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利纳西普上市申请获NMPA受理》

  • 来源专题:生物医药
  • 编译者: 杜慧
  • 发布时间:2023-11-24
  • 11月13日,华东医药宣布,注射用利纳西普(ARCALYST®,Rilonacept)上市申请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正式受理,用于治疗成人和12岁及以上儿童的冷吡啉相关的周期性综合征(CAPS),包括家族性寒冷型自身炎症综合征(FCAS)和穆-韦二氏综合征(MWS)。

    注射用利纳西普是重组二聚体融合蛋白,可阻断白细胞介素-1α(IL-1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信号传导。该产品最早由Regeneron Pharmaceuticals, Inc.研发,并于2008年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商品名为ARCALYST®,用于治疗冷吡啉相关的周期性综合征(CAPS),包括家族性寒冷型自身炎症综合征(FCAS)和穆-韦二氏综合征(MWS)。2020年,FDA批准其用于治疗IL-1受体拮抗剂缺乏症(DIRA)。

    2017年,Kiniksa从Regeneron获得了注射用利纳西普的许可。Kiniksa开发该产品用于治疗复发性心包炎(RP),这是一种自身炎症性的心血管疾病,主要症状表现为胸痛。在Kiniksa的开发下,注射用利纳西普于2019年获得FDA突破性疗法认定,用于治疗复发性心包炎。2020年,FDA授予注射用利纳西普用于治疗心包炎(包括复发性心包炎)的孤儿药认定。2020年,欧盟委员会授予注射用利纳西普用于治疗特发性心包炎的孤儿药认定。2021年3月,注射用利纳西普获得FDA批准,用于治疗复发性心包炎,是目前FDA批准的第一款也是唯一一款适用于12岁及以上人群的治疗复发性心包炎药物。根据Kiniksa披露的数据,2023年1-9月,注射用利纳西普产品净收入约为1.62亿美元。

    因冷吡啉相关的周期性综合征是罕见病,病情日益加重且在中国目前无有效治疗药物,2018年,注射用利纳西普被纳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发布的《临床急需境外新药名单(第一批)》。2023年1月,注射用利纳西普被CDE纳入优先审评品种名单。2023年9月,国家卫健委等部门联合发布的《第二批罕见病目录》收录复发性心包炎(RP)。

    转自华东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官方微信公众号

  • 原文来源:https://www.eastchinapharm.com/
相关报告
  • 《普利制药注射用更昔洛韦钠获批上市》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8-06-05
    • 6月4日,海南普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近日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签发的注射用更昔洛韦钠的《药品注册批件》(批件号2018S00173),该品种为公司同步申报中国和欧盟注册的双报品种。 药品基本情况 药品名称:注射用更昔洛韦钠 剂型:注射剂 规格:0.5g 申请事项:国产药品注册 注册分类:原化学药品第6类 申请人:海南普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受理号:CYHS1201787琼 批件号:2018S00173 药品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83121 审批结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有关规定,经审查,本品符合药品注册的有关要求,批准注册,发给药品批准文号。注册标准、说明书及标签照所附执行。 药品的其他相关情况 注射用更昔洛韦钠适用于:1.治疗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适用于治疗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包括艾滋病患者)发生的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2.器官移植患者预防巨细胞病毒疾病预防可能发生于有巨细胞病毒感染风险的器官移植受者的巨细胞病毒病。 据米内网数据,2017年中国城市公立医院、县级公立医院、城市社区中心以及乡镇卫生院(简称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更昔洛韦注射剂销售额为4.12亿元,同比去年增长2.65%。 注射用更昔洛韦钠0.5g是公司同步申报中国和欧盟注册的双报品种,已于2014年02月获得荷兰上市许可、2014年04月获得德国上市许可、2016年12月获得法国上市许可、2017年02月获得英国上市许可,并于2016年9月获得药品审评中心的优先审评审批资格。2018年5月23日该产品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药品注册批件。
  • 《国产红斑狼疮新药泰它西普,上市申请获CDE受理》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9-11-14
    • 11月13日,CDE官网显示荣昌生物自主研发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类新药注射用泰它西普上市申请获得CDE正式承办受理。 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结缔组织病。从发病机制上看,主流观点是认为遗传因素、环境因素、雌激素水平等各种因素相互作用下导致患者体内B细胞过度增生,产生大量的自身抗体,并与体内相应的自身抗原结合形成相应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在皮肤、关节、小血管、肾小球等部位,然后在补体的参与下,引起急慢性炎症及组织坏死。或者抗体直接与组织细胞抗原作用,引起细胞破坏,从而导致机体的多系统损害。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红斑狼疮各类型中最常见(约占70%)也是最严重的一种,临床表现多样,包括大面积的红色皮疹、发热、疼痛、肾脏损害、呼吸和神经系统受累等等。SLE多发于青年女性,发病年龄以20~40岁最多,传统治疗预后相对较差,随着治疗技术的改善,10年生存率从低于50%逐渐提升到60%~70%,但是好的治疗药物仍然有限,临床需求远未得到满足。 目前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药物主要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疟药、及生物制剂等。现有药物长期使用会导致感染、骨质疏松、糖尿病和高血压等不良反应,所以临床仍迫切需要新的药物上市。 泰它西普是一款TACI-Fc融合蛋白,具有全新的药物结构和双靶点作用机制,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多种自身免疫疾病。泰它西普能同时抑制BLyS和APRIL两个细胞因子。而BLyS和APRIL是B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关键因子,该因子的过度表达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多种B淋巴细胞相关的自身免疫疾病的重要原因,抑制BLyS/APRIL能更加有效地降低机体免疫反应,达到治疗自身免疫疾病的目的。 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III期临床研究表明,泰它西普高剂量组治疗组48周狼疮应答指数(SRI-4)显着高于安慰剂对照组(79.2%vs32.0%),到达主要终点。 另外,血清指标等次要终点结果与有效性结果相符,支持主要临床重点结果。泰它西普在安全性方面也表现优异,病人耐受性良好。泰它西普有望成为满足系统性红斑狼疮巨大临床需求的一个first-in-class创新生物药物,给中国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 此前,泰它西普通过了美国FDA进行Ⅱ期临床试验(IND)许可,荣昌生物将启动针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 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病率为70/10万人。中国大约有患者100万人,全球约有患者50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