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智能餐饮机器人团体标准发布》

  • 来源专题:食品安全与健康
  • 编译者: 杨娇
  • 发布时间:2025-03-19
  • 近日,海淀区发布全国首个面向具身智能技术在厨房烹饪、餐饮等细分场景的技术规范及团体标准《餐饮设备智能烹饪机器人系统通用技术要求》(T/ZSA 288-2024)。

      这一AI领域团体标准,首次以标准的形式正式定义在餐饮和厨房烹饪场景中的“具身智能技术”,明确包含该技术的机器人系统研发、操作、运维等重要参数及性能要求。内容涵盖了智能烹饪机器人系统的总体架构、技术要求、智能化要求和运营维护等多个方面,广泛适用于餐饮服务经营者、集中用餐单位食堂、其他生活服务场景的智能烹饪机器人及机器人系统的研制、生产、检验、验收和运营维护等环节。

      当前针对智能烹饪设备,特别是具身智能等新型人工智能技术的烹饪类设备及系统,国内外均缺少普遍的技术规范与标准化要求。为了弥补这一空白,在海淀区市场监管局、中关村科学城、中关村标准化协会等部门的支持下,具身智能应用创新企业联合多家上市公司、行业上下游企业与合作伙伴以及创新研究机构研究制定了《餐饮设备智能烹饪机器人系统通用技术要求》。

      在此次团体标准制定的过程中,海淀区市场监管局结合食品安全方面法律法规要求对企业进行了全程指导。“在制定智能餐饮机器人团体标准的过程中,我们参考引用了8个食品安全方面的国家标准,确保具身智能技术赋能传统餐饮行业迭代升级的过程中,同步实现食品安全方面的合规要求,让监管和规范为产业发展‘助力领跑’。”海淀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也将持续支持企业参与创新场景的通用技术规范与团体、地方及国家标准的讨论、撰写与制定等工作,通过标准创新,支持海淀企业在国际竞争的舞台上绽放光彩。”

  • 原文来源:https://scjgj.beijing.gov.cn/zwxx/scjgdt/202503/t20250317_4036310.html
相关报告
  • 《阿里云发布“智能汛情机器人”,5G巡逻机器人在哈机场上岗》

    • 来源专题:装备制造监测服务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20-07-27
    • AI“朋友圈”扩容 张江再添机器人谷   7月11日,索道投资与张江集团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形成服务机器人生态联盟,助力打造“AI+机器人”公共服务平台,共同促进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升级,携手共建科创生态。同时,会上透露,机器人产业在张江科学城的最新布局:打造机器人谷。   据悉,双方将依托张江集团丰富的科创土壤和索道投资雄厚的产业资源,共建服务机器人生态联盟,双方将致力打造“AI+机器人”公共服务平台,不定期邀请相关企业在张江科学城举办论坛和路演活动,共同推动“AI+机器人”的融合发展,有效推动AI应用在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中的重要影响力和示范效应。   疫情致日本棒球比赛用机器人当球迷   据外媒报道,在东京举办的日本职业棒球联盟(NPB)福冈软银鹰队对阵乐天金鹫队的比赛现场上,原本空无一人的看台上出现了数十个机器人球迷。   前谷歌机器人主管打造出能够灵活延伸的辅助机器人   据外媒报道,在过去的三年里,由谷歌前机器人主管Aaron Edsinger博士领导的一个团队一直在秘密研制一种辅助机器人--Hello Robot。这款机器人已经从隐形状态对外展示出它的第一个成果--延伸研究版(Stretch Research Edition)。Stretch是第一个能在家里或工作场所轻松操作的移动机械手,并且还可以放在汽车的后面在项目地点之间运输,Stretch的底座看起来像一个机器人吸尘器,上面则安装有一根超一米的杆,中间配有一根可伸缩手臂。   据悉,延伸研究版目前的售价为17950美元。   Nature重大突破!史上最刚的机器人化学家!8天工作172个小时!   7月16日——利物浦大学的研究人员建造了一个智能移动机器人科学家,它可以24-7小时工作,自己进行实验。   这是这类机器人中的第一个机器人科学家,它可以自己决定接下来要做什么化学实验,并且已经发现了一种新的催化剂。   它有和人相似的尺寸,在标准的实验室工作,可以和人类研究人员一样使用仪器。   然而,与人类不同的是,这个400公斤重的机器人有着无限的耐心,可以在10维空间思考,每天工作21.5小时,只在充电时需要停下来。   智利将使用自主研发智能机器人协助疫情救治   近日,一款由智利大学科研人员研发的专门用于对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进行医疗护理的智能机器人成功完成临床测试,将于7月20日起正式投入智利全国的疫情救治工作。这款可移动式远程遥控机器人装有双向摄像头和触摸式屏幕,能够实现医患直接对话与问诊。   目前,拉美多国在抗疫工作中都广泛使用了智能技术,而智利则将是该地区首个使用自主研发相关智能机器人的国家。   埃夫特成功登陆科创板   7月15日,埃夫特成功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截至收盘,公司股价为30.98元/股,涨幅达387.87%。   招股书显示,公司此次发行价格为6.35元/股,发行股份数为13044.68万股,募资8.28亿元。发行成功后,将投入募集资金43692.50万元用于下一代智能高性能工业机器人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投入募集资金33447万元用于机器人核心部件性能提升与产能建设项目,投入募集资金36403万元用于机器人云平台研发和产业化项目。公司称,若此次实际募集资金小于上述项目投资资金需求,缺口部分由公司以自筹方式或者银行借款方式解决。   阿里云发布“智能汛情机器人”   7月17日,阿里云已研发完成“智能汛情机器人”,开始在部分受灾地区试点应用。据阿里方面介绍,这款机器人由阿里云提供技术支持,基于达摩院智能外呼平台开发,通过智能语音问答能了解受灾情况、受灾人数、转移安置人数、房屋受损数量和物资求助情况等信息。其并发量可达5000以上,且可随需求扩容,相当于5000名工作人员同时拨打电话开展调研工作,1小时可完成10万个智能调研。   5G巡逻机器人在哈机场上岗   对5米以内的人员可实时测温   近日,黑龙江省公安厅机场公安局引进的 5G 警用巡逻机器人在哈尔滨机场上岗。该机器人不仅可以按照事先设定的路线对机场各角落进行消毒,还能利用红外线对 5 米以内的人员进行实时测温,并识别过往人员是否佩戴口罩。   这款名为 “ 千巡警用巡逻机器人 ” 是目前黑龙江省内第一款用于测体温的巡逻机器人,可一次性测量 10 个人的体温,温度误差在 0.3 摄氏度以内。对于体温超过预警值或没有规范佩戴口罩的人员,机器人可以现场通过高音播报发出告警和提醒。此外,该机器人搭载了 5 个高清摄像头,能实现全景无死角巡逻和固定点位值守,红外热成像等各类监测数据也会实时传送到后台。该机器人还兼备远程对讲、可视化指挥、24 小时全天候监测等功能。
  • 《中国机械联机器人分会发布智能机器人十大发展趋势》

    • 来源专题:智能制造
    • 编译者:icad
    • 发布时间:2025-06-16
    •  2025年6月11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器人分会在南京2025智能机器人发展大会上发布了智能机器人十大发展趋势。 01感知和认知:孤立传感器到融合认知   从孤立传感器到融合认知的进化,将突破单一模态信息的局限性,实现机器人对物理世界的全息化理解。类人的多模态环境感知与本体感知信息的深度融合,形成机器人“身体-环境”的具身统一认知,从而与决策控制有机协同,通过构建对物理和社会环境因果变化规律准确理解的世界模型,支持机器人“感知-想象-推演-决策”的作业闭环。 02决策与执行:执行预设任务到自主决策   机器人的智能化发展正经历从“执行预设任务”向“自主理解与决策”的深刻转变。多模态感知决策动作大模型通过融合分析海量生产数据,构建检索增强系统,将大幅提高机器人复杂决策能力。同时探索复杂交互下的精细作业技能学习与高效生成模型方法,构建混合专家模型系统,与大模型形成大小脑分层智能决策执行体系,实现机器人稳定长程的自主决策与精细操作的高效执行。 03数据采集:人工采集到多样生成   智能机器人的高效学习依赖于数据生态的革新,传统人工采集的方式已无法满足模型训练对大量高质量数据的需求。海量的视频数据与高质量遥操作、运动捕捉数据的混合增强,以及物理引擎驱动的大量的超真实仿真数据增强,将大幅扩充机器人数据生态规模。 04控制架构:云边端协同部署和群体智能   控制架构开始进入云边端协同部署和群体智能进化阶段。分布式云边端协同架构借助AI+ 5G/6G +物联网技术,实现机器人集群的知识共享与进化学习。云端负责全局策略优化,边缘节点处理实时推理,终端执行具体任务,形成高效算力调度体系。机器人集群可通过动态共享经验提升整体作业效率,边缘计算则保障本地化数据处理的实时性与隐私性,支撑更多实时性要求高的应用场景。 05本体设计:软硬件协同   传统机器人本体设计聚焦于刚性执行机构的运动性能,结构本身缺乏深度集成的智能传感器与嵌入式算力单元,使其无法成为具身智能技术的有效物理载体。因此,需要突破传统硬件范式,软件与硬件协同设计,对本体进行深层次智能重构,使机器人更好的融入AI生态、适应复杂非结构化环境。如多智能传感器与本体深度融合、AI计算边缘芯片在机器人内部或近端的高度集成、机器人适应性与灵巧性的创成式设计等。 06人形机器人:从单一任务到多任务   人形机器人软、硬件系统的技术加快突破与迭代,云端智能提供场景理解与复杂决策支持,边缘计算保障实时响应与安全控制,本体则执行精细操作任务,加速向工业、生活服务、医疗康复、特种作业等多元领域探索,逐步从单一功能执行者向复杂任务协作者的角色转变。 07开发生态:硬件模块化与软件平台化   智能机器人产业的生态竞争已从单一技术比拼升级为体系架构竞争,硬件模块化与软件平台化生态正在逐步形成,通用技术底座架构与能力组件市场的加速构建将有力的推动我国智能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与应用落地,形成集群性产业竞争优势。 08商业模式:产品售卖到价值共创   创新的技术突破为智能机器人的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从传统的产品售卖逐渐向价值共创范式转变。设备租赁、效能分成、能力订阅的RaaS(机器人即服务)模式形成商业落地,更为庞大的平台企业+垂直企业的商业生态共创体也正在逐步形成。 09安全:物理安全防护到系统安全体系   智能机器人的安全挑战已从传统的物理安全防护升级为覆盖硬件可靠性、算法鲁棒性、数据隐私性、行为伦理性的系统性工程。随着机器人渗透至医疗、养老、工业等众多高风险场景,从被动防护到主动安全,从单点合规到生态共治,从算法安全到技术信任,将覆盖功能安全,信息安全等多个领域。 10行业治理:伦理法规、标准和认证   智能机器人标准、安全认证、人机权责划分、数字身份、数据隐私保护等成为重点。随着智能机器人应用场景拓展,未来需进一步完善监管体系,平衡技术创新与社会风险,确保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机器人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