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持续推进半岛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建设》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2-03-05
  • 3月3日,从山东省人民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该省凭借在海上风电发展建设领域的独特优势,聚焦渤中、半岛北、半岛南三大片区,着力推进海上风电规模化开发、协同发展高端装备产业,打造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

    山东省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处处长刘学军在发布会上透露,山东综合施策,将启动平价海上风电项目建设,试点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融合发展,探索海上风电项目与其他开发利用方式分层立体开发;推动装备产业融合聚集发展,布局引进整机、叶片、塔筒等大型海上风电装备制造项目,打造中国海上风电国际母港等基地,引进落地一批“龙头型”企业,打造海上风电装备全产业链条。

    山东半岛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是山东省“十四五”期间重点布局发展的四大清洁能源基地之一,此外还包括鲁北盐碱滩涂地千万千瓦级风光储输一体化基地、鲁西南采煤沉陷区光伏基地、外电入鲁通道可再生能源基地。

    规划显示,到2025年,山东力争可再生能源消费总量达4600万吨标准煤,发电装机容量9000万千瓦以上,年发电量1200亿千瓦时左右、省外来电中可再生能源电量450亿千瓦时以上,消费总量、装机容量、电量三项指标均实现较2020年翻一番。

相关报告
  • 《山东半岛南3号海上风电机组吊装完工》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12-14
    • 近日,随着德建号施工船将最后一台风机第三只叶片与轮毂在百米高空精准对接,山东首批海上风电示范项目——国家电投山东半岛南3号海上风电项目风电机组全部吊装完工。这是继11月28日山东半岛南4号海上风电项目风电机组吊装完工后,山东海上风电项目再次传来的捷报。蔚蓝大海,波涛澎湃,58台风机迎风列阵,即将进入全容量并网发电。 据悉,国家电投山东半岛南3号海上风电项目,位于海阳市南侧海域,场区中心离岸42公里,水深约31米,是国内目前单桩基础水深最深、单机容量最大的大型海上风电场之一。项目总装机容量30.16万千瓦,建设58台单机容量5.2兆瓦风电机组,年发电量8亿千瓦时,可有效替代标煤2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62.4万吨,计划2021年底前全容量并网发电。 东方风来,半岛潮涌。聚焦海洋强省建设目标,山东坚定不移将海上风电作为经略海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重要板块,科学布局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研究制定配套推进政策,加快半岛南3号、南4号海上风电两大试点项目建设,力促2021年底前全容量建成投运。 抢抓施工机遇期。针对海上风电“抢装潮”、施工窗口期少、作业环境复杂、高空深水作业风险大等诸多挑战,国家电投山东分公司采用一人一战位、一机一方案、一吊一总结“三个一”施工方式,以“人盯证”“人盯货”“人盯船”三盯措施,加速办证、订货、施工作业,高质高效按期完成各个工程节点。 5月14日,首根风机基础沉桩;6月22日,首台海上风机吊装;9月2日,海上升压站吊装就位;9月11日,陆上集控中心受电一次成功;9月29日,首批风机并网发电;11月17日,58台风机基础沉桩完工;12月5日,全部风机吊装完工……艰辛鏖战200余天,“年内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即将实现。截至目前,项目完成35台风机并网,累计发电量3000多万千瓦时。 勇于创新求突破。项目坚持创新驱动引领,以创新提质量,以创新保安全。创新采用4腿导管架型式吊装方案,使全省最大5200吨“钢铁心脏”——海上升压站,仅用24小时便完成发货、运输、吊装;创新“一机一策”,量身精准施工,首次在30米以上水深海域使用坐底式安装船吊装作业,创出单月吊装17台风机、单台风机吊装最短用时16小时等多项新纪录;创新采用高压并联电抗器对海缆容性无功补偿,成功解决外径263毫米220千伏47千米长海缆远距离电力输送难题;国内首创采用吸气式烟感系统和高压细水雾消防系统,为项目安全高效运行提供重要保障。 智慧赋能提质效。除拥有全省最大的“钢铁心脏”,项目还有自主可控、海陆一体的“最强大脑”——海上风电智能一体化监控平台。平台集云计算、数据流治理、大数据中心于一体,采用先进传感设备,通过对叶片、海缆、塔筒等在线监测,实现运营自动化、智能化;应用大数据分析、移动互联、船舶人员定位、气象预测等现代技术,实时掌握机组运行状态、机组降容预警等信息,为项目安全高效、智能运行等提供数据支撑。投运后,项目组织效率可提高20%,发电量提升1%左右。 风劲扬帆正当时。下一步,山东将加速渤中、半岛北、半岛南三大片区海上风电资源开发,全力打造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同时,重点推进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融合开发试点,推动全省海上风电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力争“十四五”期间,实现海上风电开工1000万千瓦、建成500万千瓦目标。
  • 《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多能互补综合能源基地首批项目并网发电》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12-27
    • 12月21日,山东电建一公司承建的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多能互补综合能源基地首批项目——华能陇东基地庆阳风光综合新能源示范项目首批项目成功并网发电,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该项目位于甘肃省东部、庆阳市西北部环县境内,地处中国第七大沙漠——毛乌素沙漠边缘,是国家首批“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之一,是华能陇东能源基地首批百万千瓦风光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华能陇东能源基地首批百万千瓦风光项目风电装机76万千瓦,山东电建一公司承担其中B2项目91台4.2兆瓦风机的基础施工、风机安装、箱变基础及安装等工作以及C2项目35KV集电线路施工。 项目也是国内首个风光同场(同集电线路)设计的新能源场站,先实现风光两种能源互补,再按照装机容量同步配置多种形式的储能,有助于提高项目运行的可靠性、灵活性,保障新能源消纳。针对当地风资源特点,项目安装4兆瓦以上风力发电机组,既提高了当地风资源利用效率,也减少了占地面积,极大地保留了原始地貌。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山东电建一公司全面贯彻“均衡绿色施工”理念,加强项目履约督导,深入推进标准化建设,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月”“制度执行建设年”等活动,加大大型基地项目全过程管控,统筹“人、机、料、法、环”等要素,锁定目标、挂图作战,克服点多面广、温差大等不利因素,与政府、业主、监理等单位统筹协作,项目部多次获得现场优秀项目部流动红旗,按期实现并网发电,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 针对当地黄土高原地貌特征,项目部创新陆上新型风机基础设计及施工,同等地质条件下风机基础施工效率提高20%以上,风机基础永久占地面积节约40%以上,为国内大规模风电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据悉,华能陇东能源基地是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光火储输”多能互补绿色智慧综合能源基地,规划装机规模超1000万千瓦,计划“十四五”期间全部建成投产,通过特高压线路每年向山东输送电力240亿千瓦时,建成后将有效促进东部省份绿色低碳发展,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公司承建的正宁2×1000兆瓦调峰煤电项目也位列其中。 项目并网后,预计每年可生产绿电22.71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煤6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67万吨,可以满足近78万个家庭一年的用电量,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环保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