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 大型血统网络揭示了阿瓦尔族群的社会习俗》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 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4-27
  • 2024年4月24日,马克斯·普朗克进化人类学研究所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Nature杂志发表了题为Network of large pedigrees reveals social practices of Avar communities的文章。

    从公元 567-568 年阿瓦尔时期开始,来自欧亚草原的人口在喀尔巴阡山盆地定居了约 250 年。通过对考古基因组学(424 人)和同位素的广泛取样,结合对四个阿瓦尔时期墓地的考古学、人类学和历史背景的分析,研究人员得以详细描述这些族群的基因组结构及其亲属关系和社会习俗。

    研究人员展示了一组利用古代 DNA 重建的大型世系,跨越九个世代,包含约 300 个个体。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严格的父系亲缘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父系和女性外婚是常态,多生育伴侣和叔娶嫂制结合很常见。没有近亲结婚的现象表明,这个社会世世代代都保持着对祖先的详细记忆。这些亲缘关系习俗与以往历史资料和人类学研究中有关欧亚草原社会的证据相吻合。对按血统 DNA 连接的身份网络分析表明,族群之间的社会凝聚力是通过女性外婚来维持的。最后,尽管没有出现重大的祖先变迁,但研究人员分析的分辨率使我们能够检测到因其中一个地点的族群更替而造成的遗传不连续性。这与考古记录的变化相吻合,很可能是当地政治调整的结果。

  • 原文来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4-07312-4
相关报告
  • 《甘蔗耐盐基因调控网络机制获揭示》

    • 来源专题:耕地与绿色发展
    • 编译者:张毅
    • 发布时间:2025-03-27
    • 近日,广东省科学院南繁种业研究所研究员王勤南团队与福建农林大学研究员高三基合作,在甘蔗野生种质资源割手密AP85-441中鉴定到24个液泡H+-焦磷酸酶(H+-PPases,VPP)基因,而ScVPP1过表达的拟南芥转基因植株具有显著的耐盐性。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植物细胞报告》(Plant Cell Reports)。 甘蔗是一种重要的糖料作物,蔗糖占我国食用糖的90%以上。我国甘蔗种植优势区如广东、云南、广西等区域的耕地盐碱化趋势日益严重。利用现代分子育种技术筛选关键基因,提升植株的离子稳态调控能力对培育耐盐碱甘蔗新品种至关重要,但对甘蔗耐盐关键基因调控机制的缺乏限制了基因编辑的精准性。 因此,深入挖掘耐盐相关关键基因位点,揭示甘蔗耐盐基因调控网络机制,对甘蔗产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团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下,研究揭示了甘蔗耐盐基因调控网络机制。 该研究表明,VPP基因参与植物对非生物胁迫的响应,但其在甘蔗中的功能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筛选鉴定并从甘蔗品种新台糖22中克隆出了ScVPP1基因的全长cDNA,该序列氨基酸与AP85-441的同源基因SsaVPP21同源性高达99.48%。在新台糖22中,NaCl和ABA处理显著上调了ScVPP1基因在叶片、根和茎组织中的表达,但仅在NaCl胁迫处理下,转染ScVPP1质粒的酵母细胞生长速率明显高于对照。与野生型相比,在过表达ScVPP1的转基因拟南芥品系中,NaCl处理提高了种子的萌发率和成活率,但ABA胁迫并不影响种子活力。 该研究结果表明,ScVPP1基因的过表达显著地提高了植物的耐盐性,该基因可作为甘蔗耐盐基因关键位点,为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培育高耐盐性甘蔗新品种提供重要的基因资源。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21203/rs.3.rs-5260129/v1
  • 《Nature | 将模型单元映射到视觉神经元揭示了社会行为的群体代码》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5-26
    • 2024年5月22日,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在 Nature 期刊发表了题为Mapping model units to visual neurons reveals population code for social behaviour的文章。 在动物身上观察到的丰富多样的行为是通过感觉处理和运动控制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为了理解这些感觉运动转换,建立模型不仅可以预测神经对感觉输入的反应,还可以预测每个神经元对行为的因果关系。 该研究展示了一种新的建模方法,通过预测由十多个神经元细胞类型的系统扰动引起的行为变化,来识别深度神经网络内部单元与真实神经元之间的一对一映射。该研究介绍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敲除训练”,它涉及在训练过程中干扰网络,以匹配行为实验中真实神经元的扰动。研究人员应用这种方法来模拟黑腹果蝇雄性在复杂的、视觉引导的社会行为中的感觉运动转换。视觉叶和中央脑交界处的视觉投射神经元形成了一组离散通道,先前的研究表明,每个通道编码一个特定的视觉特征来驱动特定的行为。该研究的模型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视觉投射神经元的组合,包括那些涉及非社会行为的神经元,驱动雄性与雌性的互动,形成了丰富的种群行为代码。 总的来说,该研究的框架将各种神经扰动引起的行为效应整合到一个单一的、统一的模型中,提供了从刺激到神经元细胞类型再到行为的地图,并使未来的大脑接线图能够合并到模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