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是全世界一半以上人口重要的蛋白质来源,超过5600万人从事或依赖渔业生产活动。但气候变化正开始破坏支撑这一主要食物来源的复杂而相互关联的生态系统。由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布伦环境科学学院博士后Christopher Free带领的科学家,发表了一项调查,研究海水变暖如何影响渔业生产力。该研究结果已发表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
该研究调查了38个地区124种物种的历史丰度数据,约占全球报告捕鱼量的三分之一。研究人员将这些数据与海洋温度记录进行了比较,发现8%的人口明显受到气候变暖的负面影响,而4%的人口则受到了正面影响。总的来说,损失大于收益。
研究表明,这些地区的鱼类对温度上升的反应影响最大。同一地区的物种往往以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同一科属的鱼类对气候变化的反应方面也表现出相似之处。研究人员推断相关物种具有相似的特征和生命周期,赋予它们类似的优势和弱点。
在研究从1930年到2010年鱼类食物供应情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时,研究人员发现日本海、北海、伊比利亚海岸、黑潮流和凯尔特-比斯开大陆架生态区的生产力损失最大。另一方面,受益最大的地区是拉布拉多-纽芬兰地区、波罗的海、印度洋和美国东北部。
Free还强调,海洋变暖只是影响海洋生物和依赖海洋生物产业的众多过程之一。海洋酸化、氧气水平下降和栖息地丧失也将影响海洋生物。为了充分了解气候变化将如何影响鱼类种群和依赖鱼类的人们的生计问题,有必要进行更多的研究。
(冯若燕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