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岛时代发生在热带岛屿和大陆碰撞时》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 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9-04-14
  • 大约4.45亿年前,美国东部(极左)坐落在热带地区,岛屿弧形 - 大陆碰撞形成了阿巴拉契亚山脉。这次碰撞提升了吸收二氧化碳的岩石,导致冰河时代持续了数百万年。

    图片来源: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Nicholas Swanson-Hysell

    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科学家们认为,他们知道为什么过去十亿年来地球一般温暖而温和的气候偶尔会被寒冷的啪啪声所打断,这些萧条将冰柱笼罩在冰上并偶尔将地球变成雪球。

    他们说,关键的触发因素是热带地区的山地形成,因为大陆陆块与火山岛弧相撞,例如阿拉斯加的阿留申群岛链。

    在很大程度上,地球的气候是由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量驱动的,这会吸收热量并使地球变暖。虽然自工业革命以来燃烧的化石燃料已将二氧化碳水平推高到300万年未见的高度,但地球过去的二氧化碳水平甚至更高,恰逢没有大冰盖存在的温暖时期。

    事实上,地球的默认气候似乎温暖而温暖。在过去的10亿年中,没有冰川的时期主导了四分之三。

    然而,在那段时间里,有六个冰河时期冰冷,其中两个严重到足以将地球变成一个冰雪覆盖的地球,冰层覆盖了大部分地表。是什么引起了这些寒冷的插曲?

    在本周出版的“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中,研究小组得出结论认为,当火山弧与热带地区的大陆相撞 - 这是地球不断移动的构造板块的必然结果 - 它们引发全球降温,导致冰川气候有广泛的冰帽。

    由于印度尼西亚群岛的部分地区被推向澳大利亚北部山区的山脉,现在正在发生这种冲突。结果是有山脉含有被称为蛇绿岩的岩石,这些岩石具有从大气中去除碳的高能力。在地质时期,火山喷发的二氧化碳与通过与岩石的化学反应消耗的二氧化碳之间存在平衡作用。富含钙和镁的岩石,如蛇绿岩,是消耗二氧化碳最有效的方法。当这些元素从岩石中释放出来时,它们会与二氧化碳结合,进入海洋,形成石灰石,将二氧化碳锁定在岩石中,并保持数百万年。

    “地球有一个长期的碳封存计划,”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地??球和行星科学助理教授Nicholas Swanson-Hysell说,他与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地球科学系教授弗朗西斯麦克唐纳一起设计这项研究。 “我们知道这些过程可以保持地球气候的平衡,但确定导致百万年时间尺度上非冰川和冰川气候变化的因素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难题。”

    不幸的是,对于地球的未来而言,消耗二氧化碳的地质过程是缓慢的,无法应对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燃烧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排放。 Swanson-Hysell说,几千年来,地球的天然碳封存计划将恢复平衡,但这将是现代文明的漫长等待,现代文明在地球当前较凉爽的气候中取得了如此成功。

    阿巴拉契亚人遭遇重大冻结

    2017年,Swanson-Hysell和Macdonald提出,与印度尼西亚今天发生的碰撞类似的碰撞引发了4.45亿年前的一次大冰期。这次碰撞发生在阿巴拉契亚山区建设的第一阶段,当时美国东部位于热带地区。在温暖湿润的热带地区,最终隔离碳的风化反应更加高效,从而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减少,而且行星温度降低数百万年。 UC研究人员的工作建立在麻省理工学院的Macdonald和Oliver Jagoutz提出的类似建议的基础上,认为这些过程对于过去9000万年的冷却非常重要。

    这项新研究加强了这种热带碰撞与全球气候之间的联系,由Swanson-Hysell,Macdonald和Jagoutz以及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生Yuem Park和Lorraine Lisiecki进行。

    在目前的研究中,伯克利/圣巴巴拉/麻省理工学院的团队使用最先进的地球古地理模型来重建这些山地建筑事件在过去5亿年中的地位。他们发现,在这段时间内,所有三个主要的冰河时代都发生在热带地区的火山弧 - 大陆碰撞之前,热带以外没有碰撞引发冰河时代。

    “虽然我们认为这个过程非常重要,但热带地区和冰川气候环境之间的关系比我们预期的要清晰,”Swanson-Hysell说。

    该团队的理论也解释了为什么冰河时代即将结束。随着这种碰撞停止下来,岩石暴露越来越少,或者当岩石从热带雨带中漂移出来时,碳封存效率降低,二氧化碳含量随着火山爆发的持续升高而上升,地球再次升温成非冰川气候。

    Swanson-Hysell将于4月12日星期五在奥地利维也纳举行的欧洲地球科学联盟年会上介绍该小组的研究结果。

相关报告
  • 《冰岛的地热“进击”》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07-30
    • 在欧洲最西北角的大洋深处,有一个建立在海岛之上的国家———冰岛。这个四面环海的北欧岛国,总人口仅为34万人,极高的纬度使国土面积的1/8都被巨大的冰川覆盖。 虽然以冰为特色,但在冰岛依然到处可感受到火般的“温暖”:全岛分布着大大小小的火山与温泉,地下也蕴藏着丰富的地热,是名副其实的“冰火之岛”。 2016年,冰岛约85%的一次能源使用来自本地可再生能源。其中,地热能约占一次能源的65%,水电占20%,地热利用率为全球最高。 在20世纪的发展进程中,冰岛从欧洲最贫穷的国家之一转变为高生活水平的国家。在这几十年中,冰岛从最初依靠泥炭和进口煤炭获取能源,到逐渐取“热”于地下,将地热能变成了驱动国家不断前行的动力,成为欧洲使用清洁能源占比最高的国家。 地热为90%家庭提供采暖 并贡献27%电力 冰岛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火山地区之一。这里横跨大西洋中脊,分散的构造板块活动使热量和岩浆更接近地球表面,因此岛内地热资源丰富,温泉广布。 虽地处北极圈附近,但冰岛冬季却并非想象中那么冷,在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全国近2/3人口居住于此,平均冬季温度约在2℃左右,夏季气温也在7℃—12℃之间。然而由于以前传统化石能源资源均需依赖进口,如果没有地热,当地人也许根本无法度过寒冷、黑暗、潮湿的冬季。 在冰岛,地热能的主要用途是供热,热量通过分布广泛的区域供热管网进行输配。和很多欧洲国家类似,冰岛的区域供热系统并没有固定的供暖期限,如果有需要,一年四季都可有“暖”可供,也可随时提供生活热水。冰岛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显示,采暖约占冰岛地热直接利用的77%,冰岛有约90%的家庭在使用地热能供暖。根据规划,未来将实现100%地热供暖。 据了解,仅地热供暖每年就可为冰岛节省约1000亿冰岛克朗(约合50亿元人民币)的能源进口费用。 发电是地热能利用的另外一种主要方式。有数据显示,2015年,冰岛的总用电量为18798GWh,其中约27%来自地热能发电,73%来自水力发电,即可再生能源提供了近100%的电力生产。冰岛是世界上人均最大的电力生产国,人均每年电力产量约5.5万kWh。相比之下,欧盟平均水平不到6000kWh。 由于丰富的地热和水力资源,冰岛的发电成本相对低,较低的电价带动了铝冶炼等能源密集型产业的扩张,也吸引了国外公司将数据中心落户冰岛,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此外,地热资源还用于温泉和游泳池,温室种植、渔业养殖、街道融雪等。 政府力推 地热升级成能源转型主力 冰岛对当地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探索,从化石能源到可再生能源的过渡也经历了漫长过程。 最早利用地热能为房屋供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08年,当时雷克雅未克的一个农民率先将温泉水通过管道引入自家进行房屋供暖。之后市政府在此基础上,对地热资源进行了更系统的勘探。通过借鉴石油工业的钻探技术使钻探更深,从而获得更多的热水,为更多房屋供暖。1930年,雷克雅未克修建了一条3公里长的供暖管道;1943年,一条18公里的供热管道投入使用;到1945年底,供热管网已连接2850所房屋。 1973年和1979年的石油危机致使冰岛改变了能源政策,减少了进口能源的依赖,转向发展国内能源,尤其是地热和水力发电。这种能源转型,使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迅速下降,并逐步退出电力和供热领域。 从地热田到城镇,传输管道往往长达数十公里,大量供暖基础设施建设成本较高。为筹措更多的资金发展地热供暖,冰岛政府集中力量组织私人和公共机构,最终发展成为如今的雷克雅未克能源公司。如今,首都雷克雅未克拥有世界上最大、最复杂的地热集中供热系统。 比建设供热管网花费更大、更具风险的,是地热井的开采。为了鼓励企业进行地热开发,1960年代后期,冰岛政府将前电力基金和地热基金合并,成立了能源基金,以进一步促进该国地热资源的开发。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该基金已向地热勘探和钻探公司提供了大量贷款。如果钻探未能产生预期成效,贷款则可转换为赠款。 这种“政府买单”式举措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顾虑,从而加快了地热开发过程。政府“力挺”之下,冰岛地热开采规模不断扩大,相应的地热供暖价格也逐步在降低。 规范管理与科学研究 确保可持续发展 冰岛的地热开发路线以水热型地热井为主,即将深层地下水抽取上来以利用其中的热量。对地热的利用,其中一个重要的技术要求是地热水的同层回灌。 不同于浅表水体,其水位下降可通过降雨等形式补给,但深层地下水在抽取之后,很难完成自然补给。为了维持地热水的可持续使用,需要保证地热井水位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因此抽取出的水和补进来的水量要一致。这样不仅能保证地热井使用的高效性和经济性,也防止地下水位下降可能造成的岩层水体空缺、对地质的破坏,以及海水侵入地下水岩层,造成地下水污染等。 值得关注的是,冰岛的土地分为私人土地和公共土地,如何保证私人土地的地热开发规范有序? 为此,冰岛制定了完整而严格的法律体系,最为重要的两部法律是《土地资源勘察和利用法》和《电力法》。基于这两项法律,尽管土地所有权决定了资源所有权,但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依然需要工业能源和旅游部的许可。 此外,冰岛还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律,包括《自然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估法》及《能源法》等。重要的项目工程需按照《环境影响评估法》接受评估。如规定地热开采量超过25MW的项目必须提交详细的环境影响评估报告。 特别在同层回灌监管等方面,冰岛国家能源局专门负责监测矿产勘探或开采区经营公司的合规性。如果许可证持有者有违规行为,冰岛国家能源局将发出书面警告并提供纠正期限,甚至将给予吊销许可证的惩罚。 除了遵守严格的政策框架,为了保证地热开采可持续,冰岛公司探索深层地热能的开发技术时,还往往在前期花费大量时间进行详细勘探和分析研究。 2000年,冰岛三家能源公司和冰岛国家能源局共同发起“冰岛深度钻孔计划(IDDP)”,旨在探索利用超临界地热流体是否可以改善地热田发电的经济性。包括在Hengill地区钻探35口高温生产井、15口回灌井。钻井深度超过5000米,是常规中深层地热井的两倍左右。 该计划与2001年成立国际咨询小组进行工程规划,2003年完成了地球科学研究选址、评估。在长达两年的谨慎研究之后,项目才开始实施,并最终取得了成功,即建设的地热发电厂,单井发电规模可达5万千瓦,是目前普通地热井发电能力的约10倍。 总结经验来看,一是政府给予了资金方面的大力支持;二是科技研发在地热开采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 《外来物种对岛屿和沿海地区的威胁最大》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mall
    • 发布时间:2017-06-20
    • 世界不同地区已建立的外来物种分布库存在很大差异,并且,目前科学家们还不能确定全球受外来物种影响最大的热点地区。 来自德国综合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German Centre for Integrative Biodiversity Research,iDiv)和莱比锡大学(Leipzig University)的国际研究团队首次对这些潜在的热点地区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大多数的外来物种均在岛屿和沿海地区被找到。该研究已于2017年6月12日发表在著名的自然生态学与进化(Nature Ecology and Evolution)杂志上。 人类应该为越来越多的新物种入侵现象承担主要责任,这些入侵地区之前从未有人居住过。已建立的外来物种库数量随地域而异。以杜伦大学Wayne Dawson博士为首的25人国际研究小组创建了一个动植物组数据库(包括哺乳动物、鸟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鱼、蜘蛛、蚂蚁和维管植物),发现了异于原栖息地的186个岛屿和423个大陆新物种新分布区域,并明确了已知外来物种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情况。 最重要的研究结果是:在岛屿和大陆沿海地区发现的外来物种最多。夏威夷岛被发现拥有最多的外来物种,其次是新西兰的北岛和印度尼西亚的小巽他群岛。研究人员还对任一区域外来物种数量负荷的指标进行分析。Dawson博士说:“我们的研究显示岛屿和大陆沿海地区包含了更多的外来物种,这可能是因为这些地区有重要的入口点,例如港口。总体来说,更富裕的地区以及人口密度更大的地区,外来物种相对更多”,这些因素增加了人类带入新物种的可能。岛屿和沿海地区似乎尤为脆弱,因为它们在全球海外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 外来物种的出现带来了严重后果,特别是本土物种被驱逐和自然栖息地被改变。对于岛屿来说,这是非常棘手的问题,因为许多本土物种往往只存在于岛上,因此特别容易受到外来入侵者的威胁。“像新西兰和夏威夷这样的岛屿,通常在地理上是孤立的,从进化的角度来看,它们具有独特的植物群,根本没有能力容纳更多样化的物种”,iDiv的生态学家Marten Winter解释道:旨在减少外来物种传播的各种法律和条约已在全球范围内通过,“这源于欧盟对入侵物种的监管,是欧洲的跨境合作,这十分重要且必要。”新西兰已经通过了一项有关禁止外来物种引入的立法,在一些较小的岛屿上,像老鼠或其他外来捕食者已被成功消灭。 (刘思青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