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首个博士后网络答辩考核举行》

  • 来源专题:一流高校动态监测服务
  • 编译者: 常江
  • 发布时间:2020-03-31
  • 3月12日,哈尔滨工业大学首次线上博士后出站答辩举行,土木学院青年教师赖马树金博士成为该校通过网络平台答辩的博士后第一人。由于受疫情影响无法组织线下的考核会,因此在收到赖马树金的答辩申请后,校人事处与土木学院沟通并研究评估,决定采用网络在线答辩形式进行考核。随后,博士后及学院都做了充足准备,对网络答辩所需的硬件及技术设施都做了测试。最终线上答辩顺利进行,而赖马树金也因其对大跨度桥梁结构复杂风效应和风场研究的课题的出色研究并取得突出的创新成果,获得了“优秀”的考核结果。

相关报告
  • 《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启动初评答辩》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user12345
    • 发布时间:2019-05-15
    •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关于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初评答辩的通知 各有关提名单位(专家): 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科学技术逬步奖(通用项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会议初评工作定于6月中旬至下旬在北京进行,现将初评答辩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答辩方式、时间和地点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 关于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初评答辩的通知 各有关提名单位(专家): 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科学技术逬步奖(通用项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会议初评工作定于6月中旬至下旬在北京进行,现将初评答辩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答辩方式、时间和地点 最高科技奖实行现场答辩;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和国际科技合作奖实行视頻答辦,按照属地化原则,答辩人在地方科技主管部门设置的视频答辩室(附件1)远程答辩。请登录国家科技奖励综合业务管理平台(以下简称平台)査询参加答辩的具体项目(候选人)名单。具体答辩时间另行通知。如需调整视频答辩地点,请提名单位(专家)于5月17 日前以电子邮件方式向我办申请。 二、 答辩人员 1. 提名者1人:提名单位(专家)应有1人,或书面委托 1名项目前三完成人所在单位(最高科技奖候选人所在单位、国际科技合作奖候选人合作单位、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主要支持单位)熟悉项目(候选人)情况的相关人员参加答辩,委托函格式不限,不需提交我办。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提名项目完成人(含创新团队)及最高科技奖、国际科技合作奖候选人不能作为受委托人员参加答辩。 2. 完成方不超过4人。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前三完成人(创新团队至少1名带头人)原则上均应参加答辩,不能参加的须在初评答辩回执(附件2)中说明原因,参加答辩的其他完成人排名不限;最高科技奖由候选人所在单位派人参加答辩,国际科技合作奖由合作单位派人参加答辩,候选人本人不参加答辩。 三、 答辩流程 1. 我办工作人员在评审现场播放项目(候选人)多媒体介绍材料。播故结束后,评审现场与答辩人所在视频答辩室连通网络视频。 2. 评审专家与答辩人进行问答。关于专业科学技术内容和应用(引用)情况等方面的问题,由完成方回答;如有涉及提名书“客观评价”内容的问题,由提名者回答。回答提问过程中,如需引述多媒体介绍材料,请答辩人自行远程播放。 3. 最高科技奖答辩时间不超过30分钟,其中播放材料不超过15分钟,问答不超过15分钟;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答辩时间不超过25分钟,其中播放材料不超过10分钟,问答不超过15分钟;国际科技合作奖答辩时间不超过20分钟,其中播放材料不超过10分钟,问答不超过10分钟。
  • 《重大科研设施和仪器开放共享评价考核结果出炉》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oujie
    • 发布时间:2020-12-01
    • ◎ 科技日报记者 刘垠 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再迎年度大考!11月23日,科技部官网发布 《2020年中央级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评价考核结果的通知》 (以下简称《通知》)。 值得注意的是,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等9个单位开放共享情况较差,存在重视不够、统筹管理不力、通用仪器利用效率低、制度建设缺失、实验队伍支撑薄弱等不足,考核结果为较差。 这份由科技部办公厅和财政部办公厅发布的文件指出,共有25个部门356家单位参加评价考核,涉及原值50万元以上科研仪器共计4.1万台(套),其中原值1000万元以上的341台(套),涵盖同步辐射光源、加速器、科考船、风洞等重大科研基础设施86个。 考核结果显示,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等50个单位管理制度规范,科研仪器设备运行使用效率高,对外开放共享成效明显,考核结果为优秀。华中师范大学等100个单位管理制度比较健全,运行使用效率较高,对外开放共享成效较好,考核结果为良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197个单位达到了开放共享的基本要求,考核结果为合格。 《通知》提到,与2019年相比,参评单位对开放共享更加重视,科研设施与仪器利用率进一步提升,支撑科技创新的成效更加显著。参评的科研仪器年平均有效工作机时为1450小时,纳入国家网络管理平台统一管理的仪器入网比例为97%,90%的参评单位建立了在线服务平台。参评的86个重大科研基础设施运行和开放共享情况较好,在支撑国家重大科研任务、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不过,通过评价考核,也发现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大型仪器利用率不高,依然存在分散重复的问题;部分单位未按要求建立在线服务平台,仪器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部分单位对仪器购置缺乏统筹,仍然存在仪器低效购置。 按照《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有关规定,对考核结果优秀和良好的单位予以表扬,并给予后补助经费奖励。对考核结果较差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要求限期一年整改,一年后整改不到位的,将核减相应仪器设备购置经费。 来源:科技日报 编辑:岳靓 审核:王小龙 终审:冷文生