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在纸基芯片检测环境微囊藻毒素取得进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liguiju
  • 发布时间:2023-11-08
  • 近年水华、赤潮现象频发,监测藻类及其代谢物浓度对于水质监测意义重大。微囊藻毒素是一类具有强烈促癌作用的环状寡肽肝毒素,在众多蓝藻毒素中其毒害能力最强,致病机理是通过抑制肝细胞中蛋白磷酸酶的活性,诱发细胞角蛋白高度磷酸化,致使哺乳动物肝细胞微丝分解、破裂和出血,同时还会对动物的肾脏等器官作用导致生理病变。然而以往开发出的多种检测微囊藻毒素的方法复杂且昂贵,因此,先进的荧光纳米传感器在检测微囊藻毒素方面表现出巨大的潜力。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陈令新团队李博伟研究员、齐骥博士等在构建痕量环境非荧光物质的检测技术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研究成果“基于纸基芯片的分子印迹非荧光微囊藻毒素间接荧光检测策略”(Molecular imprinting-based indirect fluorescence detection strategy implemented on paper chip for non-fluorescent microcystin)发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荧光纳米传感器因其在化学、生物学检测中的简便、灵敏和高通量而备受关注,是分析化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由于微囊藻毒素不能增强/猝灭量子点的荧光发射,难以直接荧光检测,团队利用电荷转移效应和分子印迹技术开发了一种通用的间接荧光传感策略,用于高灵敏、高选择性、快速检测微囊藻毒素。在该策略中,以微囊藻毒素作为模型分析物设计间接荧光传感机制,用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薄膜包裹铁酸锌纳米颗粒(ZnFe2O4@MIPs)作为模拟猝灭剂,并与荧光量子点结合制备功能化纸基芯片。在识别过程中,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印迹空腔不仅充当捕获微囊藻毒素分子的结合位点,还作为连通铁酸锌纳米颗粒和荧光量子点之间电子转移的唯一途径,在微囊藻毒素存在情况下,印迹空腔被微囊藻毒素所占据,阻碍了铁酸锌纳米颗粒和荧光量子点之间电子转移,从而导致量子点荧光强度恢复。本研究首次设计了“可滑动夹”型纸基芯片,无需样品前处理,构建了在复杂环境下痕量、高效检测微囊藻毒素的多功能平台,并应用于无锡太湖实际水样中的微囊藻毒素快速灵敏检测(检测限为0.43 μg/L,时间为20 min)。该策略是对荧光惰性类目标物的高灵敏检测的一种重要尝试。
     该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项目的支持。文章通讯作者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宋金明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陈令新研究员。

    文章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3-42244-z

  • 原文来源:http://www.yic.cas.cn/ky/kydt/202310/t20231027_6910097.html
相关报告
  •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所在基于微流控纸芯片的环境与生物分析研发取得系列进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20-06-10
    • 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给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同时,生物分析与医学诊断技术可直接造福人类健康与疾病治疗。目前,环境与生物分析都亟需更低成本、高效率、快速即时的分析传感方法。微流控纸芯片的发展为构建新型分析平台提供了思路,尤其是在环境监测和医学诊断方面,纸基装置的低成本、高效便捷等优势有利于快速分析检测,因此,纸基微流控芯片的发展成为近年来分析传感科学研究关注的重点之一。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海岸带环境分析监测与生态修复”研究团队陈令新、李博伟等为提高基于微流控纸芯片的传感装置在环境与生物分析中的分析效率、选择性、灵敏性,提升纸芯片装置上合成与分析全过程的可操作性,研究基于先进功能材料的纸基传感机制,探索了荧光传感、电化学传感以及比色传感机制在纸芯片平台上的构建,研究设计了一系列低成本、便捷化、灵敏性、选择性的快速分析方法与纸芯片装置,并用于环境与生物分析应用研究,在微流控纸芯片的环境分析、生物分析与器件化方面获得了系列进展。 环境分析方面,在团队的分子印迹技术发展优势基础之上,将微流控纸芯片平台与分子印迹荧光传感技术相结合,进一步拓展纸基移动阀设计,构建旋转式荧光传感纸芯片,实现了海水与湖水环境中,重金属离子、藻蓝蛋白、酚类污染物的选择性、灵敏性的多通路样品检测。同时,利用纸芯片配合团队研发的手持式比色分析仪器,实现了多通路重金属离子的比色检测(Analytical Chemistry, 2018,90,11827-11834;Sensor and Actuator B-Chemical, 2017, 251, 224-233;ACS Sensors, 2017, 2, 243-250 ; Sensor and Actuator B-Chemical, 2020, 305, 127462 ;中国科学-化学,2020,50,463-475)。 生物分析与临床诊断方面,团队首先研制了旋转式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纸芯片,利用旋转阀控制方便操作,完成了纸基多通路的复杂夹心式免疫分析洗涤过程。进一步采用电化学方式,结合移动阀设计,在纸芯片平台上构建生物分子印迹聚合物,形成了一种基于可移动阀纸装置原位合成分子印迹聚合物的无抗体生物标志物的电化学分析策略,实现了人体血清中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的临床分析。在利用纸芯片离心全血获取血清方面也进行了研究,受拉力与绳驱动离心机的启发,将手动离心方式与旋转阀纸基免疫分析方法集成于一个纸芯片上,构建了同时具备全血离心功能与免疫分析功能的微流控纸芯片,配合智能手机或便携式比色分析仪器,在一个纸芯片上实现了从全血离心到免疫分析结果呈现的全过程。研制该芯片用于人体血液中癌胚抗原与甲胎蛋白两种肿瘤标志物的分析,并在临床应用实验和重复性考察上达到较好的效果。(Biosensors & Bioelectronics, 2019, 142 ;Analytical Chemistry, 2017, 89, 5708-5713; Analytica Chimica Acta, 2018, 1007, 33-39 ;Biosensors & Bioelectronics, 2020,接收)。 纸芯片器件化方面,该团队首先研发了灵活控制纸基平台流体开关的纸基移动阀,并进一步扩展成为书页式移动阀,更为灵活可拆卸更换,并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在纸芯片制作方面,利用新型廉价的高聚物材料,作为纸芯片疏水屏障的构建材料,实现了纸芯片上有机溶液的输送通道的构建,并为纸芯片的制作提供了更廉价的可能,该新型材料制作的纸芯片,在构建纸芯片在环境致病菌的检测方面得到较好的应用验证。进一步将纸基与3D打印芯片结合,形成混合微流控装置系统,利用该微流控系统器件检测了H2S对癌细胞的影响。发现持续暴露于低浓度H2S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来抑制癌细胞SMMC-7721的生长,此外还发现癌细胞中有两个气态分子H2S和NO存在串扰,它们在癌细胞中形成具有生物活性的中间多硫化物。(Analytical Chemistry, 2017, 89, 5708-5713;ACS Sensors , 2018, 3, 1789-1794 ;Sensor and Actuator B-Chemical, 2020, 303, 127213 ;ACS Sensors, 2020, 5, 464-473 ;)。 相关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Grant No. 2016YFC14007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Grant No. 41776110, 21976209),、烟台市科技发展计划(2015ZH087)的支持。
  •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在海洋监测装备研制及产业化推广取得进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24-01-31
    • 技术水平先进、精度高、环境适应性和可靠性高等已成为海洋监测装备研制的发展趋势。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陈令新团队通过多年的基础研究积累,突破了近海介质复杂、高盐度梯度、高浊度条件下快速检测技术瓶颈,开发了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原理-新方法-新技术”海洋生态环境要素监测系统。通过微系统、微流控等微纳米科技攻关,采用插拔式模块化设计,研制了海水营养盐、重金属、藻类识别、总磷、总氮等多台(套)原位、走航监测系统,实现了一台仪器 30 分钟 5 种营养盐快速监测。2023年6月完成海水营养盐CNAS校准认证;2023年7月参与由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组织的海水水质自动监测系统测试,圆满完成设备线性、检出限、零点漂移、精密度、准确度、跨度漂移、盲样、加标等8项测试,测试结果满足测试方案中规定的性能测试指标要求,可用于长期原位监测;2023年9月,完成了与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联合编制的海洋行业标准《海水营养盐原位自动分析仪现场比对方法》验证试验。 走航营养盐系统体积小、便携、可适用不同场景、不同类型科考船的走航式海水营养盐在线监测系统,该系完成NO2-N、NO3-N、PO4-P、NH4-N、SiO3-Si 等5种营养盐的快速分析检测,参加了“创新一”渤海—北黄海综合调查、国家基金委共享航次计划黄河口重大科学实验研究调查、广西北部湾海域的航次调查。2023年6月,在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的验证下,分别进行了包含检出限、示值误差和测量重复性在内的CNAS校准工作,以及包含五项营养盐的测量范围、检测时间和废液量等性能指标在内的第三方性能测试。测试结果满足校准规范要求。 陈令新团队的“研发-测试-应用-改进-提升”的仪器研制创新思路,为国产海洋观测仪器装备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开拓了新模式,促进了海洋环境分析、监测关键技术、多参数在线监测系统等的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