年的焦点放在出版商面临挑战和潜在回报的六个关键领域。这些领域围绕着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开放研究(Open Research)、数字身份(Digital Identity)、协作(Collaboration)、社会责任(Social Responsibility)和研究诚信(Research and Integrity)展开。每个关键领域都与推动学术交流发展密切相关的六个项目有关,在追求推进可靠研究的过程中,相关活动可以给玩家提供奖励或惩罚的机会。 六个关键领域 障碍+回报 游戏玩法的核心是六个关键领域,我们认为这些领域在未来三至五年对学术交流具有极大的影响。每个关键领域都带来自己的障碍和回报。 人工智能提供了从海量数据或文本语料库中开发假设或识别模式的重大机会。它甚至可以提供工具来加速研究处理,或支持将想法转化为文本。然而,这些工具也带来了挑战,即如何从自动生成的文本中检测作者的原创性作品。 与数字身份相关的趋势,需要检查访问内容或服务的人的真实性,并确认作者的身份。验证从事学术活动的人的有效性非常重要。出版商当然不想出版一篇不存在或未参与项目的作者写的论文。在这种情况下,数据隐私和读者匿名性同样重要。组织可能会遭受黑客攻击,用户可能会受到数字监视。 社会责任正渐渐地融入到创造和传播的过程中,支持着一个重视所有科学过程相关人员和影响人员福祉的生态系统。这包括来自少数族裔群体的参与、包容性以及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概述的全球问题的认识。它在出版商如何从事工作方面也有实际的影响,比如编辑委员会的多样性和对初步职业工作者的支持。 开放研究和开放科学对于科学产出的可复制性和可重复性至关重要。分享、多样性以及可持续性都是重要的元素。基于FAIR原则,理想情况下,产出将更容易进行验证、重复使用,因此建立信任。然而,在这种环境下,版本记录的混淆可能会导致不同版本的混淆。连接的“分解文章”的各种元素可能会变得无法管理。 在许多情况下,协作至关重要,因为科学交流过程涉及众多利益相关者,该过程需要反映如何支持每个利益相关者在众多利益相关者中寻求实现这些目标。建设基础设施的努力很少会在没有一系列合作伙伴的情况下进行或成功实施。我们社区中有许多努力和组织支持协作,例如NISO、Crossref、SNSI和文章共享框架。 每一个趋势都是协同工作来支持研究诚信的,这是推动科学值得信赖性的元素。各利益相关方都有兴趣避免虚假论文、论文厂和操纵产出的陷阱。出版商力争透明化撤稿和同行评审。通过像COPE这样的组织参与推进伦理学工作也可以支持推进研究诚信。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所有人都可以成为可信研究的监护人。 去游戏! 今年的趋势报告不仅是图,更是可以实际动手玩的游戏,STM提供了可以下载的棋盘、棋子贴纸、一套规则以及记分本样本。怎么玩每个玩家可以使用多个棋子,并可以选择在掷骰子后前进哪一个,以从梯子中获得最大的好处并尽可能避免蛇。我们希望每个人都能到达终点并获胜。有些人比其他人走得更快,并因此赢得奖励积分。还有一些人在领域中行进得更慢;每个人都可以在旅程中收集奖励积分。或者由于落入惩罚点而失去积分。这款游戏旨在成为启动对话的工具;如果玩家落在6 个关键领域之一的核心位置,请花些时间与其他玩家讨论该主题。这是一个多利益相关者的竞技场,协作至关重要。 学术交流的竞争环境有许多不同类型的参与者。尝试将它们全部包含在游戏中。一起工作。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协作是我们活动中的一个基本要素。 来源: https://www.stm-assoc.org/trends2027/
  • 《中国-世界高等教育趋势报告(2023)》

    • 来源专题:数智化图书情报
    • 编译者:徐宏帅
    • 发布时间:2024-01-17
    • 2024年1月3日,麦可思发布《中国-世界高等教育趋势报告(2023)》 报告聚焦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变化趋势,以及全球大学颇具启发性的实践,旨在给正在探索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中国高校带来启发。 报告提到多项等中国高教趋势事件。具体如下: 01 急速膨胀的高校机构掀起“瘦身”潮 研究显示,改革开放至2016年,样本高校的内部管理机构总数增长了四倍多。当急速膨胀的高校内设机构制约学校发展时,改革成为高校推进内部治理现代化要直面的问题。近年来多所大学启动内设机构的“撤”“并”“转”。专家指出,高校内设机构改革要从上至下、从体制到机制、从制度到流程进行全面改造,且一定是要刀刃向内,要进行利益的分配和调整,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机构的精简和合并。 02 学部建设之风吹到地方高校 高校推行学部制改革渐成趋势。该举措能够突破传统学科限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有利于解决单一学科难以克服的“卡脖子”问题,促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前该趋势已有向地方高校传导的态势。 03 各地大力度撤销停招过热专业 在多地启动的2023年度普通高校本科专业设置工作中,明确支持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同时严格控制部分布点较多专业增设,包括电子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赫然在列。除了从严控制艺术类专业设置外,2023年多地还提到控制教育类专业新增布点。 04 专硕三年成新规 近几年陆续有一批高校出于培养质量方面的考虑,将专硕学制延长至3年。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较2023年减少了36万人,这是自2015年以来考研报名人数的首次下跌。有观点认为,一方面学制延长使读研成本增加,另一方面研究生就业压力也在增加,这显示读研投入产出比下降,而报考人数下降或与此有关。 05 财政依赖是问题 高校找钱成必须 研究指出,样本地方高校收入最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占比为54.08%;其后是学费、住宿费等非税收入,占比为26.09%;科研收入和其他创收收入(包括非学历教育进修、技能培训等教学活动收入、捐赠收入等)合计占比不足两成,存在办学经费来源过于单一的风险。为此,高校经费筹措“做加法”,不断拓展和提高其他经费来源支持,例如推动科研成果和技术服务转化、吸纳更多社会捐赠等。 报告中世界高教趋势事件具体如下: 01 大学撤销使用禁令拥抱ChatGPT ChatGPT 2022年首次公开亮相时,OpenAI的首席执行官就曾预测,它的重要性“将超过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和互联网革命的总和”。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下,包括牛津、剑桥、哈佛在内的多所全球顶尖大学相继撤销ChatGPT使用禁令,但随之而来的学术诚信、数据及隐私安全问题亦需探寻解决之法。 02 AI自适应学习崛起 人工智能驱动的自适应学习平台在高等教育领域正日益受到关注和应用。这些平台通过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实用性和便捷性的学习体验,同时也将不断优化其学习路径,提高其学习效果并改善学习体验。未来,人工智能驱动的自适应学习平台有望为高等教育领域带来更为深远的变革。 03 关停潮下大学变革“吸金”模式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当前日本少子化正在以超出教育界预想的速度发展,或将导致超200所大学因缺少生源而倒闭。作为生育率“世界倒数第一”的韩国,在招生荒的影响下,至少有55所韩国地方大学面临倒闭危机。2025年,美国也将迎来备受关注的“入学悬崖”,这会对美国许多高校造成严重打击。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危机,许多大学变更运营模式,例如创新学术项目、使收入来源多元化、加强对非传统学习者的关注以谋求发展。 04 “大学无用论”再起 对大学价值的质疑加剧 在英美等国,“大学无用论”的论调近年来屡见不鲜,特别是在全球经济衰退、就业压力加剧的当下,对此观点的讨论越发热烈。质疑声中,高校更需迎难而上、创新破局。 05 重塑归属感成疫情后优先事项 全球范围内多所高校的领导者均认为,疫情后帮助学生重返成功的过程中,重塑归属感是关键。长时间居家学习切断了学生与大学之间的联系,在校时光和参加日常活动的机会明显减少,大大地削弱了在校生对学校的归属感。疫情期间学习的孤立经历将“归属感”重新推到了大学的最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