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法加三位科学家获2018诺贝尔物理学奖》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dingxq
  • 发布时间:2018-10-09
  • 北京时间10月2日下午5时52分,20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获奖者为美国科学家阿瑟·阿什金(Arthur Ashkin)、法国科学家热拉尔·穆鲁(Gerard Mourou)和加拿大科学家唐娜·斯特里克兰(Donna Strickland)。获奖理由是表彰3人在激光物理学领域所作出的开创性发明。

    阿瑟·阿什金已经96岁,是迄今年龄最大的获奖者。唐娜·斯特里克兰是55年来首次有女性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从而将该奖项的女性获奖者增至3人。

    20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被授予“激光物理学领域开创性的发明”,其中一半奖金授予美国贝尔实验室科学家阿瑟·阿什金,因其在“光学镊子及其在生物系统中的应用”领域所做的工作;另一半奖金由法国巴黎综合理工学院科学家热拉尔·穆鲁和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科学家唐娜·斯特里克兰共同分享,以表彰他们在“产生高强度、超短光脉冲方法”方面的工作。

    今年获奖的发明给激光物理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极其微小的物体和令人难以置信的快速过程正从一个新的角度被观察到。先进的精密仪器正在开启尚未开发的研究领域以及大量的工业和医疗应用。

    阿瑟·阿什金于1922年在美国纽约出生在纽约布鲁克林长大。他到哥伦比亚大学读书,在那里还做一名技术人员为美国军方的雷达设备制造磁控管。在大二时,他应征加入二战,但导师席德·米尔曼(Sid Millman)打了个电话,把阿什金列入了“征兵预备队”,得以让阿什金在剩余的战争时期继续在实验室工作。1952年从康奈尔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阿瑟·阿什金发明了一种光学镊子,可以用激光手指抓取粒子、原子、病毒和其他活体细胞。新工具让阿什金实现了科幻小说中的一个古老梦想——利用光的辐射压力移动物体。他成功让激光将小粒子推向光束中心,并将它们固定在那里。光学镊子由此被发明。1987年,阿什金取得了重大突破,他用镊子在不伤害活细菌的情况下捕获了它们。他立即开始研究生物系统,现在光学镊子已被广泛用于研究生命的机制。阿什金在贝尔实验室长达40年的卓越职业生涯中,发现了如何让激光推、拉和抓住微小物体,如小介电粒子、细胞和DNA等生物分子。

    巴黎综合理工学院名誉教授热拉尔·穆鲁于1944年出生在法国阿尔贝维尔,1973年获得博士学位。唐娜·斯特里克兰于1959年出生在加拿大贵湖,1989年从美国罗彻斯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热拉尔·穆鲁在2012年获得法国荣誉军团勋章和2016年弗雷德里克·艾夫斯奖章之后,今年又获得了美国物理学会的荣誉,被授予阿瑟·伦纳德·肖洛激光科学奖(Arthur L. Schawlow Award),以表彰他在基础科学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即利用激光在推进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及其与光的相互作用的知识方面所做的杰出贡献。

    穆鲁和学生唐娜·斯特里克兰是被称为啁啾脉冲放大(CPA)技术的共同发明人。该技术使短激光脉冲放大到极高的峰值功率成为可能,可达到万亿瓦级(1012瓦)。它彻底改变了激光科学领域,并在物理学的不同分支中找到了新的用武之地,包括核物理和粒子物理。它还适用于医学领域,在眼科和白内障屈光手术方面取得了新进展。他们的革命性文章发表于1985年,并且构成了斯特里克兰博士论文的基础。

    无数的应用领域还没有完全开发出来。但即使是现在,这些著名的发明也让人们能够以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最佳精神在微观世界中上下求索——为人类带来最大的利益。

    三位女性获奖者

    从1901年到2018年,女性共获得诺贝尔奖物理学奖3次。

    其他两次分别为玛丽·居里和皮埃尔·居里分享了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一半奖金,原因是“他们对亨利·贝克勒尔教授发现的辐射现象进行联合研究”。

    玛丽亚·格佩特-梅耶和汉斯·延森获得了196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一半奖金,以表彰他们“对核壳层结构的相关发现”。

  • 原文来源: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8/10/418289.shtm
相关报告
  • 《三位科学家获颁2019年度邵逸夫奖》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oujie
    • 发布时间:2019-09-29
    • 9月25日晚,2019年度“邵逸夫奖”颁奖典礼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讲座教授爱德华·史东(Edward Carroll Stone,右一)获得天文学奖;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玛利亚·杰辛(Maria Jasin,左二)荣获生命科学与医学奖;前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米歇尔·塔拉格兰(Michel Talagrand,左一)荣获数学科学奖。图为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右二)为三位科学家颁奖并合照。“邵逸夫奖”是按照邵逸夫先生的意愿而设,于2002年11月成立,共设有三个奖项:天文学奖、生命科学与医学奖和数学科学奖,每项奖金120万美元。 2019年度邵逸夫奖颁奖礼25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三位科学家分别获颁天文学、生命科学与医学及数学科学奖,以表彰其在学术、科学研究或应用上取得的突破成果,且有关成果对人类生活产生深远影响。当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以主礼嘉宾身份出席颁奖礼并为获奖科学家颁奖。 天文学奖颁予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大卫·莫里斯物理学讲座教授和特别项目副校长爱德华·史东(EdwardCStone),以表彰他领导旅行者项目。该项目在过去40年间,改变社会对4颗巨行星和外太阳系的了解,开展了探索星际空间的任务。 生命科学与医学奖由美国康奈尔大学威尔康奈尔医科研究生院教授和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成员玛丽亚·杰辛(MariaJasin)获得,以表彰她证明脱氧核糖核酸中定点双链断裂会刺激哺乳动物细胞的基因重组,奠定并直接引至能编辑哺乳动物基因组特定位置的工具的产生。 数学科学奖则颁予前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米歇尔·塔拉格兰(MichelTalagrand),以表彰他研究集中不等式、随机过程的上确界和自旋玻璃的严谨结果。邵逸夫奖设有三个奖项,分别为天文学、生命科学与医学及数学科学奖。该奖2002年11月宣告成立,自2004年开始,每年颁奖一次,奖金为120万美元。奖项由已故香港影视巨子邵逸夫设立,旨在表彰在学术、科学研究或应用上取得突破成果,且该成果对人类生活产生深远影响的科学家。由2004年至今,在近80位邵逸夫奖得主中,已有12位获颁诺贝尔奖。
  • 《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 97岁“锂电池之父”等三位科学家获奖》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oujie
    • 发布时间:2019-10-10
    • 当地时间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约翰·B·古迪纳夫(John B. Goodenough)、斯坦利·威廷汉(M. Stanley Whittingham) 和吉野彰(Akira Yoshino)美英日三人获得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表彰他们对锂离子电池方面的研究贡献。 John B. Goodenough是锂电池之父,他使锂电池体积更小、容积更大、使用方式更稳定,从而实现商业化,同时开启了电子设备便携化进程。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机械工程系教授,97岁高龄。 获奖人简介 约翰·B·古迪纳夫(John B. Goodenough) 1922年7月25日,古迪纳夫教授在美国出生,现年97岁。1943年,他在耶鲁大学获得数学系学士学位。二战之后,古迪纳夫于1952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1952到1976年,古迪纳夫在MIT的林肯实验室工作,主要进行关于内存的材料物理研究。1976年,古迪纳夫进入牛津大学任教授并作为无机化学研究负责人。1986年起,古迪纳夫在德州大学奥斯丁分校担任教授,继续从事能源材料的研究。 吉野彰(Akira Yoshino) 1948年1月30日,吉野彰教授出生于日本大阪,现年71岁。吉野教授于1970年从京都大学工学部石油化学科毕业,1972年获工学硕士学位,2005年获大阪大学工学博士学位。1972年,吉野彰进入旭化成工业株式会社,1994年担任AT&T技术开发部长,1997年担任旭化成工业株式会社离子二次电池事业推进室室长。2005年至今,吉野教授担任旭化成工业株式会社吉野研究室室长。 M·斯坦利·威廷汉(M. Stanley Whittingham ) Whittingham 教授现就任于东北化学能源储存中心(NECCES),美国宾厄姆顿大学能源前沿研究中心(EFRC)。他与 John B. Goodenough 在锂电领域取得开拓性研究,2015 年被汤森路透预测为诺贝尔化学奖的候选人。 Whittingham 教授于 1971 年获得 ECS 电化学学会颁发的青年学者奖,2004 年获得 ECS 电化学学会颁发的电池研究奖,并因其对锂电池科学和技术的贡献而于 2006 年当选为 ECS 电化学学会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