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氢能计量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4-18
  • 4月15日,国产首台直管结构70兆帕压缩氢气加气机检定装置验收发布。据介绍,该技术成果完全由我国自主研发,填补了国内空白。其成功研发标志着我国在氢能计量领域取得突破,为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关键性技术支撑。


    安全保障、氢气计量、成本控制为加氢站建设运营面临的三大难题,是关乎我国氢能产业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目前,我国急需整合计量、安全、认证等相关技术资源,形成体系完备的氢能产业计量与质量安全检测保障方案,开展相关示范和应用推广。

    大连检验检测认证集团(以下简称大检集团)通过“揭榜挂帅”方式立项,对加氢站中用于贸易结算的氢气流量计、加氢机等量值溯源关键技术开展研究。

    大检集团党委委员、科技委主任杨鑫新介绍,经国内权威机构检测,直管结构压缩氢气加气机检定装置具有压力灵活切换、无线智能监测、高度集成便携及防爆安全等级高等特点。该装置解决了当前70兆帕压缩氢气加气机无法量值溯源的问题,进一步规范了加氢站的合规运营,确保氢气贸易结算的公平公正,为绿色氢能、低碳减排等新兴领域提供精准的计量技术支撑。

    该研发项目负责人于斌介绍,直管结构70兆帕压缩氢气加气机内部工艺管线采用直管结构,兼容35兆帕和70兆帕两种工作压力,这种设计方式更加适合高压气体。同时,该装置能兼顾使用便捷和降低成本的要求,其设计符合电器设备分类中的最高防爆等级要求,可解决现场使用弱电设备的安全问题。

  • 原文来源:https://www.cnenergynews.cn/guangfu/2025/04/16/detail_20250416209583.html
相关报告
  • 《我国科学家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7-18
    •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以其制备简单、成本低和效率高的优势在新型光伏技术领域迅速崛起。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按照器件结构可分为正式和反式两种结构,相比于正式结构,反式结构器件因制备工艺更加简单、可低温成膜、无明显回滞效应、适合与传统太阳能电池(硅基电池、铜铟镓硒等)结合制备叠层器件等优点,受到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关注。但仍然存在开路电压与理论值差距较大、光电转换效率仍然偏低等应用瓶颈。 在纳米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5CB932200,钙钛矿型太阳电池的基础研究)的支持下,北京大学朱瑞研究员、龚旗煌院士与合作者展开研究,针对反式结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光电转换效率上存在的瓶颈,提出了“胍盐辅助二次生长”方法,开创性地实现了钙钛矿薄膜半导体特性的调控,显著降低了器件中非辐射复合的能量损失,在提升器件开路电压方面取得了突破,首次在反式结构器件中获得了超过1.21V的高开路电压(材料带隙宽度~1.6eV)。同时,在不损失光电流和填充因子等性能参数的情况下,显著提高了反式结构钙钛矿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实验室最高效率达到21.51%。经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认证,器件的光电转换效率高达20.90%,是目前反式结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器件效率的最高记录。该结果为提升反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器件效率、推进该类新型光伏器件的应用化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可进一步拓展到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以及钙钛矿发光器件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和商业价值。相关成果6月29日在线发表在《科学》杂志上。
  • 《我国在液氢大规模制备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9-26
    • 9月25日,我国首套氢膨胀5吨/天氢液化系统正式发布。该系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101所、航天氢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制,8月18日成功产出液氢,是我国在液氢大规模制备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将助力液氢大规模应用的工业化进程,为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实现“双碳”目标提供重要技术和装备基础。 据技术人员介绍,该系统攻克了氢克劳德循环氢液化工艺流程设计等5大关键核心技术,在满工况运行过程中,各工艺设备运行稳定,各项性能指标均优于设计值,是继2021年9月2吨/天氦膨胀制氢液化冷箱研制成功之后,在氢液化领域的又一里程碑式成果。 液氢是实现氢能高效储存运输,推动我国实现绿色低碳发展、能源战略转型目标的重要途径。氢克劳德制冷循环氢液化流程是未来大规模氢液化系统的主要工艺路线,该系统的成功运行提升了我国液氢工业生产领域技术和装备的自主可控能力,将为更大规模氢液化系统的开发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